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与尴尬的角色

——读吕翼中篇小说《穿水靴的马》
刊发时间:2021-01-17 A3版  作者:赵高虎

  吕翼中篇小说《穿水靴的马》,发表于《边疆文学》2021年1期,被《作品与争鸣》2021年1期选载。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主人公陇启贵带他相依为命的“幺哥”去看新居幸福家园,一路上高速,乘车,上街,坐电梯,住新居,而又一路被拒绝,最后转回老家野草坪的故事。幺哥,在方言里就是小兄弟的意思。如果真是带着自己的小兄弟走这么一遭,这小说就很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写的价值和意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说里的幺哥,不是人,而是一匹与主人公陇启贵相依为命的马!
  马要上高速,乘车,上街,在现实中虽然不是司空见惯,但可能偶尔存在,但说乘十九层楼的电梯,并和主人住进新居,这不得不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构想。就是这个构想,拓展了故事情节,让人轻易地找到了易地搬迁问题的突破口,使虚构和现实之间立即碰撞出一道多五彩缤纷的火光,魔术般地把城镇和乡村之间,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很多隐藏着的矛盾一一展现出来,使之变成了具体可感,活灵活现的立体图像,从而升华了主题外延和内涵的品质,彰显了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小说《穿水靴的马》的主人公是陇启贵,但作者自始至终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的,却是那匹被唤作“幺哥”的马。因为这“幺哥”是整篇小说的灵魂和核心,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幺哥”展开。按理说,陇启贵从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野草坪,搬到交通便利,有水有电的城镇去居住,本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大好事,可是,有了这“幺哥”,平静的生活就变得有故事、有波澜了。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乡村孕育城镇的历史,又是一部城镇反哺乡村的历史。乡村源源不断向城镇输送新鲜血液,城镇不断反哺乡村,将乡村提供的物质资料,进行整合升华,进一步驱动乡村的发展。乡村和城镇这种天然的联系,注定了二者的关系,既是永远存在矛盾的,也是永远也剪不断的。《穿水靴的马》的精妙之处,就是找到了如何展现这个矛盾关系的最佳聚焦点。这个点是什么呢?就是维系着人类繁衍生息的纽带——婚姻。一个是荞妹的婚姻,一个是“幺哥”的婚姻。在这两个婚姻中,荞妹和“幺哥”都是主角,陇启贵似乎成了一个蹩脚的扮演人。陇启贵的老家野草坪,不通水电路,住的土墙房,墙体开裂,草顶腐朽,晴天挡不住阳光冬天遮不住风雨。屋内烧的木柴火,烟熏火燎,抬头一看,漫山遍野的野草和荆棘。没有房子,陇启贵婚事就成了大问题。所以,高楼大厦就成了他与荞妹婚姻的物质基础。然而,“幺哥”的婚事,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房子这个问题,而是需要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陇启贵和荞妹、“幺哥”,这就构成了两对难解难分的矛盾,把看似相互矛盾的城镇文明和乡村文明无缝联系起来,陇启贵就是最佳连接点,一面是高楼大厦,一面是绿水青山。
  首先看荞妹的婚姻。陇启贵在城里有了新房,条件好了,婚事就有着落了。原来不理陇启贵的荞妹,现在居然要回来和陇启贵结婚。荞妹要陇启贵把“幺哥”卖了,买一辆摩托车跑运输,收入比“幺哥”挣的多。可是,陇启贵反驳说,去年钱二狗买摩托运猪,跌进山沟,车毁人亡,还是“幺哥”安全,会呼吸,会踢腿,会看人,有感情,有温度。在陇启贵看来,经济利益不能取代和抹杀情感交流。可在婚姻面前,陇启贵还是有点动摇了,准备把“幺哥”卖了,和荞妹一起去打工,哪知荞妹趁陇启贵去追“幺哥”的机会,溜走了。这一细节,看似多余,漫不经心,实则神来之笔。我们可以从这个细节中,看得出“幺哥”是通人性的,它怕影响陇启贵的婚姻大事,“知趣”走了,陇启贵内心惭愧,更增进了对“幺哥”的感情。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利益是冰冷残酷的,婚姻家庭是温情脉脉的,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就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什么叫幸福家园?难道真的是有钱就幸福吗?这对城镇文明的内在矛盾作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再来看“幺哥”的婚姻,就知道答案了。“幺哥”是马,可是,在陇启贵的心目中,是人,是自己的小弟。所以,陇启贵当然要主动扛起当大哥的责任,帮助“幺哥”考虑个人问题。多嘴小饭店的老板潘二,看上“幺哥”的帅气,多次和陇启贵商量,想给自己家的母马借个种,可是陇启贵怕伤了“幺哥”的元气,死活不同意。在潘二说这话的时候,不知“幺哥”是不是听懂了,用脸蹭他,不停地甩尾巴。
  陇启贵在荞妹和“幺哥”之间,扮演了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他要和荞妹结婚,不得不走向城镇,另一方面,他又与“幺哥”相依为命,又舍不得“幺哥”,而“幺哥”的幸福只能在乡村。一个走向城镇,一个回归乡村,小说让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荞妹和“幺哥”之间,陇启贵很自然成了一根连接他们的割不断的血脉。我们通过这根血脉,看见了一路的矛盾,留下了一地的思考。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89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幸福的人与尴尬的角色

——读吕翼中篇小说《穿水靴的马》

刊发时间:2021-01-17 A3版  作者:赵高虎 【字体:大 中 小】

  吕翼中篇小说《穿水靴的马》,发表于《边疆文学》2021年1期,被《作品与争鸣》2021年1期选载。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主人公陇启贵带他相依为命的“幺哥”去看新居幸福家园,一路上高速,乘车,上街,坐电梯,住新居,而又一路被拒绝,最后转回老家野草坪的故事。幺哥,在方言里就是小兄弟的意思。如果真是带着自己的小兄弟走这么一遭,这小说就很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写的价值和意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说里的幺哥,不是人,而是一匹与主人公陇启贵相依为命的马!
  马要上高速,乘车,上街,在现实中虽然不是司空见惯,但可能偶尔存在,但说乘十九层楼的电梯,并和主人住进新居,这不得不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构想。就是这个构想,拓展了故事情节,让人轻易地找到了易地搬迁问题的突破口,使虚构和现实之间立即碰撞出一道多五彩缤纷的火光,魔术般地把城镇和乡村之间,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很多隐藏着的矛盾一一展现出来,使之变成了具体可感,活灵活现的立体图像,从而升华了主题外延和内涵的品质,彰显了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小说《穿水靴的马》的主人公是陇启贵,但作者自始至终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的,却是那匹被唤作“幺哥”的马。因为这“幺哥”是整篇小说的灵魂和核心,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幺哥”展开。按理说,陇启贵从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野草坪,搬到交通便利,有水有电的城镇去居住,本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大好事,可是,有了这“幺哥”,平静的生活就变得有故事、有波澜了。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乡村孕育城镇的历史,又是一部城镇反哺乡村的历史。乡村源源不断向城镇输送新鲜血液,城镇不断反哺乡村,将乡村提供的物质资料,进行整合升华,进一步驱动乡村的发展。乡村和城镇这种天然的联系,注定了二者的关系,既是永远存在矛盾的,也是永远也剪不断的。《穿水靴的马》的精妙之处,就是找到了如何展现这个矛盾关系的最佳聚焦点。这个点是什么呢?就是维系着人类繁衍生息的纽带——婚姻。一个是荞妹的婚姻,一个是“幺哥”的婚姻。在这两个婚姻中,荞妹和“幺哥”都是主角,陇启贵似乎成了一个蹩脚的扮演人。陇启贵的老家野草坪,不通水电路,住的土墙房,墙体开裂,草顶腐朽,晴天挡不住阳光冬天遮不住风雨。屋内烧的木柴火,烟熏火燎,抬头一看,漫山遍野的野草和荆棘。没有房子,陇启贵婚事就成了大问题。所以,高楼大厦就成了他与荞妹婚姻的物质基础。然而,“幺哥”的婚事,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房子这个问题,而是需要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陇启贵和荞妹、“幺哥”,这就构成了两对难解难分的矛盾,把看似相互矛盾的城镇文明和乡村文明无缝联系起来,陇启贵就是最佳连接点,一面是高楼大厦,一面是绿水青山。
  首先看荞妹的婚姻。陇启贵在城里有了新房,条件好了,婚事就有着落了。原来不理陇启贵的荞妹,现在居然要回来和陇启贵结婚。荞妹要陇启贵把“幺哥”卖了,买一辆摩托车跑运输,收入比“幺哥”挣的多。可是,陇启贵反驳说,去年钱二狗买摩托运猪,跌进山沟,车毁人亡,还是“幺哥”安全,会呼吸,会踢腿,会看人,有感情,有温度。在陇启贵看来,经济利益不能取代和抹杀情感交流。可在婚姻面前,陇启贵还是有点动摇了,准备把“幺哥”卖了,和荞妹一起去打工,哪知荞妹趁陇启贵去追“幺哥”的机会,溜走了。这一细节,看似多余,漫不经心,实则神来之笔。我们可以从这个细节中,看得出“幺哥”是通人性的,它怕影响陇启贵的婚姻大事,“知趣”走了,陇启贵内心惭愧,更增进了对“幺哥”的感情。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利益是冰冷残酷的,婚姻家庭是温情脉脉的,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就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什么叫幸福家园?难道真的是有钱就幸福吗?这对城镇文明的内在矛盾作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再来看“幺哥”的婚姻,就知道答案了。“幺哥”是马,可是,在陇启贵的心目中,是人,是自己的小弟。所以,陇启贵当然要主动扛起当大哥的责任,帮助“幺哥”考虑个人问题。多嘴小饭店的老板潘二,看上“幺哥”的帅气,多次和陇启贵商量,想给自己家的母马借个种,可是陇启贵怕伤了“幺哥”的元气,死活不同意。在潘二说这话的时候,不知“幺哥”是不是听懂了,用脸蹭他,不停地甩尾巴。
  陇启贵在荞妹和“幺哥”之间,扮演了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他要和荞妹结婚,不得不走向城镇,另一方面,他又与“幺哥”相依为命,又舍不得“幺哥”,而“幺哥”的幸福只能在乡村。一个走向城镇,一个回归乡村,小说让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荞妹和“幺哥”之间,陇启贵很自然成了一根连接他们的割不断的血脉。我们通过这根血脉,看见了一路的矛盾,留下了一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