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构建各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格局
紧扣主题 围绕主线 筑牢基础
耿马构建各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格局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永祥)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边境地区呈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
以党建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政治基础。把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综合考评内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县乡村联创”的工作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激发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爱戴党、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牢固思想意识。
以发展为统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基础。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县发展大局,2015年以来,省、市、县三级114家单位和全县1141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整合脱贫资金75.98亿元,实施项目3924项。整合84个项目7.5亿元资金,率先启动沿边小康村建设,全面推进稳边固边、乡村治理等“九大提升工程”,7个沿边村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1万亩,沿边公路全线贯通硬化,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美丽少数民族边寨初具雏形。
以学习为导向,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党建引领、精神家园、跨越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教育振兴、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宗教关系和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九大示范工程,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街道(道路);把每年4月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全面推行民族“五用”工作法和“双语”宣传;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长效机制,先后表彰61个模范集体、226名模范个人。
以民生为核心,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群众基础。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机制,2016年以来共发放各类补助3.78亿元,惠及学生44.45万人次。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创业就业,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2万人次,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75万元。
以治理为重点,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基础。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聘任23名少数民族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协助开展送达、调解、审判等辅助性工作,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92个村(社区)配置92名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员、277名宗教工作网格员,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机制,推进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国门党工委“龙头”作用,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开展“政策惠边、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行动,边境沿线呈现出边境贸易持续向好、边境和谐稳定、边民生活富足的良好局面。
以开放为目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基础。坚持“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清水河口岸迁址新建联检楼等一批对外开放项目建成。创建全国首个涉缅和全省首个涉外涉边智慧诉讼服务站,为中缅两国边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专业、智慧、周到的司法服务。实施“免补”培养工程,开展华文教育和华文教师培训交流,763名缅籍学生在耿马就读并享受国内学生同等的“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对缅农业合作开发,发展缅北农业合作64万亩,在缅北地区设立惠农支付网点及普惠金融服务站5个,开立境外机构及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182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