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退耕还林工程让荒山变绿洲

森林覆盖率从“十五”初的46.63%提高到目前的70.2%
刊发时间:2021-04-30 A1版  作者:和勤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和勤)  多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路子,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退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收到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把退耕还林还草建成了富民支柱工程。
  自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06.65万亩,其中,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8.8万亩(退耕还林55.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1.9万亩,封山育林31.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项目161.4万亩(新造林149.6万亩,薪炭林11.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36.45万亩,工程建设覆盖全市所有的县、乡、村。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引领带动下,全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从“十五”初的46.63%提高到目前的70.2%,境内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切实把退耕还林还草建成了生态样板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生产耕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腾出双手发展劳务产业、设施农业等,催生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我市通过打造产业集群,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200余万亩,昔日一个个水土流失的贫瘠山村变得山清水秀,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绿色经济长廊。
  借助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扶贫作用,我市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将退耕还林项目指标优选满足贫困农户,做到符合退耕还林政策条件的耕地“应退尽退”,大力发展核桃、临沧坚果、茶叶、林下经济等增收致富产业。2002年以来,全市实施耕地退耕191.75万亩,退耕农户27.85万户108.54万人,户均耕地退耕6.9亩,人均耕地退耕1.8亩。目前,临沧坚果种植已覆盖全市8县(区)71个乡(镇)564个村18余万户种植户51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多户24万人实现脱贫,种植户人均收入达2941元。

返回
2024年04月29日  第899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我市退耕还林工程让荒山变绿洲

森林覆盖率从“十五”初的46.63%提高到目前的70.2%

刊发时间:2021-04-30 A1版  作者:和勤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和勤)  多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路子,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退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收到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把退耕还林还草建成了富民支柱工程。
  自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06.65万亩,其中,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8.8万亩(退耕还林55.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1.9万亩,封山育林31.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项目161.4万亩(新造林149.6万亩,薪炭林11.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36.45万亩,工程建设覆盖全市所有的县、乡、村。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引领带动下,全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从“十五”初的46.63%提高到目前的70.2%,境内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切实把退耕还林还草建成了生态样板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生产耕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腾出双手发展劳务产业、设施农业等,催生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我市通过打造产业集群,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200余万亩,昔日一个个水土流失的贫瘠山村变得山清水秀,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绿色经济长廊。
  借助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扶贫作用,我市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将退耕还林项目指标优选满足贫困农户,做到符合退耕还林政策条件的耕地“应退尽退”,大力发展核桃、临沧坚果、茶叶、林下经济等增收致富产业。2002年以来,全市实施耕地退耕191.75万亩,退耕农户27.85万户108.54万人,户均耕地退耕6.9亩,人均耕地退耕1.8亩。目前,临沧坚果种植已覆盖全市8县(区)71个乡(镇)564个村18余万户种植户51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多户24万人实现脱贫,种植户人均收入达294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