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古代歌谣

刊发时间:2021-05-16 A3版  作者:何 松

  佤族不但留下了《司岗里》等神话、史诗,还留下了多首世代相传的古老歌谣。佤族音乐家李柏松先生曾搜集、整理、出版过一本《佤族民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这些世代相传的“歌、调”没有创作的年代记录,但,从歌词的内容上推断,大多已年代久远,这些佤族民歌记录了阿佤人的生活、情感、理想和希望。其中一些古老的歌谣,记载着佤族先民童年时期的生活,可视为佤族的《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国风”部分,这些民歌可以说既是一部考察佤族历史、民俗的方志,同时也是先民们集体口头创作的一部文学著作。
  这些歌谣记录了佤族古老的历史生活画卷,譬如《司岗里》:
  我们从司岗出来时
  我们用树皮做鞋
  我们从司岗走出时
  我们用芭蕉叶做裤
  自从能看见大山
  我们喝的是一坛酒
  自从黑牛叫的那天
  我们就是一家人

  这首诗描绘了佤族原始氏族时期,人们以树皮做鞋、以芭蕉叶做裤,同居住、同劳动,共喝一坛酒,团结似一家人的亲密关系,诗中所记为人类刚走出洞穴时的生活情景,古诗和佤族的创世纪史诗《司岗里》所描述场景是一致的。
  有记载原始先民狩猎时期的作品,如《猎豹调》:
  可恨的豹子
  当你还在森林时
  你是那么的凶残
  可怜的豹子
  如今我们猎到你
  你却失掉了威风
  内容叙述狩猎归来时人们的胜利喜悦,语句简洁、豪迈,短短几句,充满着狩猎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佤族古代民歌是佤族先民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情感的真实反映。佤族善歌舞,日常劳动中,都常有歌声相伴。如《栽秧调》《薅秧调》《点旱谷歌》《舂米歌》《犁田歌》《拉木头调》《搭木桥歌》等,人们使用歌声来协调和统一节奏,鼓舞干劲,提高效率。如《拉木桥》:
  站起来,伙伴
  挺起身啊,伙伴们
  稳住脚伙伴们
  赶紧越过坎啊
  赶紧翻过山啊
  站起来,伙伴们啊
  挺起身,稳住脚吧
  伙伴们啊
  我们越过河啊
  我们翻过山啊
  这诗节奏紧促,记载了阿佤人拉木桥时紧张、欢快的劳动场景。再如,记载佤族拉木鼓场景的一首《拉木鼓歌》:
  红毛树啊好舂臼
  坚实的红毛树啊
  舂臼的好材料
  铁铁的花桃,熊样粗
  祭祀的神树哎
  回到村寨
  父亲当家
  母亲作主哎
  我们歌唱
  我们唱歌给你听
  拉你的绳索是紧紧地哎
  我们的脚步是坚定的
  民歌中,也有反映远古时代人们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活动内容的作品,如《剽牛歌》《猎头歌》《叫魂歌》等,反映了人们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兴旺的愿望。
  民歌中,收有大量关于婚姻和爱情的诗,所谓“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大致古今无二。如《两朵花儿一个根》:
  山樱桃花开满山红
  引来蜜蜂来采蜜哎
  鲜花开在高尖上哎
  有心要采够不到
  阿妹在河那头走
  与你相会水相隔
  芭蕉开花一条心
  两地相隔心相连
  诗中所唱“有心要采够不到/阿妹在河那头走/与你相会水相隔。”表达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意。这几乎可视为阿佤人的《诗经·蒹葭》了。
  《别人把李子摘去了》:
  别人把李子摘去了
  情哥哎,情哥
  别人把姑娘娶走了
  情哥哎,情哥
  长发姑娘戴银项圈
  情哥为啥还不动心
  这可视为阿佤人的《诗经·摽有梅》,这诗唱出了佤族女性内心深处对情感的渴求,纯真、自然,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是女子,也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佤族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风俗、爱情、婚姻、祭祀、歌舞,甚至动植物等方方面面,是佤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佤族民歌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创作上,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大量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和比拟,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哥是水来我是鱼》中“阿哥像春天的树叶充满活力/我就是鸟飞到树上歇/阿哥像清清的池塘水亮晶晶/我就是小鱼到水里游戏”等。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真正对象和内容。如《司岗里》中:“燕子下蛋不挪窝/燕子从来都是母燕孵/人类起源是一处/都出自一个葫芦。”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相当纯熟,使诗中刻画的形象更加生动,抒发的情感更加真挚感人,从而增强了诗的韵味和感染力。
  另外,章句重叠的灵活使用,也构成了佤族民歌的一大艺术特色。这些民歌一唱三叹,反复重叠,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复来抒发思想感情,便于咏唱和记忆。如《风吹榕树叶子摆》:
  风吹榕树叶子摆
  我的情哥
  风吹榕树叶子摆
  吹得阿妹我心焦
  我的情哥
  吹得阿妹我心焦
  风吹到你那座山
  我的情哥
  风吹得阿妹心如焚
  阿妹时刻把你想
  我的情哥
  阿妹时刻把你想
  
诗句回旋反复,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感。
  这些古歌,大都简洁、明快、朴实,充满着古老的童谣味,从中可以看到佤族先民艰难地匍匐在大地之上的一幅幅生活画卷,读着它,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人类的童年时代。这些古诗从内容上看是写实的,而从创作手法上看,很多诗作都有着奇妙的想象,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这些来自佤族山寨的古老民歌,至今仍在传唱,这些民歌无疑也是临沧文学中的瑰宝。

返回
2024年05月04日  第900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佤族的古代歌谣

刊发时间:2021-05-16 A3版  作者:何 松 【字体:大 中 小】

  佤族不但留下了《司岗里》等神话、史诗,还留下了多首世代相传的古老歌谣。佤族音乐家李柏松先生曾搜集、整理、出版过一本《佤族民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这些世代相传的“歌、调”没有创作的年代记录,但,从歌词的内容上推断,大多已年代久远,这些佤族民歌记录了阿佤人的生活、情感、理想和希望。其中一些古老的歌谣,记载着佤族先民童年时期的生活,可视为佤族的《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国风”部分,这些民歌可以说既是一部考察佤族历史、民俗的方志,同时也是先民们集体口头创作的一部文学著作。
  这些歌谣记录了佤族古老的历史生活画卷,譬如《司岗里》:
  我们从司岗出来时
  我们用树皮做鞋
  我们从司岗走出时
  我们用芭蕉叶做裤
  自从能看见大山
  我们喝的是一坛酒
  自从黑牛叫的那天
  我们就是一家人

  这首诗描绘了佤族原始氏族时期,人们以树皮做鞋、以芭蕉叶做裤,同居住、同劳动,共喝一坛酒,团结似一家人的亲密关系,诗中所记为人类刚走出洞穴时的生活情景,古诗和佤族的创世纪史诗《司岗里》所描述场景是一致的。
  有记载原始先民狩猎时期的作品,如《猎豹调》:
  可恨的豹子
  当你还在森林时
  你是那么的凶残
  可怜的豹子
  如今我们猎到你
  你却失掉了威风
  内容叙述狩猎归来时人们的胜利喜悦,语句简洁、豪迈,短短几句,充满着狩猎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佤族古代民歌是佤族先民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情感的真实反映。佤族善歌舞,日常劳动中,都常有歌声相伴。如《栽秧调》《薅秧调》《点旱谷歌》《舂米歌》《犁田歌》《拉木头调》《搭木桥歌》等,人们使用歌声来协调和统一节奏,鼓舞干劲,提高效率。如《拉木桥》:
  站起来,伙伴
  挺起身啊,伙伴们
  稳住脚伙伴们
  赶紧越过坎啊
  赶紧翻过山啊
  站起来,伙伴们啊
  挺起身,稳住脚吧
  伙伴们啊
  我们越过河啊
  我们翻过山啊
  这诗节奏紧促,记载了阿佤人拉木桥时紧张、欢快的劳动场景。再如,记载佤族拉木鼓场景的一首《拉木鼓歌》:
  红毛树啊好舂臼
  坚实的红毛树啊
  舂臼的好材料
  铁铁的花桃,熊样粗
  祭祀的神树哎
  回到村寨
  父亲当家
  母亲作主哎
  我们歌唱
  我们唱歌给你听
  拉你的绳索是紧紧地哎
  我们的脚步是坚定的
  民歌中,也有反映远古时代人们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活动内容的作品,如《剽牛歌》《猎头歌》《叫魂歌》等,反映了人们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兴旺的愿望。
  民歌中,收有大量关于婚姻和爱情的诗,所谓“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大致古今无二。如《两朵花儿一个根》:
  山樱桃花开满山红
  引来蜜蜂来采蜜哎
  鲜花开在高尖上哎
  有心要采够不到
  阿妹在河那头走
  与你相会水相隔
  芭蕉开花一条心
  两地相隔心相连
  诗中所唱“有心要采够不到/阿妹在河那头走/与你相会水相隔。”表达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意。这几乎可视为阿佤人的《诗经·蒹葭》了。
  《别人把李子摘去了》:
  别人把李子摘去了
  情哥哎,情哥
  别人把姑娘娶走了
  情哥哎,情哥
  长发姑娘戴银项圈
  情哥为啥还不动心
  这可视为阿佤人的《诗经·摽有梅》,这诗唱出了佤族女性内心深处对情感的渴求,纯真、自然,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是女子,也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佤族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风俗、爱情、婚姻、祭祀、歌舞,甚至动植物等方方面面,是佤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佤族民歌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创作上,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大量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和比拟,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哥是水来我是鱼》中“阿哥像春天的树叶充满活力/我就是鸟飞到树上歇/阿哥像清清的池塘水亮晶晶/我就是小鱼到水里游戏”等。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真正对象和内容。如《司岗里》中:“燕子下蛋不挪窝/燕子从来都是母燕孵/人类起源是一处/都出自一个葫芦。”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相当纯熟,使诗中刻画的形象更加生动,抒发的情感更加真挚感人,从而增强了诗的韵味和感染力。
  另外,章句重叠的灵活使用,也构成了佤族民歌的一大艺术特色。这些民歌一唱三叹,反复重叠,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复来抒发思想感情,便于咏唱和记忆。如《风吹榕树叶子摆》:
  风吹榕树叶子摆
  我的情哥
  风吹榕树叶子摆
  吹得阿妹我心焦
  我的情哥
  吹得阿妹我心焦
  风吹到你那座山
  我的情哥
  风吹得阿妹心如焚
  阿妹时刻把你想
  我的情哥
  阿妹时刻把你想
  
诗句回旋反复,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感。
  这些古歌,大都简洁、明快、朴实,充满着古老的童谣味,从中可以看到佤族先民艰难地匍匐在大地之上的一幅幅生活画卷,读着它,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人类的童年时代。这些古诗从内容上看是写实的,而从创作手法上看,很多诗作都有着奇妙的想象,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这些来自佤族山寨的古老民歌,至今仍在传唱,这些民歌无疑也是临沧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