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角村抱团发展路子宽

刊发时间:2021-01-05 A1版  作者:关汪武 茶超 字文萍

  冬季是享受丰收的季节。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角村下金弄,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映入眼帘,村内民居房的墙壁上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的新生活。
  在村主任周江莉家,谈起近年来勐角村的发展,她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内的基础设施都实现了大变样;以党建为引领,加快农村治理和组建合作社,大力发展水稻、蔬菜等产业,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周江莉的引导下,笔者一行来到种粮户王丽霞家。见到有客人上门,王丽霞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交谈中,我们得知她和丈夫刚到县城销售完新米。“今年的新米价格较好,赶集日将新米运到县城集市销售,都有4000至5000元的收入。”王丽霞喜不自禁。
  王丽霞10多岁时就跟随父母种植水稻,如今已有40多年的水稻种植经历,可谓亲身见证了当地水稻种植从好光景到低谷再到兴起的转变。
  “以前竞争不过别人,种植的水稻品种更新慢,卖不了好价钱,忙活了大半年,1亩水稻收入1000元左右,甚至打出来的大米因品质不好卖不出去。”王丽霞说。
  “品质关系到产值和市场。”周江莉介绍,过去,勐角村缺乏水稻良种和科学的管理,水稻品质下滑,销路打不开,看到水稻种植不景气,大家纷纷改行,使全村的水稻产业跌入了低谷,村民增收难、发展难。为扭转局面,2017年初,村两委积极争取,成立了勐角村金弄大米、蔬菜种植与销售服务合作社,带来了水稻产业发展的转机。
  周江莉说:“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的春风吹到了勐角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合作社积极引进水稻良种良法和开展示范种植,为全村的水稻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通过改良和科学管理,2017年末,仅合作社示范种植的200亩水稻就实现产值72万元,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纷纷加入合作社,重返水稻种植行业。2018年至2019年,引进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购买高品质秧苗、插秧机和建盖水稻育秧大棚,统一水稻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技术指导。同时,由合作社负责提供销售服务,逐步打开了销售市场。截至2019年末,全村实现粮食总产量2809万公斤,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现在好了,有合作社的带领,我家1亩水稻收入3600多元,而且打出来的米不愁销路,除到集市上去卖,还能接到县城大超市的订单,一年下来单靠卖米就收入4万多元。”王丽霞说。
  如今,勐角村的大米有了自己的品牌——“佤粒香”,走进了县城的超市,通过网络平台被销往上海、昆明等地,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返回
2024年04月28日  第888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勐角村抱团发展路子宽

刊发时间:2021-01-05 A1版  作者:关汪武 茶超 字文萍 【字体:大 中 小】

  冬季是享受丰收的季节。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角村下金弄,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映入眼帘,村内民居房的墙壁上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的新生活。
  在村主任周江莉家,谈起近年来勐角村的发展,她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内的基础设施都实现了大变样;以党建为引领,加快农村治理和组建合作社,大力发展水稻、蔬菜等产业,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周江莉的引导下,笔者一行来到种粮户王丽霞家。见到有客人上门,王丽霞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交谈中,我们得知她和丈夫刚到县城销售完新米。“今年的新米价格较好,赶集日将新米运到县城集市销售,都有4000至5000元的收入。”王丽霞喜不自禁。
  王丽霞10多岁时就跟随父母种植水稻,如今已有40多年的水稻种植经历,可谓亲身见证了当地水稻种植从好光景到低谷再到兴起的转变。
  “以前竞争不过别人,种植的水稻品种更新慢,卖不了好价钱,忙活了大半年,1亩水稻收入1000元左右,甚至打出来的大米因品质不好卖不出去。”王丽霞说。
  “品质关系到产值和市场。”周江莉介绍,过去,勐角村缺乏水稻良种和科学的管理,水稻品质下滑,销路打不开,看到水稻种植不景气,大家纷纷改行,使全村的水稻产业跌入了低谷,村民增收难、发展难。为扭转局面,2017年初,村两委积极争取,成立了勐角村金弄大米、蔬菜种植与销售服务合作社,带来了水稻产业发展的转机。
  周江莉说:“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的春风吹到了勐角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合作社积极引进水稻良种良法和开展示范种植,为全村的水稻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通过改良和科学管理,2017年末,仅合作社示范种植的200亩水稻就实现产值72万元,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纷纷加入合作社,重返水稻种植行业。2018年至2019年,引进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购买高品质秧苗、插秧机和建盖水稻育秧大棚,统一水稻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技术指导。同时,由合作社负责提供销售服务,逐步打开了销售市场。截至2019年末,全村实现粮食总产量2809万公斤,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现在好了,有合作社的带领,我家1亩水稻收入3600多元,而且打出来的米不愁销路,除到集市上去卖,还能接到县城大超市的订单,一年下来单靠卖米就收入4万多元。”王丽霞说。
  如今,勐角村的大米有了自己的品牌——“佤粒香”,走进了县城的超市,通过网络平台被销往上海、昆明等地,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