竹城遗韵

刊发时间:2020-11-29 A3版  作者:徐珊珊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一座神秘的城池隐藏在一片葳蕤茂密的山林中。
  没有人知道这座布局规整的城池始建于何时? 原本戒备森严、繁盛喧嚣的驻防营地又是什么时候硝烟散尽、逐渐荒芜,变成了眼前这一处又一处的残垣沟壑?变为让人惊诧又让人找不到一丝头绪的古城遗址?
  附近的村民介绍,当地人都把这里称为竹城,据说在若干年以前,这里方圆10里内都是翠绿茂盛的竹林,这座神秘的城池就隐藏其中。与竹城遗址相邻的是一个名叫者卖的傣族村寨,这个寨子的傣族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00多年。这个名叫者卖的傣族寨子诞生之前,寨子后山上的竹城,就已经神秘而又静默地藏匿在那儿了。
  如今,让竹城得名的竹林,大半都已凋零。林间长满了众多不知名目的树木与杂草,那些残存的墙体隐匿其中,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种怀旧的气息,暗示着到访的人们,这里曾有过繁盛景象,有过气象万千。
  面对眼前这些断垣残墙,听着村里人语焉不详、似真似幻的讲述,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座结构缜密、布局合理的城池。它有高高的城墙,城墙周围栽满了几乎密不见隙的竹子,形成了万夫莫攻的气势,竹城内,是一圈又一圈排列成“回”字形状的战壕沟壑,连接整座城池的,是一条又一条设计精巧、纵横交错的巷道。
  竹城 “进可攻、退可守”,如此这般来设计一座城池,它的战略作用似乎显得尤为重要。难道竹城是某支军队的营地?或者说,这里完全是因战略需要而修筑的? 竹城曾经属于什么人?这里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就连寨子里年纪最长的老人,也都说不清楚。只记得,100多年前搬到这里来居住的第一户人家,看到的竹城规模要比现在的还大,城池的模样也比现在完好。大家唯一能确定的是,在祖辈的口口相传里,竹城里确实发生过战争,最后竹城被攻陷,主人可能弃城逃走,也可能兵败而亡。独独留下这座空城,总之,不管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待硝烟散尽后,竹城也就渐渐被世人遗忘,在风吹雨打的岁月中慢慢荒芜。就连后来傍它而居的者卖村人,也说不清竹城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喧嚣。
  不过,在众多关于竹城主人的猜测中,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
  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杜文秀残部姚六带领部分人马,辗转逃到了耿马境内,向当地土司寻求帮助,希望在这里休养生息。耿马土司将者卖山送给了姚六。从此,姚六和他的部队在者卖山上安营扎寨,住了下来。而竹城,便是姚六用了数年时间,倾力在者卖山上修建起来的一座防御性城池。
  者卖山位于耿马沧源两地交通要塞,过去还是两地往来唯一的要道。竹城盘山而建,依托原始森林为屏障,防御功能十分明显。再加上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个宜耕宜牧的好地方,部队的粮草供给相当富足,优越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成了兵家的卧腹之地。
  站在山顶最大的一个营盘,可以俯瞰到竹城的全貌。和从前相比,茂密的竹林稀疏了,战壕、沟壑也都依稀难辨。很难想象出这里曾经有着喧嚣的集市,那些热热闹闹的人气早已散尽,似乎只有那些曾经供给部队饮用水的水塘、水井,最能证明当时那番盛极一时的景象。
  据说,最鼎盛的时候,竹城里曾经养兵数千、有马匹无数。如此大的用水量,多半靠的是城内7个错落有序的水塘维持。不过,在这片充满了戎马味的世界里,那些飘散着脂粉香的传说,却为竹城增添了几许妩媚与柔情。其中,传说土司小姐公主洗浴梳妆的池塘,是七个池塘中,周边植被最为丰富的一个。“钗钿堕处遗香泽”,尽管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微风过处,似乎仍会隐约有一丝宜人的气息,似有若无。想来那应是一位容貌可人的闺秀,才让人们隔着百年时光,还在出神地凝望。
  不知这样的传说始于何时,总之,竹城里似乎湮灭了太多的故事,故事里有惨烈的斗争,也有败落的家族,还有众多关于竹城主人的猜测与遐想。
  有人说,也许姚六的部队并不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早在他们之前,这里已然是一座屋舍俨然、阡陌纵横的城池,最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而姚六的部队之后,这里就成了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的世外桃源,每每会有人到这里流连。
  那些硝烟弥漫的日子,就只能在寨子里的老人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从那些零星的讲述中,任由善感的人们去想象、去回味。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84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竹城遗韵

刊发时间:2020-11-29 A3版  作者:徐珊珊 【字体:大 中 小】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一座神秘的城池隐藏在一片葳蕤茂密的山林中。
  没有人知道这座布局规整的城池始建于何时? 原本戒备森严、繁盛喧嚣的驻防营地又是什么时候硝烟散尽、逐渐荒芜,变成了眼前这一处又一处的残垣沟壑?变为让人惊诧又让人找不到一丝头绪的古城遗址?
  附近的村民介绍,当地人都把这里称为竹城,据说在若干年以前,这里方圆10里内都是翠绿茂盛的竹林,这座神秘的城池就隐藏其中。与竹城遗址相邻的是一个名叫者卖的傣族村寨,这个寨子的傣族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00多年。这个名叫者卖的傣族寨子诞生之前,寨子后山上的竹城,就已经神秘而又静默地藏匿在那儿了。
  如今,让竹城得名的竹林,大半都已凋零。林间长满了众多不知名目的树木与杂草,那些残存的墙体隐匿其中,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种怀旧的气息,暗示着到访的人们,这里曾有过繁盛景象,有过气象万千。
  面对眼前这些断垣残墙,听着村里人语焉不详、似真似幻的讲述,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座结构缜密、布局合理的城池。它有高高的城墙,城墙周围栽满了几乎密不见隙的竹子,形成了万夫莫攻的气势,竹城内,是一圈又一圈排列成“回”字形状的战壕沟壑,连接整座城池的,是一条又一条设计精巧、纵横交错的巷道。
  竹城 “进可攻、退可守”,如此这般来设计一座城池,它的战略作用似乎显得尤为重要。难道竹城是某支军队的营地?或者说,这里完全是因战略需要而修筑的? 竹城曾经属于什么人?这里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就连寨子里年纪最长的老人,也都说不清楚。只记得,100多年前搬到这里来居住的第一户人家,看到的竹城规模要比现在的还大,城池的模样也比现在完好。大家唯一能确定的是,在祖辈的口口相传里,竹城里确实发生过战争,最后竹城被攻陷,主人可能弃城逃走,也可能兵败而亡。独独留下这座空城,总之,不管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待硝烟散尽后,竹城也就渐渐被世人遗忘,在风吹雨打的岁月中慢慢荒芜。就连后来傍它而居的者卖村人,也说不清竹城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喧嚣。
  不过,在众多关于竹城主人的猜测中,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
  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杜文秀残部姚六带领部分人马,辗转逃到了耿马境内,向当地土司寻求帮助,希望在这里休养生息。耿马土司将者卖山送给了姚六。从此,姚六和他的部队在者卖山上安营扎寨,住了下来。而竹城,便是姚六用了数年时间,倾力在者卖山上修建起来的一座防御性城池。
  者卖山位于耿马沧源两地交通要塞,过去还是两地往来唯一的要道。竹城盘山而建,依托原始森林为屏障,防御功能十分明显。再加上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个宜耕宜牧的好地方,部队的粮草供给相当富足,优越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成了兵家的卧腹之地。
  站在山顶最大的一个营盘,可以俯瞰到竹城的全貌。和从前相比,茂密的竹林稀疏了,战壕、沟壑也都依稀难辨。很难想象出这里曾经有着喧嚣的集市,那些热热闹闹的人气早已散尽,似乎只有那些曾经供给部队饮用水的水塘、水井,最能证明当时那番盛极一时的景象。
  据说,最鼎盛的时候,竹城里曾经养兵数千、有马匹无数。如此大的用水量,多半靠的是城内7个错落有序的水塘维持。不过,在这片充满了戎马味的世界里,那些飘散着脂粉香的传说,却为竹城增添了几许妩媚与柔情。其中,传说土司小姐公主洗浴梳妆的池塘,是七个池塘中,周边植被最为丰富的一个。“钗钿堕处遗香泽”,尽管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微风过处,似乎仍会隐约有一丝宜人的气息,似有若无。想来那应是一位容貌可人的闺秀,才让人们隔着百年时光,还在出神地凝望。
  不知这样的传说始于何时,总之,竹城里似乎湮灭了太多的故事,故事里有惨烈的斗争,也有败落的家族,还有众多关于竹城主人的猜测与遐想。
  有人说,也许姚六的部队并不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早在他们之前,这里已然是一座屋舍俨然、阡陌纵横的城池,最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而姚六的部队之后,这里就成了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的世外桃源,每每会有人到这里流连。
  那些硝烟弥漫的日子,就只能在寨子里的老人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从那些零星的讲述中,任由善感的人们去想象、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