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党建引领树文明新风

刊发时间:2021-01-28 A1版  作者:赵淑芳 李江玮 尹美秀

激发活力 增添动力 凝聚合力

沧源党建引领树文明新风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赵淑芳 通讯员 李江玮 尹美秀)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列入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以党建引领树文明新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夯实根基,为农村发展激发活力。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着力构建示范一线、辐射一片、带动全县的边疆党建格局。成立1个县级国门党工委、1个边境贸易联合党支部、6个边境乡镇国门党工委和23个边境村联合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15个党支部,在有3名及以上流动党员的外出务工地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有252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县级“规范化达标创建党支部”、达标率达95%以上。在选派24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基础上,向全县5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下派“自然村长”,择优选派94名公职人员全覆盖担任沿边“自然村长”。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一级网格93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二级网格697个,以不超过10至15户农户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4182个,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和谐村寨、美丽乡村等建设。依托“四位一体”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采取“公司+村党组织+基地+贫困户”“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贫困群众户均产业增收16222元。以三产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采取“红+绿、文+旅、农+旅”模式,科学合理发展乡村旅游。全县有8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典型引领,为文明创建增添动力。在持续抓好12个市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每年打造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目前,全县建成40个县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12个乡村振兴行业示范村。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培树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创先争优、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目前,创建各级文明村镇87个,占全县乡镇、村(社区)总数的82.85%。以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县择优选取24个自然村作为县级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并在24个自然村推行“三轮”驱动、“五权”集中治理模式,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重点打造5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46个美丽宜居乡村、56个鲜花盛开村庄、57个“百村示范 千村整治”工程和沿边小康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形成绿色发展与生活方式。
  文明实践,为服务群众凝聚合力。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并向基层延伸,明确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成1个中心、11个所、95个站,设立5个基地和2个广场,重点打造云岭先锋、理论宣讲、扶贫帮困等“11支”队伍,全县共有150支志愿服务队伍16474名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2815场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挂包帮”“转走访”为载体,充分发挥单位部门和乡镇一把手、驻村干部作用,以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的方式,拓宽政策宣传覆盖面。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组织、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沧源司岗里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民族文化体验馆开发项目成功申报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用人文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万村书库、农家书屋等作用,积极向群众免费开放。扎实抓好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通过播放译制片、科普片、教育片等,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持续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实行需求与课程同步,累计安排677名农村优秀人才进“回引库”,组织20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回引对象开展集中轮训。抓实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培训,组织2100名群众进行脱产培训,送教下乡2400人,以技能扶贫“造血”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90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党建引领树文明新风

刊发时间:2021-01-28 A1版  作者:赵淑芳 李江玮 尹美秀 【字体:大 中 小】

激发活力 增添动力 凝聚合力

沧源党建引领树文明新风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赵淑芳 通讯员 李江玮 尹美秀)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列入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以党建引领树文明新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夯实根基,为农村发展激发活力。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着力构建示范一线、辐射一片、带动全县的边疆党建格局。成立1个县级国门党工委、1个边境贸易联合党支部、6个边境乡镇国门党工委和23个边境村联合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15个党支部,在有3名及以上流动党员的外出务工地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有252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县级“规范化达标创建党支部”、达标率达95%以上。在选派24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基础上,向全县5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下派“自然村长”,择优选派94名公职人员全覆盖担任沿边“自然村长”。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一级网格93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二级网格697个,以不超过10至15户农户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4182个,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和谐村寨、美丽乡村等建设。依托“四位一体”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采取“公司+村党组织+基地+贫困户”“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贫困群众户均产业增收16222元。以三产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采取“红+绿、文+旅、农+旅”模式,科学合理发展乡村旅游。全县有8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典型引领,为文明创建增添动力。在持续抓好12个市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每年打造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目前,全县建成40个县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12个乡村振兴行业示范村。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培树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创先争优、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目前,创建各级文明村镇87个,占全县乡镇、村(社区)总数的82.85%。以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县择优选取24个自然村作为县级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并在24个自然村推行“三轮”驱动、“五权”集中治理模式,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重点打造5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46个美丽宜居乡村、56个鲜花盛开村庄、57个“百村示范 千村整治”工程和沿边小康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形成绿色发展与生活方式。
  文明实践,为服务群众凝聚合力。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并向基层延伸,明确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成1个中心、11个所、95个站,设立5个基地和2个广场,重点打造云岭先锋、理论宣讲、扶贫帮困等“11支”队伍,全县共有150支志愿服务队伍16474名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2815场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挂包帮”“转走访”为载体,充分发挥单位部门和乡镇一把手、驻村干部作用,以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的方式,拓宽政策宣传覆盖面。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组织、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沧源司岗里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民族文化体验馆开发项目成功申报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用人文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万村书库、农家书屋等作用,积极向群众免费开放。扎实抓好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通过播放译制片、科普片、教育片等,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持续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实行需求与课程同步,累计安排677名农村优秀人才进“回引库”,组织20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回引对象开展集中轮训。抓实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培训,组织2100名群众进行脱产培训,送教下乡2400人,以技能扶贫“造血”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