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屋

刊发时间:2021-01-24 A3版  作者:邹永发

  我家搬出老屋已经很久了,而每次回家看望老人,总会勾起关于老屋的回忆,老屋载满过去岁月的清贫与无奈,也载满我无限的快乐与梦想。听父亲说,老屋是土改那年政府分给爷爷、奶奶的。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老屋犹如一段历史记录着我们这个大家庭祖孙四代的生活轨迹。
  爷爷在我父亲十多岁的时候从这老屋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把无数的思念和痛苦留在了老屋,所有关于爷爷的印象就是照片上的一位老人。
  奶奶,一个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她是在老屋里生活最久的人了。在老屋里她生养了3个子女,每日不停地辛苦劳作,直到所有的儿孙都长大成人,天各一方。
  父亲20岁时到师范读书,因家庭困难,在临近毕业时就被奶奶叫回来和母亲在老屋里结婚,然后便有了我和弟妹。老屋分东西两个房间还有中间一个堂屋,侧边还有一间厨房,是父母结婚以后自己盖的。老屋前面有篱笆围成的小院子和沿篱笆栽种的果树,几棵不小的桃树遮住了射向老屋的阳光,那情景常令我想起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每当雨季来临,老屋便更加阴暗潮湿。
  老屋庇护着我们一家人,同时又赋予我们浓浓的亲情。曾记得,奶奶提一篮子桃子从院门走到正房,便被儿孙们嘻嘻哈哈抢个精光。每逢喜事,男女老少,七手八脚热闹而亲切。还记得,在外工作的孃孃、叔叔等携儿女回家过年,大年初一为奶奶祝福。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支起了凉床,一家人赏明月、论家常,热闹融洽。老屋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始终荡漾着欢乐和睦的涟漪。
  奶奶喜欢养花种菜,小院平添了几分清爽与秀丽。韭菜泛绿,茄子透紫,番茄殷红,刀豆荚顺杆缠绕果满枝头;磨盘花、金盏花、黄菊花、美人蕉等,由春到秋,花团锦簇,花香醉人。有时候奶奶笑盈盈地坐在花丛中,老叔左右远近端详着摄影。小院里,“人情花容两样好,物事春光一色新。”
  记得很久前,老街上还没有通上电,连自来水都还没有。家家户户每天晚上都是用煤油灯来照明,有时还要用蜡烛应急。一到天黑,老屋就会亮起被奶奶擦得锃亮的煤油灯,忙着备考的老姨在灯下做作业,大人们就在一旁忙着家务活。每逢周末,灯光如豆的夜晚,奶奶咿咿呀呀地踩着缝纫机,喃喃自语般讲述着上辈人的故事。故事总是琐碎而冗长,我和妹妹相伴进入甜美的梦乡。全家人唯一的娱乐就是一台破收音机,父亲常用它来收听新闻。直到后来通上电,家里才有了第一台山茶牌黑白电视机。从此,老屋里也有了一点现代化的气息。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多年,我和妹妹随父母搬到了购买的新居里。老屋像一位孤寂的老人,满目沧桑。站在萧条的老屋前,看着布满青苔的台阶,内心的五味杂陈随之翻涌而出。奶奶走了,带走了一段情,剩下的情感也就慢慢淡去,几乎看不见了。
  我走进老屋,满目熟悉、满目亲切,又满目寂静和凄凉。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我生命的踪迹,情感的积淀。想起先祖创业的艰难,想起昔日的热闹以及在这里上演过的幕幕人生悲喜剧,心里感慨万端又怅然若失。尽管每次走进老屋都禁不住叫一声:“奶奶、爷爷……”空荡荡的房间又使我失望,可我还是习惯于这种令人心醉的幻觉。我曾试图说服父亲卖掉老屋,但父亲布满沧桑的脸上总流露出不舍和凄然。是啊,老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人生的根基。有老屋,我这家人水流千里终有其源;没有了老屋就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了。
  老屋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也凝聚着我绵绵不尽的思念。

返回
2024年05月06日  第890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老 屋

刊发时间:2021-01-24 A3版  作者:邹永发 【字体:大 中 小】

  我家搬出老屋已经很久了,而每次回家看望老人,总会勾起关于老屋的回忆,老屋载满过去岁月的清贫与无奈,也载满我无限的快乐与梦想。听父亲说,老屋是土改那年政府分给爷爷、奶奶的。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老屋犹如一段历史记录着我们这个大家庭祖孙四代的生活轨迹。
  爷爷在我父亲十多岁的时候从这老屋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把无数的思念和痛苦留在了老屋,所有关于爷爷的印象就是照片上的一位老人。
  奶奶,一个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她是在老屋里生活最久的人了。在老屋里她生养了3个子女,每日不停地辛苦劳作,直到所有的儿孙都长大成人,天各一方。
  父亲20岁时到师范读书,因家庭困难,在临近毕业时就被奶奶叫回来和母亲在老屋里结婚,然后便有了我和弟妹。老屋分东西两个房间还有中间一个堂屋,侧边还有一间厨房,是父母结婚以后自己盖的。老屋前面有篱笆围成的小院子和沿篱笆栽种的果树,几棵不小的桃树遮住了射向老屋的阳光,那情景常令我想起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每当雨季来临,老屋便更加阴暗潮湿。
  老屋庇护着我们一家人,同时又赋予我们浓浓的亲情。曾记得,奶奶提一篮子桃子从院门走到正房,便被儿孙们嘻嘻哈哈抢个精光。每逢喜事,男女老少,七手八脚热闹而亲切。还记得,在外工作的孃孃、叔叔等携儿女回家过年,大年初一为奶奶祝福。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支起了凉床,一家人赏明月、论家常,热闹融洽。老屋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始终荡漾着欢乐和睦的涟漪。
  奶奶喜欢养花种菜,小院平添了几分清爽与秀丽。韭菜泛绿,茄子透紫,番茄殷红,刀豆荚顺杆缠绕果满枝头;磨盘花、金盏花、黄菊花、美人蕉等,由春到秋,花团锦簇,花香醉人。有时候奶奶笑盈盈地坐在花丛中,老叔左右远近端详着摄影。小院里,“人情花容两样好,物事春光一色新。”
  记得很久前,老街上还没有通上电,连自来水都还没有。家家户户每天晚上都是用煤油灯来照明,有时还要用蜡烛应急。一到天黑,老屋就会亮起被奶奶擦得锃亮的煤油灯,忙着备考的老姨在灯下做作业,大人们就在一旁忙着家务活。每逢周末,灯光如豆的夜晚,奶奶咿咿呀呀地踩着缝纫机,喃喃自语般讲述着上辈人的故事。故事总是琐碎而冗长,我和妹妹相伴进入甜美的梦乡。全家人唯一的娱乐就是一台破收音机,父亲常用它来收听新闻。直到后来通上电,家里才有了第一台山茶牌黑白电视机。从此,老屋里也有了一点现代化的气息。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多年,我和妹妹随父母搬到了购买的新居里。老屋像一位孤寂的老人,满目沧桑。站在萧条的老屋前,看着布满青苔的台阶,内心的五味杂陈随之翻涌而出。奶奶走了,带走了一段情,剩下的情感也就慢慢淡去,几乎看不见了。
  我走进老屋,满目熟悉、满目亲切,又满目寂静和凄凉。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我生命的踪迹,情感的积淀。想起先祖创业的艰难,想起昔日的热闹以及在这里上演过的幕幕人生悲喜剧,心里感慨万端又怅然若失。尽管每次走进老屋都禁不住叫一声:“奶奶、爷爷……”空荡荡的房间又使我失望,可我还是习惯于这种令人心醉的幻觉。我曾试图说服父亲卖掉老屋,但父亲布满沧桑的脸上总流露出不舍和凄然。是啊,老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人生的根基。有老屋,我这家人水流千里终有其源;没有了老屋就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了。
  老屋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也凝聚着我绵绵不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