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洪四大嫂”

——享誉全国的名片
刊发时间:2021-05-17 A1版  作者: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这块热土上,有一张享誉全国的名片——“班洪四大嫂”。
  20世纪60年代末,国民经济发展萧条,全国上下粮食、蔬菜、肉食供应紧张,建于1965年的班洪饭店条件甚是简陋,三块土坯支着一口大锅,桌子没有一张,板凳没有一条,加工凉粉用的是一个小盘磨,也是从贫下中农家里借来的。用来经营饭店、旅馆的六间茅草房分设在两处,来往也不方便。在饭店工作的几个女服务员都认为当服务员是侍候人的事,低人一等,服务很不热心。
  驻地解放军知道情况后,就经常来帮助她们,组织她们学习。有一天,部队的老李同志带着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来到饭店,和她们一起学习,一块座谈,并开展了忆苦思甜活动。通过忆苦思甜,大家都感到不是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而是自己的思想离毛主席的教导差得太远。
  后来,负责经营饭店的武国馨、罗灿珍、李帮秀、李秀莲四位妇女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她们说,我们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旧社会不把我们当作人,新社会我们当家做了主人,只有听毛主席的话,才能心红眼亮方向明。
  思想一通,百事皆通。打这以后,她们的工作态度端正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并且想方设法为旅客创造良好的食宿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地取材,勤俭建店,在群众的帮助下,她们上山拣树枝、打树杈、抹泥、挑水,样样都干。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大家把所有房子和猪圈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全店的被褥,都是自己缝洗。饭店没有桌子,她们就在地上打上几根木桩,四周横上竹子,上边铺些木板,当桌子用。蒸饭缺甑子,就用废木桶代替。就这样,她们把饭店搞得有模有样。
  为解决食材供应的难题,她们自己种菜养猪,搞了副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肉类、鸡蛋、蔬菜等,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降低了饭菜成本,让饭店办得经济实惠,适合工农兵需要。饭菜的花色品种也从原来的1种增加到10多种,深受工农兵顾客欢迎。
  尽管工作很忙,四位大嫂坚持把宣传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她们把毛主席的画像端端正正地挂在正堂上,用一块木板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挂在饭店的墙上,并互相嘱咐说:“我们一定要把饭店办好,要通过服务工作,把毛主席的关怀送到工农兵的心坎上。”四位大嫂把班洪饭店办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
  四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全省、全国引起了极大轰动。1970年 8月10日,四大嫂的代表武国馨光荣参加了全国商业工作会议,同年,在北京天安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1周年庆典,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了国庆招待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送给武国馨大嫂一份珍贵的礼物——1个苹果。
  197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以题为《红太阳照亮了深山小店》报道了班洪饭店四大嫂的事迹,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向班洪饭店学习”的热潮,发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服务行业学‘班洪四大嫂’”的号召。一时间,北京、天津、上海全国各地的代表团蜂拥而至,到沧源班洪饭店向四大嫂学习。 在那激情似火的岁月里,“班洪四大嫂”的感人事迹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实演绎,是沧源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精神的缩影,是佤山精神的具体体现。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佤山幸福工程、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班洪各族群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兴修道路、发展产业、加快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班洪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不断传承“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精神,班洪乡还修建了“抗英纪念广场”“四大嫂饭店”和“四大嫂宾馆”,由当地的荣海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他们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收购、代销、供应当地的各类农副产品,直接和间接带动班洪6个行政村320户1061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班洪乡以“葫芦王地·传奇班洪”为旅游品牌定位,一方面,加快以“红色教育”为抓手的红色旅游建设;另一方面,打造以生态旅游为抓手的“南滚河国家公园探秘游”为主题的班洪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了“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精神的延续及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带来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和农村群众的美好生活!
                                     余红梅整理

返回
2024年04月30日  第900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班洪四大嫂”

——享誉全国的名片

刊发时间:2021-05-17 A1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这块热土上,有一张享誉全国的名片——“班洪四大嫂”。
  20世纪60年代末,国民经济发展萧条,全国上下粮食、蔬菜、肉食供应紧张,建于1965年的班洪饭店条件甚是简陋,三块土坯支着一口大锅,桌子没有一张,板凳没有一条,加工凉粉用的是一个小盘磨,也是从贫下中农家里借来的。用来经营饭店、旅馆的六间茅草房分设在两处,来往也不方便。在饭店工作的几个女服务员都认为当服务员是侍候人的事,低人一等,服务很不热心。
  驻地解放军知道情况后,就经常来帮助她们,组织她们学习。有一天,部队的老李同志带着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来到饭店,和她们一起学习,一块座谈,并开展了忆苦思甜活动。通过忆苦思甜,大家都感到不是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而是自己的思想离毛主席的教导差得太远。
  后来,负责经营饭店的武国馨、罗灿珍、李帮秀、李秀莲四位妇女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她们说,我们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旧社会不把我们当作人,新社会我们当家做了主人,只有听毛主席的话,才能心红眼亮方向明。
  思想一通,百事皆通。打这以后,她们的工作态度端正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并且想方设法为旅客创造良好的食宿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地取材,勤俭建店,在群众的帮助下,她们上山拣树枝、打树杈、抹泥、挑水,样样都干。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大家把所有房子和猪圈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全店的被褥,都是自己缝洗。饭店没有桌子,她们就在地上打上几根木桩,四周横上竹子,上边铺些木板,当桌子用。蒸饭缺甑子,就用废木桶代替。就这样,她们把饭店搞得有模有样。
  为解决食材供应的难题,她们自己种菜养猪,搞了副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肉类、鸡蛋、蔬菜等,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降低了饭菜成本,让饭店办得经济实惠,适合工农兵需要。饭菜的花色品种也从原来的1种增加到10多种,深受工农兵顾客欢迎。
  尽管工作很忙,四位大嫂坚持把宣传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她们把毛主席的画像端端正正地挂在正堂上,用一块木板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挂在饭店的墙上,并互相嘱咐说:“我们一定要把饭店办好,要通过服务工作,把毛主席的关怀送到工农兵的心坎上。”四位大嫂把班洪饭店办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
  四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全省、全国引起了极大轰动。1970年 8月10日,四大嫂的代表武国馨光荣参加了全国商业工作会议,同年,在北京天安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1周年庆典,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了国庆招待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送给武国馨大嫂一份珍贵的礼物——1个苹果。
  197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以题为《红太阳照亮了深山小店》报道了班洪饭店四大嫂的事迹,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向班洪饭店学习”的热潮,发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服务行业学‘班洪四大嫂’”的号召。一时间,北京、天津、上海全国各地的代表团蜂拥而至,到沧源班洪饭店向四大嫂学习。 在那激情似火的岁月里,“班洪四大嫂”的感人事迹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实演绎,是沧源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精神的缩影,是佤山精神的具体体现。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佤山幸福工程、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班洪各族群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兴修道路、发展产业、加快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班洪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不断传承“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精神,班洪乡还修建了“抗英纪念广场”“四大嫂饭店”和“四大嫂宾馆”,由当地的荣海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他们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收购、代销、供应当地的各类农副产品,直接和间接带动班洪6个行政村320户1061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班洪乡以“葫芦王地·传奇班洪”为旅游品牌定位,一方面,加快以“红色教育”为抓手的红色旅游建设;另一方面,打造以生态旅游为抓手的“南滚河国家公园探秘游”为主题的班洪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了“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精神的延续及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带来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和农村群众的美好生活!
                                     余红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