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凤庆”不了情

刊发时间:2021-02-10 A4版  作者:

      2013年,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教育部部署,对滇西南边陲临沧市凤庆县开展定点扶贫。8年间,中山大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集中优势学科资源,出钱出人出力,通过专家援医、研究生支教团和干部挂钩等多种形式派驻教职工400多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179万元,引入资金2388万元。在医疗、教育、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发力,不断深化和创新帮扶方式,为凤庆顺利脱贫和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令人感佩的扶贫篇章。

004.jpg

003.jpg

专心专业专注 激发医疗事业活力

  2月2日的迎春河畔热闹非凡,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凤庆县的最新成果--凤庆县第二人民医院开业了。“除了分批援助资金,教授们亲自守在现场,指点规划施工细节,帮助太大了!”凤庆县人民医院副书记王芹书感动地说。中山大学13名医疗专家将在凤庆开展为期半年的带教帮扶。
  自2014年对凤庆县人民医院全方位医疗帮扶以来,中大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山眼科中心、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附属第七医院、附属第八医院10家附属医院,派出34批次共360位知名专家教授,“组团式”深入凤庆开展帮扶。
  其中,中山七院于2018年与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当时七院正处于紧张筹备阶段,自身事务异常繁忙,但面对凤庆所需,七院毅然承担下这份责任,长期派驻副院长带领开展业务。“专家们一早出发,到达我们医院时已是晚上7点,行李都没放下就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为第二天的手术做准备。”县医院业务副院长施兆文对专家的敬业感慨颇深,他介绍,各院领导每年都会到凤庆一到两次,督导之余还做手术,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真帮扶”风气。
  上级担当领衔到位,下级责任同步抓实。通过探索“造血式”人才培养模式,各附属医院累计开展带教查房1670余人次、示教手术940余台、医技培训340场次、受训13110余人次,接收医疗进修学习14批次65人次,培养了17个学科带头人,为凤庆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各附属医院还援助资金设备,建立起多套远程诊疗系统,利用信息化,完善了一套每周定时教学交流、全天候疑难诊断20分钟专家到位机制,搭建“智慧医院5G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实现了远程同步手术,真正做到让凤庆患者“看病不外出,医疗有质量”。
  注重医、教、研同步抓,提升规范化水平,打开凤庆医疗“国际端口”.中山大学帮扶凤庆县医院成立专家教研室22个,新增科室10个,申请专利4项,5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县医院胸痛、创伤等“五大医疗中心”建设基本验收完成,于去年底通过了三级医院验收,走在了全省前列。“谁说县级医院比不上大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去做,我们做对口帮扶其实就是一家人,中山七院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早在验收前,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为县医院定下目标,为凤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借此,凤庆县医院也开始了一系列历史性尝试:对郭大寨团山村50岁以上俐米人盲情调查,填补了我国俐米人健康信息空白;开展全县45岁以上人群免费胃癌普查,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达成科研合作,探索类似环境下胃癌高发成因。
  大爱常在,中大援助医疗团队已累计为凤庆百姓义诊9000多人次,为1502名贫困中学生赠送近视眼镜,为59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凤庆虽然已成功脱贫摘帽,但防止“因病返贫”依旧任重道远,中大帮扶团队制定了5年内大幅提升省内县级医院排名的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凤庆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真情真抓真干  注入教育事业动力

  中山大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引入建设资金、派驻支教团,支援师资设备等多方面为凤庆教育发展作出了长足贡献。8年间,已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捐赠超过20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助力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援建了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教学楼、平村完小综合楼,帮助修缮改造了鲁史中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助力建成了郭大寨乡中心幼儿园、第三中学远程教育课室等;挂职干部为凤庆申请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35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16年开始,每年资助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100名贫困学生每人1200元;为凤庆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设立青少年心理援助基地;累计录取凤庆籍学生24名。
  鲁史中学是凤庆唯一一所山区高中。2014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始到鲁史中学支教,截至去年已经有7届24人。为了将更先进的理念带入山村,成员们深入每个学生家中,努力寻求最契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成绩提高。“我几乎没有看见过他们休息,不是在上课备课,就是在走访农家。有些娃娃不读书,我们说了很多次没用,他们去了,跟学生讲大山外的故事,辍学的孩子顶着家里的压力也要回来上学。”鲁史中学教科室主任罗中映说起支教团,满是佩服。
  支教团的帮助还体现在很多细微处:主动协调65万元资金维修校舍、搭建图书文化廊、捐赠650套课桌让学生“学得平稳”,开展“一对一”助学项目资助近150万元为700余贫困学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在中大帮助下,鲁史镇34位学子和11位教师免费走出大山到广州游学交流,又将交流心得带回鲁史,为更多师生树立起“远方的梦想”.前年寒冬,为了让学生们喝上热水,中大团委募集了10台饮水机及保温杯共计2000余个,并募集衣物和鞋子5000余件套,“三个温暖举动”为冬季的山区带来阵阵暖意。
  支教团的用心,鲁史中学看在眼里,面对教师流动大的难题,学校把高三年级教学交给支教团成员。为担起这份责任,他们将全部心力扑在了学生成绩提升上。近3年来,鲁史中学高考保持了100%的综合上线率,成绩指标排名临沧乡镇中学第一名;2019年鲁史中学有了第一个考入中山大学的学生,2020年更是出现了第一个突破600分的考生,越来越多的优秀学长的故事,成为激励更多学子进步的动力。
  凤庆县第三完全中学是一所2015年底成立的新学校,面对学校管理缺乏、教师结构单一问题,中大开展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录播室“三室同建”工程,利用远程互动使三中学子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相隔两千里,同上一堂课”.而凤庆县第一完全中学聘任的8名高中教师中,有4名是中大附中退休教师,这些老教师千里迢迢支援,发挥余热。

 

精准精细精当  焕发农业产业魅力

002.jpg

  “中山大学帮忙把村里路灯修建起来,我们出门再也不需要照火把、打手电筒了。修缮后的房子住着很舒服,我们十分感谢中大!”这是2020年6月,中大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带队考察对口帮扶时,在凤山镇红塘村74岁老人张进美那里听到的反馈。通过挂钩村第一书记和整合多方帮扶资源,中大帮助曾经贫困率高达36%的红塘村换了新颜,中山大学总计支持凤庆县危房改造资金500万元,张进美老人家便是危房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此外,中大投入资金修建了红塘村50平方米的停车坪、670米灌溉明渠、26盏太阳能照明灯和400米产业基地道路、50多亩金丝皇菊基地。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红塘村一跃成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列入凤庆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名单。
  除了红塘村,中大为凤庆各级单位派出挂职干部5批32人开展了临沧市23批次1310人的党政干部培训,协助安排了临沧27名党政干部到中大、附属医院、大湾区政府部门等地挂职锻炼。中大构建起的这条双向人才帮扶机制,既为凤庆输入了外来新理念,也帮当地打造一支懂扶贫、善攻坚、作风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大以学科资源为基础积极致力于凤庆产业发展,发挥药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为凤庆县落地超临界二氧化碳核桃油、茶籽油萃取生产线,通过新技术延长了食用油保质期,并打开了销售市场。通过中大统筹搭建的电商途径,凤庆农特产品从2018年开始实现了销售额“四连跳”,仅今年1月,销售收入就高达500万元。
  此外,中大充分发挥“朋友圈”优势,携手清华、北大等一流院校,引进外力助推产业发展,成功在凤庆举办两届绿色生态与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为凤庆引入更多专家与企业,搭建起产学研对接平台。加大企业帮扶,校友企业广州燕语食品有限公司在临沧建成茶叶加工厂和2000亩茶山基地,并将凤庆茶叶带进了众多广州知名餐饮店,扶持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以及全县13个乡镇的扶贫车间,间接带动8000多贫困人口实现增收。通过消费扶贫,中大校本部及各附属医院直接购买凤庆农特产品达2354万元,直接帮助凤庆农产走出大山,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2013年中山大学帮扶开始时,凤庆县贫困发生率为16.69%,到2019年凤庆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通过医疗、教育、产业共抓,中山大学的真情帮助使凤庆的脱贫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稳,8年时光飞逝,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中山大学将继续与凤庆县一路同行,一路助力,一路见证。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91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中山凤庆”不了情

刊发时间:2021-02-10 A4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2013年,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教育部部署,对滇西南边陲临沧市凤庆县开展定点扶贫。8年间,中山大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集中优势学科资源,出钱出人出力,通过专家援医、研究生支教团和干部挂钩等多种形式派驻教职工400多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179万元,引入资金2388万元。在医疗、教育、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发力,不断深化和创新帮扶方式,为凤庆顺利脱贫和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令人感佩的扶贫篇章。

004.jpg

003.jpg

专心专业专注 激发医疗事业活力

  2月2日的迎春河畔热闹非凡,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凤庆县的最新成果--凤庆县第二人民医院开业了。“除了分批援助资金,教授们亲自守在现场,指点规划施工细节,帮助太大了!”凤庆县人民医院副书记王芹书感动地说。中山大学13名医疗专家将在凤庆开展为期半年的带教帮扶。
  自2014年对凤庆县人民医院全方位医疗帮扶以来,中大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山眼科中心、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附属第七医院、附属第八医院10家附属医院,派出34批次共360位知名专家教授,“组团式”深入凤庆开展帮扶。
  其中,中山七院于2018年与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当时七院正处于紧张筹备阶段,自身事务异常繁忙,但面对凤庆所需,七院毅然承担下这份责任,长期派驻副院长带领开展业务。“专家们一早出发,到达我们医院时已是晚上7点,行李都没放下就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为第二天的手术做准备。”县医院业务副院长施兆文对专家的敬业感慨颇深,他介绍,各院领导每年都会到凤庆一到两次,督导之余还做手术,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真帮扶”风气。
  上级担当领衔到位,下级责任同步抓实。通过探索“造血式”人才培养模式,各附属医院累计开展带教查房1670余人次、示教手术940余台、医技培训340场次、受训13110余人次,接收医疗进修学习14批次65人次,培养了17个学科带头人,为凤庆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各附属医院还援助资金设备,建立起多套远程诊疗系统,利用信息化,完善了一套每周定时教学交流、全天候疑难诊断20分钟专家到位机制,搭建“智慧医院5G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实现了远程同步手术,真正做到让凤庆患者“看病不外出,医疗有质量”。
  注重医、教、研同步抓,提升规范化水平,打开凤庆医疗“国际端口”.中山大学帮扶凤庆县医院成立专家教研室22个,新增科室10个,申请专利4项,5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县医院胸痛、创伤等“五大医疗中心”建设基本验收完成,于去年底通过了三级医院验收,走在了全省前列。“谁说县级医院比不上大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去做,我们做对口帮扶其实就是一家人,中山七院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早在验收前,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为县医院定下目标,为凤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借此,凤庆县医院也开始了一系列历史性尝试:对郭大寨团山村50岁以上俐米人盲情调查,填补了我国俐米人健康信息空白;开展全县45岁以上人群免费胃癌普查,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达成科研合作,探索类似环境下胃癌高发成因。
  大爱常在,中大援助医疗团队已累计为凤庆百姓义诊9000多人次,为1502名贫困中学生赠送近视眼镜,为59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凤庆虽然已成功脱贫摘帽,但防止“因病返贫”依旧任重道远,中大帮扶团队制定了5年内大幅提升省内县级医院排名的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凤庆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真情真抓真干  注入教育事业动力

  中山大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引入建设资金、派驻支教团,支援师资设备等多方面为凤庆教育发展作出了长足贡献。8年间,已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捐赠超过20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助力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援建了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教学楼、平村完小综合楼,帮助修缮改造了鲁史中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助力建成了郭大寨乡中心幼儿园、第三中学远程教育课室等;挂职干部为凤庆申请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35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16年开始,每年资助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100名贫困学生每人1200元;为凤庆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设立青少年心理援助基地;累计录取凤庆籍学生24名。
  鲁史中学是凤庆唯一一所山区高中。2014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始到鲁史中学支教,截至去年已经有7届24人。为了将更先进的理念带入山村,成员们深入每个学生家中,努力寻求最契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成绩提高。“我几乎没有看见过他们休息,不是在上课备课,就是在走访农家。有些娃娃不读书,我们说了很多次没用,他们去了,跟学生讲大山外的故事,辍学的孩子顶着家里的压力也要回来上学。”鲁史中学教科室主任罗中映说起支教团,满是佩服。
  支教团的帮助还体现在很多细微处:主动协调65万元资金维修校舍、搭建图书文化廊、捐赠650套课桌让学生“学得平稳”,开展“一对一”助学项目资助近150万元为700余贫困学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在中大帮助下,鲁史镇34位学子和11位教师免费走出大山到广州游学交流,又将交流心得带回鲁史,为更多师生树立起“远方的梦想”.前年寒冬,为了让学生们喝上热水,中大团委募集了10台饮水机及保温杯共计2000余个,并募集衣物和鞋子5000余件套,“三个温暖举动”为冬季的山区带来阵阵暖意。
  支教团的用心,鲁史中学看在眼里,面对教师流动大的难题,学校把高三年级教学交给支教团成员。为担起这份责任,他们将全部心力扑在了学生成绩提升上。近3年来,鲁史中学高考保持了100%的综合上线率,成绩指标排名临沧乡镇中学第一名;2019年鲁史中学有了第一个考入中山大学的学生,2020年更是出现了第一个突破600分的考生,越来越多的优秀学长的故事,成为激励更多学子进步的动力。
  凤庆县第三完全中学是一所2015年底成立的新学校,面对学校管理缺乏、教师结构单一问题,中大开展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录播室“三室同建”工程,利用远程互动使三中学子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相隔两千里,同上一堂课”.而凤庆县第一完全中学聘任的8名高中教师中,有4名是中大附中退休教师,这些老教师千里迢迢支援,发挥余热。

 

精准精细精当  焕发农业产业魅力

002.jpg

  “中山大学帮忙把村里路灯修建起来,我们出门再也不需要照火把、打手电筒了。修缮后的房子住着很舒服,我们十分感谢中大!”这是2020年6月,中大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带队考察对口帮扶时,在凤山镇红塘村74岁老人张进美那里听到的反馈。通过挂钩村第一书记和整合多方帮扶资源,中大帮助曾经贫困率高达36%的红塘村换了新颜,中山大学总计支持凤庆县危房改造资金500万元,张进美老人家便是危房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此外,中大投入资金修建了红塘村50平方米的停车坪、670米灌溉明渠、26盏太阳能照明灯和400米产业基地道路、50多亩金丝皇菊基地。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红塘村一跃成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列入凤庆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名单。
  除了红塘村,中大为凤庆各级单位派出挂职干部5批32人开展了临沧市23批次1310人的党政干部培训,协助安排了临沧27名党政干部到中大、附属医院、大湾区政府部门等地挂职锻炼。中大构建起的这条双向人才帮扶机制,既为凤庆输入了外来新理念,也帮当地打造一支懂扶贫、善攻坚、作风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大以学科资源为基础积极致力于凤庆产业发展,发挥药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为凤庆县落地超临界二氧化碳核桃油、茶籽油萃取生产线,通过新技术延长了食用油保质期,并打开了销售市场。通过中大统筹搭建的电商途径,凤庆农特产品从2018年开始实现了销售额“四连跳”,仅今年1月,销售收入就高达500万元。
  此外,中大充分发挥“朋友圈”优势,携手清华、北大等一流院校,引进外力助推产业发展,成功在凤庆举办两届绿色生态与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为凤庆引入更多专家与企业,搭建起产学研对接平台。加大企业帮扶,校友企业广州燕语食品有限公司在临沧建成茶叶加工厂和2000亩茶山基地,并将凤庆茶叶带进了众多广州知名餐饮店,扶持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以及全县13个乡镇的扶贫车间,间接带动8000多贫困人口实现增收。通过消费扶贫,中大校本部及各附属医院直接购买凤庆农特产品达2354万元,直接帮助凤庆农产走出大山,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2013年中山大学帮扶开始时,凤庆县贫困发生率为16.69%,到2019年凤庆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通过医疗、教育、产业共抓,中山大学的真情帮助使凤庆的脱贫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稳,8年时光飞逝,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中山大学将继续与凤庆县一路同行,一路助力,一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