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洪乡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刊发时间:2021-03-10 A3版  作者:罗羚友

  本报讯   (通讯员   罗羚友)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五个振兴”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始终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开创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以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以开展 “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完善充实工作方案,项目化、清单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2021年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本土返乡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等群体中选配班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配备后备干部8名,人才回引对象6名 。依托“百名党员带领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层党建“123”模式,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基固本、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通过“党组织+经济实体+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互动双赢。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资金撬动,本着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群众组织化程度。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按照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相互助推的思路,不断延伸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以蜂蜜、红糖和竹笋为主的旅游农特产品,以猪鸡为主的标准化养殖三大产业链条,健全完善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全力做好各项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用好“葫芦王地”小镇建设载体,主动融入全市、全县全域旅游大格局,把最有潜力、最具条件、最易开发的村率先建成景区,率先把班洪乡建成最美丽的地方、健康生活目的地和省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下班坝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班洪大寨为代表的“红色旅游+”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班洪样板”;班洪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班洪葫芦王地”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实现旅游关联性收入230万元。
  坚持以建设“干净、绿化、亮化、美化”生态宜居村庄为目标,按照人居环境提升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具体要求,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班洪建设。围绕“屋子、院子、寨子”,完善标准,示范带动。采取每个村不少于2个示范组,每个组不少于10户示范户的措施,让群众知晓、熟悉标准,学有榜样,逐步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环境整治实现由“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转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战来打,作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做起,持续抓好改水、改厕、垃圾治理“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全乡宜居村庄清洁整治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100%,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61%,新改建乡村公厕53座,实现公厕村村全覆盖, 2个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质”的改变。以“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校、妇女、老村干和老党员等各方力量,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门前三包”“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设立红黑榜、流动评比等方式,推动群众“要我整”向“我要整”转变;推动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由“村庄好”向“整村好”延伸。
  接续抓好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为抓手,采取实践课堂、田间课堂、示范课堂、党员+群众“1+X”帮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群众素质和技能,群众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产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持续为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各村以集体资金投资入股,取得分红,所得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时实现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三变”目标。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有效性、全面性、持续性。
  紧紧围绕“五个一”目标任务,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提升乡村治理、培育乡风文明上下功夫,焕发农村新风貌。以一核统领、三轮驱动、五权集中、六化同步工作思路,抓好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治理协商委员会三套机构,推行村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和三个机构负责人的“五权集中”模式,全面负责乡村发展工作,最终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资产归属集体化、建设方式互助化、经营模式合作化、大事小情协商化、日常管理网格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行动,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引导全乡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开展评选表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返回
2024年05月11日  第894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班洪乡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刊发时间:2021-03-10 A3版  作者:罗羚友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罗羚友)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五个振兴”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始终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开创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以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以开展 “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完善充实工作方案,项目化、清单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2021年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本土返乡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等群体中选配班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配备后备干部8名,人才回引对象6名 。依托“百名党员带领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层党建“123”模式,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基固本、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通过“党组织+经济实体+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互动双赢。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资金撬动,本着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群众组织化程度。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按照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相互助推的思路,不断延伸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以蜂蜜、红糖和竹笋为主的旅游农特产品,以猪鸡为主的标准化养殖三大产业链条,健全完善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全力做好各项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用好“葫芦王地”小镇建设载体,主动融入全市、全县全域旅游大格局,把最有潜力、最具条件、最易开发的村率先建成景区,率先把班洪乡建成最美丽的地方、健康生活目的地和省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下班坝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班洪大寨为代表的“红色旅游+”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班洪样板”;班洪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班洪葫芦王地”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实现旅游关联性收入230万元。
  坚持以建设“干净、绿化、亮化、美化”生态宜居村庄为目标,按照人居环境提升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具体要求,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班洪建设。围绕“屋子、院子、寨子”,完善标准,示范带动。采取每个村不少于2个示范组,每个组不少于10户示范户的措施,让群众知晓、熟悉标准,学有榜样,逐步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环境整治实现由“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转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战来打,作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做起,持续抓好改水、改厕、垃圾治理“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全乡宜居村庄清洁整治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100%,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61%,新改建乡村公厕53座,实现公厕村村全覆盖, 2个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质”的改变。以“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校、妇女、老村干和老党员等各方力量,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门前三包”“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设立红黑榜、流动评比等方式,推动群众“要我整”向“我要整”转变;推动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由“村庄好”向“整村好”延伸。
  接续抓好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为抓手,采取实践课堂、田间课堂、示范课堂、党员+群众“1+X”帮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群众素质和技能,群众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产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持续为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各村以集体资金投资入股,取得分红,所得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时实现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三变”目标。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有效性、全面性、持续性。
  紧紧围绕“五个一”目标任务,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提升乡村治理、培育乡风文明上下功夫,焕发农村新风貌。以一核统领、三轮驱动、五权集中、六化同步工作思路,抓好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治理协商委员会三套机构,推行村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和三个机构负责人的“五权集中”模式,全面负责乡村发展工作,最终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资产归属集体化、建设方式互助化、经营模式合作化、大事小情协商化、日常管理网格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行动,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引导全乡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开展评选表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