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冷村走出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子

刊发时间:2021-01-27 A1版  作者:王钰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钰)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来冷自然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着眼点放在提升人居环境治理上、着力点放在提升传统产业上、落脚点放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上,以“百千工程”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农耕文化促生产方式转变、地域文化促生活方式转变、民族文化促思想观念转变的田园综合体新路子,有力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紧扣农业现代化目标,以打造火龙果品牌为引领,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撬动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促进果园变花园、花园变观光园、观光园变休闲园,让游客进园采果,体验农耕文化,品赏火龙果干、火龙果酒、火龙果冰粉等,吸引游客记住乡愁、留下情感、买上土特产,推动乡愁产业发展。以1500元/亩流转600亩和120户在合作社引领下参与规模化种植两种方式流转土地给合作社经营,形成劳动力转移一批从事其他行业、一批从事种养殖业,有效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1200亩火龙果标准化基地,带动5000余亩芒果、脐橙等基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盘活集体经济,年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充分发挥城郊接合部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农产品运输销售便利等地域优势,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实现卫生户厕全覆盖,垃圾污水处理与城市接轨。以按水田承包面积收费、公共区域划片负责、定期巡查通报“三招”推动治理有效,促进村庄“七净”,即厨房净、客厅净、卧室净、庭院净、厕所净、圈舍净、房前屋后净,切实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村内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活动广场、村庄公园,成为城镇居民的休闲观光后花园,带动文化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发展,全村日均接待游客、食客达400人以上,30户农家乐实现年收入700余万元。
  以“挖掘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传承文化资源、创建文化标杆”为抓手,培育民族歌舞队,做好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等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做优民族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开发民族特色食品,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万元以上,有效将民族工艺、民族服饰和民族食品推向大市场、走向省外,逐步实现产业为基础、旅游为根本、村庄为标志的文明向上现代生活方式。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90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来冷村走出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子

刊发时间:2021-01-27 A1版  作者:王钰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钰)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来冷自然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着眼点放在提升人居环境治理上、着力点放在提升传统产业上、落脚点放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上,以“百千工程”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农耕文化促生产方式转变、地域文化促生活方式转变、民族文化促思想观念转变的田园综合体新路子,有力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紧扣农业现代化目标,以打造火龙果品牌为引领,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撬动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促进果园变花园、花园变观光园、观光园变休闲园,让游客进园采果,体验农耕文化,品赏火龙果干、火龙果酒、火龙果冰粉等,吸引游客记住乡愁、留下情感、买上土特产,推动乡愁产业发展。以1500元/亩流转600亩和120户在合作社引领下参与规模化种植两种方式流转土地给合作社经营,形成劳动力转移一批从事其他行业、一批从事种养殖业,有效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1200亩火龙果标准化基地,带动5000余亩芒果、脐橙等基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盘活集体经济,年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充分发挥城郊接合部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农产品运输销售便利等地域优势,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实现卫生户厕全覆盖,垃圾污水处理与城市接轨。以按水田承包面积收费、公共区域划片负责、定期巡查通报“三招”推动治理有效,促进村庄“七净”,即厨房净、客厅净、卧室净、庭院净、厕所净、圈舍净、房前屋后净,切实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村内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活动广场、村庄公园,成为城镇居民的休闲观光后花园,带动文化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发展,全村日均接待游客、食客达400人以上,30户农家乐实现年收入700余万元。
  以“挖掘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传承文化资源、创建文化标杆”为抓手,培育民族歌舞队,做好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等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做优民族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开发民族特色食品,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万元以上,有效将民族工艺、民族服饰和民族食品推向大市场、走向省外,逐步实现产业为基础、旅游为根本、村庄为标志的文明向上现代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