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走向美好新生活

刊发时间:2020-12-08 A1版  作者:陈学军

沧源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

大步走向美好新生活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结出丰硕果实。
  产业扶贫组织化,种下美好生活新希望
  坚持用发展成果检验党建成效,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县统筹、乡实施的方式,全覆盖成立乡镇扶贫开发公司,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组织化、市场化、集约化推进产业发展,烤烟、茶叶、甘蔗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沃柑、无筋豆、蜂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贫困群众户均产业增收达16222元。2020年全县9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最高的达300万元,有70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2万元。
  芒卡镇莱片村党组织立足村情实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挖掘资源潜力,引进龙头企业,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五+”模式,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沃柑产业,让沿边荒山变成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万元山”,有效带动群众脱贫700人。
  就业扶贫组织化,创造美好新生活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党员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特色项目来推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职业技术学校具体实施,通过“项目、师资、资金”的整合,统筹涉农资金524万元,采取脱产、封闭式管理方式,设置烹饪、汽车维修、砌筑、挖掘机操作、民族舞蹈等课程,累计开展脱产培训4533人,以技能扶贫“造血”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就业逐步向技能型、文化服务型就业转变,实现就业持续增收,增收最多的达每年3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288户11874人。“参加完技能培训后,我就开始卖馒头,每天收入能增加300元左右。”糯良乡坝尾村村民赵叶块高兴地介绍培训收获。
  哪里有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在持续巩固沪滇、江苏等劳务协作平台的基础上,与广东、福建等17个民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务工群众与企业招工牵线搭桥,“点对点”“一站式”批量输出人员,从“家门口”直通“厂门口”,2020年转移就业3万余人。在就地就近就业上,通过“本地企业吸纳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派出党员小分队,深入县内各企业、合作社及在建项目工地全面统计用工需求,组织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有1万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搬出美好新家园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安置点组建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有事找组织,行动看党员,让贫困群众有依靠,实现搬迁任务、党组织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个全覆盖。
  芒卡镇龙佬自然村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全村80户317人,在搬迁的时候,村党支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采取党员包组联户,以“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党员”的方式,挨家挨户宣传动员、跟踪服务,帮助群众算好对比账、发展账、增收账“三笔账”,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原来住的地方一下雨就担心那些山石会滑下来,非常不安全。搬迁点建好后,作为一名党员,我家是第一家搬来的,住在这里很舒心。”搬迁户李学明介绍说。

返回
2024年05月07日  第885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大步走向美好新生活

刊发时间:2020-12-08 A1版  作者:陈学军 【字体:大 中 小】

沧源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

大步走向美好新生活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结出丰硕果实。
  产业扶贫组织化,种下美好生活新希望
  坚持用发展成果检验党建成效,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县统筹、乡实施的方式,全覆盖成立乡镇扶贫开发公司,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组织化、市场化、集约化推进产业发展,烤烟、茶叶、甘蔗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沃柑、无筋豆、蜂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贫困群众户均产业增收达16222元。2020年全县9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最高的达300万元,有70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2万元。
  芒卡镇莱片村党组织立足村情实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挖掘资源潜力,引进龙头企业,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五+”模式,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沃柑产业,让沿边荒山变成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万元山”,有效带动群众脱贫700人。
  就业扶贫组织化,创造美好新生活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党员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特色项目来推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职业技术学校具体实施,通过“项目、师资、资金”的整合,统筹涉农资金524万元,采取脱产、封闭式管理方式,设置烹饪、汽车维修、砌筑、挖掘机操作、民族舞蹈等课程,累计开展脱产培训4533人,以技能扶贫“造血”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就业逐步向技能型、文化服务型就业转变,实现就业持续增收,增收最多的达每年3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288户11874人。“参加完技能培训后,我就开始卖馒头,每天收入能增加300元左右。”糯良乡坝尾村村民赵叶块高兴地介绍培训收获。
  哪里有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在持续巩固沪滇、江苏等劳务协作平台的基础上,与广东、福建等17个民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务工群众与企业招工牵线搭桥,“点对点”“一站式”批量输出人员,从“家门口”直通“厂门口”,2020年转移就业3万余人。在就地就近就业上,通过“本地企业吸纳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派出党员小分队,深入县内各企业、合作社及在建项目工地全面统计用工需求,组织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有1万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搬出美好新家园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安置点组建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有事找组织,行动看党员,让贫困群众有依靠,实现搬迁任务、党组织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个全覆盖。
  芒卡镇龙佬自然村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全村80户317人,在搬迁的时候,村党支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采取党员包组联户,以“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党员”的方式,挨家挨户宣传动员、跟踪服务,帮助群众算好对比账、发展账、增收账“三笔账”,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原来住的地方一下雨就担心那些山石会滑下来,非常不安全。搬迁点建好后,作为一名党员,我家是第一家搬来的,住在这里很舒心。”搬迁户李学明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