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沈氏花园

刊发时间:2021-03-28 A3版  作者:周正康

  我和妻子从宁波到绍兴游玩,乘坐了半小时的动车,到绍兴古城住了一夜,次日早上起来在周边景点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先是游览了鲁迅故居和王羲之书圣故里,随后又从鲁迅故里那边赶过来,专门为了去看一看传说中的沈园,就为了游历一下陆游和唐婉的那场悲催感人的爱情场景。
  穿过鲁迅故里前面那条宽敞大道,沿鲁迅路往东南方向一直走出去约400米,就到了沈氏花园。也就是说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漫步,已经走进曾经感动了南宋以下诗歌历史的那首《钗头凤》原创地——沈园。于是,我们就从沈园走进诗歌故事里。一场历史缘分的错失背后总有支撑缘故,要么因为走的走得太早,来的来得太晚无法相遇,或者相遇而又把握不住,注定产生一场错过。我们来到沈园的时候,此情此景的主人翁陆游唐婉离此而去已有800多年了。只有当年两人《钗头凤》一唱一和的道场,至今还没有被岁月湮埋。
  沿道而入,沈氏花园的大扇木门形同虚设,与私家花园的格局还是般配,整个沈园自古至今,规模都是这般大小,沈园的名头并不像其他园林靠自身实力说话,比如要说沈园有多么宽敞、有多么秀美,乃至有多少游客数量,恐怕这都不会作为沈园的概念。沈园靠的是陆公子唐小姐的爱情故事而闻名遐迩的,有了陆游《钗头凤》,更有了沈园现在这般引人的文化魅力。所以说,沈园是满满的爱中离别之园。
  沈园建筑格局最中心有一池荷花,形同葫芦故名之葫芦池,在池边腹凹处建有孤鹤亭、亭中有匾额“孤鹤轩”,孤鹤,顾名思义,乃陆放翁晚年之自我写照,从沈园很多景点名上,可以看出名中常带有“半”“孤”等字样,比如陆游晚年隐喻自己像一只孤鹤,形单影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中的另一只鹤已经羽化长空,孤鹤才会皋鸣九天。然后是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等等,而且从景点取名中还可看出,带有“半”“孤”的多,带“双”的少,这都跟唐婉有关,唐婉不在了,景点自然就取孤单之名了。葫芦池的葫芦底部有一口宋井,此井深二十余米,井口也是以石板凿成葫芦形盖住。由葫芦池向四方走开去,分布有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点。现在的沈园已经过不断修缮,并根据沈园文化内涵增设许多景点增设,有序地分布在沈园三大区内,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
  如果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看看景点的话,大约用二十分钟就可以将整个沈园走遍。但如果是要细细品读沈园的感情容量,可能需要用很多时间,一边看一边思考,才能进入半壁之上,陆游、唐婉《钗头凤》的意境里。
  于是我觉得,沈园处于绍兴闹市之中,却独有另一种清幽静谧,平添了几缕幽思袅袅。陆游唐婉应该就在这种场景中相游而遇,尽管陆游骨子里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但在与唐婉休别一年后相遇于沈园之瞬间,已经脆弱到了极致,崩溃到了极点,心与心在渐行渐远的距离上还能碰撞出如此强烈的强音,“莫莫莫”“错错错”,但是陆游,纵有一百个不甘心,一万个不情愿,人生路,都已经被自己走成了自己不想要的历史!在当时历史世俗“规则”面前,读书人的反悔是不被允许的,所以陆游唐婉当初的信誓在沈园已经如同被风吹落一地的黄花……此时的家国情怀又无从投报,陆游啊,人生为什么偏偏总要摊上如此宏大的情感纠结。从情与景文化意义上讲,沈园是因为有了《钗头凤》才得以名世的,因为陆游的《钗头凤》,让这个园子走得很远,一直走进了爱情与诗歌的历史长河。
  在我这个时段的前面和后面,入园的游客稀稀疏疏,无法跟鲁迅故里游客人满为患、只能采取限量而入的方式加以疏导相比,沈园游人只能说是断断续续地有人而已。其间缘由恐怕世俗有其讳避,悲催之所,人不乐往焉。出于年少时我曾被陆游《钗头凤》的悲情感染,我则以平凡心拜谒放翁那段悲催的爱与恨交加的情殇道场。
  无论沈园情感容量多么大, 当我们走完了整个园子,四处都看了个遍,第一感觉就是沈园面积算不得大,甚至可以说它小,和临沧西门公园相比,它甚至还要略小一号。当年陆游家就在镜湖附近,离此不远,因婆媳关系不融洽而休妻唐婉,所以经常过来沈氏花园里交游,在这个小园子里走着走着就无法绕开地与唐婉相遇。这就好比命运不仅仅会在这么小的园子里面无法错开,在无比宽广的思想情怀中同样无法释怀放下,于是注定了陆游要在这个小园子里面写出他如鲠在喉的情感纠结篇章《钗头凤》,在命途的触景生情处写下怨词一首。一年之后唐婉再游沈园时见到墙壁上陆游题写的《钗头凤》,犹如一把情感的夺命刀,终将唐婉逼上了情感的绝境要了她的命,不久便郁郁而终。所以陆游一游再游沈园,追思旧情之怀,一直到八十四岁辞世前一年,还不顾年迈体弱、还最后一次再游沈园。可见陆游一生放不下一段情,忘不了一个人,放不下今生今世。在最后一次游沈园时饱含一生深情写下了《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一生在沈园里写下许多诗词,都在吟咏一个悲催的爱情故事。乃至形成了今天沈园的一步一诗、一诗一景的特有历史故事和情感文化景观的超大内涵。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896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游沈氏花园

刊发时间:2021-03-28 A3版  作者:周正康 【字体:大 中 小】

  我和妻子从宁波到绍兴游玩,乘坐了半小时的动车,到绍兴古城住了一夜,次日早上起来在周边景点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先是游览了鲁迅故居和王羲之书圣故里,随后又从鲁迅故里那边赶过来,专门为了去看一看传说中的沈园,就为了游历一下陆游和唐婉的那场悲催感人的爱情场景。
  穿过鲁迅故里前面那条宽敞大道,沿鲁迅路往东南方向一直走出去约400米,就到了沈氏花园。也就是说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漫步,已经走进曾经感动了南宋以下诗歌历史的那首《钗头凤》原创地——沈园。于是,我们就从沈园走进诗歌故事里。一场历史缘分的错失背后总有支撑缘故,要么因为走的走得太早,来的来得太晚无法相遇,或者相遇而又把握不住,注定产生一场错过。我们来到沈园的时候,此情此景的主人翁陆游唐婉离此而去已有800多年了。只有当年两人《钗头凤》一唱一和的道场,至今还没有被岁月湮埋。
  沿道而入,沈氏花园的大扇木门形同虚设,与私家花园的格局还是般配,整个沈园自古至今,规模都是这般大小,沈园的名头并不像其他园林靠自身实力说话,比如要说沈园有多么宽敞、有多么秀美,乃至有多少游客数量,恐怕这都不会作为沈园的概念。沈园靠的是陆公子唐小姐的爱情故事而闻名遐迩的,有了陆游《钗头凤》,更有了沈园现在这般引人的文化魅力。所以说,沈园是满满的爱中离别之园。
  沈园建筑格局最中心有一池荷花,形同葫芦故名之葫芦池,在池边腹凹处建有孤鹤亭、亭中有匾额“孤鹤轩”,孤鹤,顾名思义,乃陆放翁晚年之自我写照,从沈园很多景点名上,可以看出名中常带有“半”“孤”等字样,比如陆游晚年隐喻自己像一只孤鹤,形单影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中的另一只鹤已经羽化长空,孤鹤才会皋鸣九天。然后是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等等,而且从景点取名中还可看出,带有“半”“孤”的多,带“双”的少,这都跟唐婉有关,唐婉不在了,景点自然就取孤单之名了。葫芦池的葫芦底部有一口宋井,此井深二十余米,井口也是以石板凿成葫芦形盖住。由葫芦池向四方走开去,分布有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点。现在的沈园已经过不断修缮,并根据沈园文化内涵增设许多景点增设,有序地分布在沈园三大区内,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
  如果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看看景点的话,大约用二十分钟就可以将整个沈园走遍。但如果是要细细品读沈园的感情容量,可能需要用很多时间,一边看一边思考,才能进入半壁之上,陆游、唐婉《钗头凤》的意境里。
  于是我觉得,沈园处于绍兴闹市之中,却独有另一种清幽静谧,平添了几缕幽思袅袅。陆游唐婉应该就在这种场景中相游而遇,尽管陆游骨子里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但在与唐婉休别一年后相遇于沈园之瞬间,已经脆弱到了极致,崩溃到了极点,心与心在渐行渐远的距离上还能碰撞出如此强烈的强音,“莫莫莫”“错错错”,但是陆游,纵有一百个不甘心,一万个不情愿,人生路,都已经被自己走成了自己不想要的历史!在当时历史世俗“规则”面前,读书人的反悔是不被允许的,所以陆游唐婉当初的信誓在沈园已经如同被风吹落一地的黄花……此时的家国情怀又无从投报,陆游啊,人生为什么偏偏总要摊上如此宏大的情感纠结。从情与景文化意义上讲,沈园是因为有了《钗头凤》才得以名世的,因为陆游的《钗头凤》,让这个园子走得很远,一直走进了爱情与诗歌的历史长河。
  在我这个时段的前面和后面,入园的游客稀稀疏疏,无法跟鲁迅故里游客人满为患、只能采取限量而入的方式加以疏导相比,沈园游人只能说是断断续续地有人而已。其间缘由恐怕世俗有其讳避,悲催之所,人不乐往焉。出于年少时我曾被陆游《钗头凤》的悲情感染,我则以平凡心拜谒放翁那段悲催的爱与恨交加的情殇道场。
  无论沈园情感容量多么大, 当我们走完了整个园子,四处都看了个遍,第一感觉就是沈园面积算不得大,甚至可以说它小,和临沧西门公园相比,它甚至还要略小一号。当年陆游家就在镜湖附近,离此不远,因婆媳关系不融洽而休妻唐婉,所以经常过来沈氏花园里交游,在这个小园子里走着走着就无法绕开地与唐婉相遇。这就好比命运不仅仅会在这么小的园子里面无法错开,在无比宽广的思想情怀中同样无法释怀放下,于是注定了陆游要在这个小园子里面写出他如鲠在喉的情感纠结篇章《钗头凤》,在命途的触景生情处写下怨词一首。一年之后唐婉再游沈园时见到墙壁上陆游题写的《钗头凤》,犹如一把情感的夺命刀,终将唐婉逼上了情感的绝境要了她的命,不久便郁郁而终。所以陆游一游再游沈园,追思旧情之怀,一直到八十四岁辞世前一年,还不顾年迈体弱、还最后一次再游沈园。可见陆游一生放不下一段情,忘不了一个人,放不下今生今世。在最后一次游沈园时饱含一生深情写下了《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一生在沈园里写下许多诗词,都在吟咏一个悲催的爱情故事。乃至形成了今天沈园的一步一诗、一诗一景的特有历史故事和情感文化景观的超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