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拓展就业渠道保民生

刊发时间:2020-12-07 A1版  作者:李鑫

内外联动  整合资源   深挖潜力

我市拓展就业渠道保民生

  本报讯 (通讯员 李鑫) 临沧市坚持以沪滇劳务协作为契机,以贫困家庭为主要对象,以就业扶贫为抓手,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和农民合作社产业带动、毕业生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等方式,织密东西“就业+产业”网络,全力挖掘市内资源,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推动就业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社,通过所有务工人员与村级劳务合作社进行“绑定”、劳务合作社与劳务中介组织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绑定”,改变过去外出务工人员由自发外出变成由合作社统一输出、统一服务,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
  开通“就业直通车”。以沪滇劳务协作为契机,积极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对接联系,主动对接上海等省内外人社部门,深化“外输内拓”,建立人社、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公安、司法等部门转移输出横向联动机制,采取“送出家门、送上车门、送进厂门”的一站式服务方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防护知识培训、健康体检、开具健康证明等为一体的“就业直通车”服务。同时,组建2支“稳就业工作小分队”,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劳务输出地,加强与当地企业“点对点”对接,积极与劳务公司、省外就业服务站开展支部+支部共建活动,为转移就业劳动力提供服务保障。全市先后与893家企业建立稳定劳务合作关系。
  开启“居家式”就业模式。制定出台《临沧市就业扶贫车间(驿站)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因地制宜打造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行“支部+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各乡(镇)村党组织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用工服务等方式,鼓励四川省青神县竹编企业、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四通酱菜等企业进村办厂、进组办基地,搭建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群众收益。目前,全市设立的85个扶贫车间,由党支部组织实施“一对一”技术指导,吸纳4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启动“年底外出务工3个月”的灵活外出务工模式。针对沿海城市企业年底赶年货、用工紧张和农村过年前劳动力闲散实际,在临沧市内建立8个外出务工“就业超市”,以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6个省外转移就业工作站为桥梁,组织性输出贫困劳动力。探索农闲组织化转移就业与农忙返乡务农“年底外出务工3个月”的灵活外出务工劳务输出合作新模式,先后与上海安费诺、浙江中策橡胶厂、浙江嘉兴锡顿器材厂、浙江嘉兴锡顿器材厂、宁波纬一长毛绒有限公司、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灵活外出务工合作,务工者来回车费、厂内食宿全部由人力资源公司和用工企业承担。务工者每月纯收入可达4500元至6000元,3个月纯收入累计在13500元至18000元。
  固化“临沧招聘日”就业服务模式。选定每月26日为“临沧招聘日”,在8县(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共享就业信息,搭建稳定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繁荣发展。同时,通过月底集中招聘、体检、外出,便于用人单位安排培训和工作,便于保障外出人员按月领取待遇。
  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托底安置。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广“云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先进经验,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临沧市乡村公共服务岗管理暂行办法》,利用沪滇劳务协作项目资金,大力开发乡村卫生保洁、村组道路维护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无法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万人,为贫困家庭有稳固增收渠道提供了保障。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85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我市拓展就业渠道保民生

刊发时间:2020-12-07 A1版  作者:李鑫 【字体:大 中 小】

内外联动  整合资源   深挖潜力

我市拓展就业渠道保民生

  本报讯 (通讯员 李鑫) 临沧市坚持以沪滇劳务协作为契机,以贫困家庭为主要对象,以就业扶贫为抓手,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和农民合作社产业带动、毕业生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等方式,织密东西“就业+产业”网络,全力挖掘市内资源,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推动就业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社,通过所有务工人员与村级劳务合作社进行“绑定”、劳务合作社与劳务中介组织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绑定”,改变过去外出务工人员由自发外出变成由合作社统一输出、统一服务,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
  开通“就业直通车”。以沪滇劳务协作为契机,积极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对接联系,主动对接上海等省内外人社部门,深化“外输内拓”,建立人社、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公安、司法等部门转移输出横向联动机制,采取“送出家门、送上车门、送进厂门”的一站式服务方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防护知识培训、健康体检、开具健康证明等为一体的“就业直通车”服务。同时,组建2支“稳就业工作小分队”,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劳务输出地,加强与当地企业“点对点”对接,积极与劳务公司、省外就业服务站开展支部+支部共建活动,为转移就业劳动力提供服务保障。全市先后与893家企业建立稳定劳务合作关系。
  开启“居家式”就业模式。制定出台《临沧市就业扶贫车间(驿站)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因地制宜打造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行“支部+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各乡(镇)村党组织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用工服务等方式,鼓励四川省青神县竹编企业、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四通酱菜等企业进村办厂、进组办基地,搭建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群众收益。目前,全市设立的85个扶贫车间,由党支部组织实施“一对一”技术指导,吸纳4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启动“年底外出务工3个月”的灵活外出务工模式。针对沿海城市企业年底赶年货、用工紧张和农村过年前劳动力闲散实际,在临沧市内建立8个外出务工“就业超市”,以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6个省外转移就业工作站为桥梁,组织性输出贫困劳动力。探索农闲组织化转移就业与农忙返乡务农“年底外出务工3个月”的灵活外出务工劳务输出合作新模式,先后与上海安费诺、浙江中策橡胶厂、浙江嘉兴锡顿器材厂、浙江嘉兴锡顿器材厂、宁波纬一长毛绒有限公司、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灵活外出务工合作,务工者来回车费、厂内食宿全部由人力资源公司和用工企业承担。务工者每月纯收入可达4500元至6000元,3个月纯收入累计在13500元至18000元。
  固化“临沧招聘日”就业服务模式。选定每月26日为“临沧招聘日”,在8县(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共享就业信息,搭建稳定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繁荣发展。同时,通过月底集中招聘、体检、外出,便于用人单位安排培训和工作,便于保障外出人员按月领取待遇。
  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托底安置。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广“云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先进经验,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临沧市乡村公共服务岗管理暂行办法》,利用沪滇劳务协作项目资金,大力开发乡村卫生保洁、村组道路维护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无法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万人,为贫困家庭有稳固增收渠道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