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0-12-07 A3版  作者:张廷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凤庆县凤山镇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改革文件精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盯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得到上级和群众肯定。
  凤山镇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把新时代凤山改革开放向前推进。截至目前,党政机关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滇红生态工业园区相关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注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积极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人民导向、活力导向,重点抓好脱贫攻坚机制转化为长期的农村治理机制工作。同时,抓好通过疫情防控强化社会治理以及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等改革工作,为凤山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统筹推进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及乡村振兴工作,对标对表,狠抓落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落实好多年改革任务,巩固提升已部署的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抓改革的高效机制,不折不扣抓好改革落实,真正让改革解决问题、推进发展、造福人民。
  结合凤山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用改革“利器”破解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改革的速度提升发展的加速度,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各项改革。
  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镇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深入推进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及时调整充实工作领导组,定期召开党委班子会议,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细抓实。落实党委书记与镇党政班子成员、各村(社区)总支、支部、镇属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班子成员与分管联系部门、挂钩村(社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制度。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用好第一种形态,注重日常提醒和教育,将党风廉政建设同全镇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时,镇党委高度重视纪律作风建设,领导镇纪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强化反面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对典型案例通报文件的学习,实现重点节假日廉政短信全覆盖,坚持依规治党、纪严于法、抓早抓小、有腐必反,做到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镇党委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党中央权威。一是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坚决落实和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做到不打折扣、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执行党政班子成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名班子成员均按要求报告个人房产、收入、财产、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家属子女从业等情况。二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要求来议事决策、开展工作,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均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班子集体智慧,遵从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三是深入开展党课教育活动。镇党委班子成员始终坚持每年深入基层讲廉政党课制度,第一时间深入村组和党员干部宣讲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宣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四是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学文件、学原文、学原著、听报告、观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抓紧抓细抓实镇属各部门和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每个环节,抓实抓牢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合格党员,做优秀党员,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常态。
  合力交出巩固脱贫攻坚答卷。按照“六个精准”工作要求,突出“五个一批”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合力攻坚,其中2019年脱贫118户321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稳定脱贫,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脱贫成效明显。一是抓组织保障,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绘制“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县处级领导带头抓,全镇一盘棋,县镇村合力攻坚,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规划引领、计划推进的工作体系,建立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和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二是抓政策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对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照,逐一细化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设立产业发展、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扶贫资金保障等21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决定+政策文件+推进措施”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三是抓资金保障,形成了资金保障、强化监管的投入体系。2014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6482.57万元,严格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形成了“规划集权、项目集聚、资源集合、产业集群、资金集中、规模集成、实施集力”的资金保障体系。四是抓动态管理,形成了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始终坚持目标标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把户脱贫、村出列标准,抓好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形成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动态管理机制。五是抓项目库建设,形成了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巩固提升体系。深入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围绕资金定到项目、计划定到项目、审批一次定到项目、公示公告定到项目、责任定到项目、督查考核内容定到项目的“六定”要求,全镇抓实抓细“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六是抓执纪问效,形成了机制健全,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描绘人居环境提升美丽画卷。围绕开展城区“四治三改一拆六增”和“七改三清”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将“六长制”工作融入其中。紧紧围绕凤庆县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宜居之城、世界滇红之乡”的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主动将城区及周边村落融入凤庆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谋划,在规划定位上重点突出滇红文化、茶城特色。以创建“美丽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三项重点任务,全力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通过治理“脏乱差”、建设“整齐美”、提升“精气神”,多管齐下、全面整治,构建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抓“两污”治理,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统筹管理机制。采取“户收集、村(镇)转运、县处理”“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两种模式处理垃圾,实现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抓“两违”整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以城市周边村落为重点,对全镇范围违法建筑、危旧房屋、彩钢瓦屋棚,进行地毯式摸排、全方位整治,做到摸排一处、整改一处。抓乡风文明,将保护环境卫生规章制度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深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全镇22个行政村411个村(居民)小组全面建立乡村振兴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制定收费标准,完善建管机制,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采取“村民付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筹集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资金。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发挥镇村资源禀赋优势,扎实推进“五个振兴”,补齐短板,打造亮点,不断提升乡村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生活品质,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突出产业兴旺支撑点,立足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整合政府、合作社、公司和种养殖大户的资源和力量,加快茶叶、核桃两大传统农产品产业化进程。以促进茶叶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为重点,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推广“12335”茶园管护标准,狠抓基地源头治理把控和生产加工质量标准,注册成立了滇红第一村茶叶有限公司、“中国滇红第一村”茶叶产业协会和滇红第一村茶叶产业联盟,安石村被评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以“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为契机,依托核桃水洗果联盟平台,建立“龙头企业+初制小龙头+合作社+果农”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严格基地管护标准、加工工艺标准以及组织体系标准,持续推进核桃有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持续化“五化”发展。深化农旅融合,把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加快推进,“中国滇红第一村”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完成二道河自然村、安石自然村、小河边自然村的旅游示范村的规划策划。
  扎实有序抓好其它各项工作。巩固提升了茶叶、核桃、畜牧业、蚕桑、粮食、魔芋、蔬菜及其它特色产业;党政机关改革、为民服务中心、三农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村镇规划事业、社会事业、招商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金融、基层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文化卫生教育及重大项目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残联、统计、档案、武装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配合上级部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改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振兴机制体制等事关全镇发展的改革。

返回
2024年05月07日  第885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关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思考

刊发时间:2020-12-07 A3版  作者:张廷勇 【字体: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凤庆县凤山镇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改革文件精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盯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得到上级和群众肯定。
  凤山镇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把新时代凤山改革开放向前推进。截至目前,党政机关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滇红生态工业园区相关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注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积极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人民导向、活力导向,重点抓好脱贫攻坚机制转化为长期的农村治理机制工作。同时,抓好通过疫情防控强化社会治理以及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等改革工作,为凤山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统筹推进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及乡村振兴工作,对标对表,狠抓落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落实好多年改革任务,巩固提升已部署的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抓改革的高效机制,不折不扣抓好改革落实,真正让改革解决问题、推进发展、造福人民。
  结合凤山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用改革“利器”破解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改革的速度提升发展的加速度,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各项改革。
  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镇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深入推进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及时调整充实工作领导组,定期召开党委班子会议,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细抓实。落实党委书记与镇党政班子成员、各村(社区)总支、支部、镇属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班子成员与分管联系部门、挂钩村(社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制度。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用好第一种形态,注重日常提醒和教育,将党风廉政建设同全镇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时,镇党委高度重视纪律作风建设,领导镇纪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强化反面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对典型案例通报文件的学习,实现重点节假日廉政短信全覆盖,坚持依规治党、纪严于法、抓早抓小、有腐必反,做到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镇党委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党中央权威。一是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坚决落实和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做到不打折扣、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执行党政班子成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名班子成员均按要求报告个人房产、收入、财产、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家属子女从业等情况。二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要求来议事决策、开展工作,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均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班子集体智慧,遵从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三是深入开展党课教育活动。镇党委班子成员始终坚持每年深入基层讲廉政党课制度,第一时间深入村组和党员干部宣讲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宣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四是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学文件、学原文、学原著、听报告、观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抓紧抓细抓实镇属各部门和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每个环节,抓实抓牢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合格党员,做优秀党员,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常态。
  合力交出巩固脱贫攻坚答卷。按照“六个精准”工作要求,突出“五个一批”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合力攻坚,其中2019年脱贫118户321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稳定脱贫,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脱贫成效明显。一是抓组织保障,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绘制“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县处级领导带头抓,全镇一盘棋,县镇村合力攻坚,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规划引领、计划推进的工作体系,建立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和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二是抓政策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对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照,逐一细化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设立产业发展、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扶贫资金保障等21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决定+政策文件+推进措施”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三是抓资金保障,形成了资金保障、强化监管的投入体系。2014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6482.57万元,严格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形成了“规划集权、项目集聚、资源集合、产业集群、资金集中、规模集成、实施集力”的资金保障体系。四是抓动态管理,形成了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始终坚持目标标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把户脱贫、村出列标准,抓好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形成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动态管理机制。五是抓项目库建设,形成了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巩固提升体系。深入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围绕资金定到项目、计划定到项目、审批一次定到项目、公示公告定到项目、责任定到项目、督查考核内容定到项目的“六定”要求,全镇抓实抓细“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六是抓执纪问效,形成了机制健全,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描绘人居环境提升美丽画卷。围绕开展城区“四治三改一拆六增”和“七改三清”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将“六长制”工作融入其中。紧紧围绕凤庆县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宜居之城、世界滇红之乡”的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主动将城区及周边村落融入凤庆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谋划,在规划定位上重点突出滇红文化、茶城特色。以创建“美丽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三项重点任务,全力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通过治理“脏乱差”、建设“整齐美”、提升“精气神”,多管齐下、全面整治,构建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抓“两污”治理,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统筹管理机制。采取“户收集、村(镇)转运、县处理”“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两种模式处理垃圾,实现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抓“两违”整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以城市周边村落为重点,对全镇范围违法建筑、危旧房屋、彩钢瓦屋棚,进行地毯式摸排、全方位整治,做到摸排一处、整改一处。抓乡风文明,将保护环境卫生规章制度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深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全镇22个行政村411个村(居民)小组全面建立乡村振兴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制定收费标准,完善建管机制,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采取“村民付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筹集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资金。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发挥镇村资源禀赋优势,扎实推进“五个振兴”,补齐短板,打造亮点,不断提升乡村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生活品质,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突出产业兴旺支撑点,立足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整合政府、合作社、公司和种养殖大户的资源和力量,加快茶叶、核桃两大传统农产品产业化进程。以促进茶叶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为重点,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推广“12335”茶园管护标准,狠抓基地源头治理把控和生产加工质量标准,注册成立了滇红第一村茶叶有限公司、“中国滇红第一村”茶叶产业协会和滇红第一村茶叶产业联盟,安石村被评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以“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为契机,依托核桃水洗果联盟平台,建立“龙头企业+初制小龙头+合作社+果农”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严格基地管护标准、加工工艺标准以及组织体系标准,持续推进核桃有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持续化“五化”发展。深化农旅融合,把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加快推进,“中国滇红第一村”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完成二道河自然村、安石自然村、小河边自然村的旅游示范村的规划策划。
  扎实有序抓好其它各项工作。巩固提升了茶叶、核桃、畜牧业、蚕桑、粮食、魔芋、蔬菜及其它特色产业;党政机关改革、为民服务中心、三农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村镇规划事业、社会事业、招商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金融、基层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文化卫生教育及重大项目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残联、统计、档案、武装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配合上级部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改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振兴机制体制等事关全镇发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