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刊发时间:2021-05-31 A3版  作者:李志海

  临沧自然风光美丽、人文风情独特、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通,将使更多的游客走进临沧,推动临沧旅游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打好“文旅融合发展”这张牌,促进临沧发展,值得深度研究。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对悠然的田园农耕生活越来越向往。然而,目前,笔者认为,临沧市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景区型美丽乡村精品、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文化旅游项目落地还受到土地制约、路网格局等局限。由于这些问题的制约,导致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形不成品牌,有一种内热外冷的现象。近年来,全市除了举办“亚微节”“边交会”“民族饮食文化节”等外,一些县(区)结合文化旅游建设,还举办了“澜沧江啤酒狂欢节”“芒果节”“摸你黑”等节会,这些节会虽然产生了一定效应,但宣传效果不太明显。各县(区)虽然推出了一些时令水果体验采摘、民俗旅游等活动,但形不成规模、形不成精品。这些不足和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二、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全市上下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认为,加快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动两个产业长期持久的融合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产业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实现理念、载体、市场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融合,既要将文化内涵贯彻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使旅游更具有吸引力,又要将旅游产业作为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特色文化,借助旅游市场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是要制订一个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每一个县(区)有每一县(区)的历史沿革、民俗民风、自然风光,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文化旅游发展的突破口。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创意”,在规划建设中,不能为规划而规划,要围绕特色、精品来打造,以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撬动旅游业。要依托文化底蕴,讲好吸引游客来旅游的故事,让游客被故事吸引来,带着故事走。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不能盲目,选择和实施项目时应多挖掘、多思考、多创意,要突出特色、挖掘个性,要让它充分地亮起来、活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
  三是要注重乡村本土文化挖掘。随着全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各县(区)景致越来越优美,农村庭院更加整洁有序,但离景区型村庄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除了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之所以有吸引力,更关键的是乡村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在打造景区型精品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要着力推进村史室建设,对一些古建筑进行修缮、收集一些能展示历史文化的实物,保护和开发原生态文化,发展原生态旅游。要在倡导乡风文明中,打下文化旅游基础,让广大游客在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四是要落实土地要素保障,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文化旅游想要留住游客,提升消费,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观光模式,要依托各地自然资源、文化元素,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休闲度假生活模式,以提升文化旅游的整体品质。局限于用地限制,各县(区)、乡(镇)、村组在停车场、公厕、餐饮、民宿客栈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往往放不开手脚,小打小闹。笔者认为,要利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成果,打破农村土地权属界线,实行集中管理使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集食宿、民俗文化体验、土特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以特色品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让各地老百姓通过延伸农耕文化实现增收。
  五是要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要重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由于乡村文化旅游体量小、点分散,在对象营销上,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各县(区)和乡镇可以印发一些各地乡村文化旅游宣传画册,在主要道路设置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指引和旅游标识标牌。当然,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手段,通过抖音、快手、微视频等宣传方式提升全市乡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
  近年来,临沧市在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综合性旅游城市中打下了一定基础。在下步工作中,各县(区)应认真盘清旅游资源,研究好游客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住哪里?要找准定位,展现特色,做到“唯我独有”,要让客人留得下来、住得下来、玩得开心,找好突破点,找准消费点,真正让深度旅游成为临沧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同时,全市旅游企业要抢抓机遇,做足特色,加快发展,打响文化旅游特色名片。
  总之,文化旅游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各县(区)、各旅游企业应共同相向发力,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使文化和旅游产业互为补充、互为发展、实现双赢,助推临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返回
2024年05月07日  第902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浅谈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刊发时间:2021-05-31 A3版  作者:李志海 【字体:大 中 小】

  临沧自然风光美丽、人文风情独特、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通,将使更多的游客走进临沧,推动临沧旅游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打好“文旅融合发展”这张牌,促进临沧发展,值得深度研究。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对悠然的田园农耕生活越来越向往。然而,目前,笔者认为,临沧市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景区型美丽乡村精品、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文化旅游项目落地还受到土地制约、路网格局等局限。由于这些问题的制约,导致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形不成品牌,有一种内热外冷的现象。近年来,全市除了举办“亚微节”“边交会”“民族饮食文化节”等外,一些县(区)结合文化旅游建设,还举办了“澜沧江啤酒狂欢节”“芒果节”“摸你黑”等节会,这些节会虽然产生了一定效应,但宣传效果不太明显。各县(区)虽然推出了一些时令水果体验采摘、民俗旅游等活动,但形不成规模、形不成精品。这些不足和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二、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全市上下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认为,加快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动两个产业长期持久的融合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产业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实现理念、载体、市场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融合,既要将文化内涵贯彻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使旅游更具有吸引力,又要将旅游产业作为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特色文化,借助旅游市场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是要制订一个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每一个县(区)有每一县(区)的历史沿革、民俗民风、自然风光,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文化旅游发展的突破口。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创意”,在规划建设中,不能为规划而规划,要围绕特色、精品来打造,以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撬动旅游业。要依托文化底蕴,讲好吸引游客来旅游的故事,让游客被故事吸引来,带着故事走。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不能盲目,选择和实施项目时应多挖掘、多思考、多创意,要突出特色、挖掘个性,要让它充分地亮起来、活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
  三是要注重乡村本土文化挖掘。随着全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各县(区)景致越来越优美,农村庭院更加整洁有序,但离景区型村庄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除了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之所以有吸引力,更关键的是乡村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在打造景区型精品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要着力推进村史室建设,对一些古建筑进行修缮、收集一些能展示历史文化的实物,保护和开发原生态文化,发展原生态旅游。要在倡导乡风文明中,打下文化旅游基础,让广大游客在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四是要落实土地要素保障,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文化旅游想要留住游客,提升消费,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观光模式,要依托各地自然资源、文化元素,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休闲度假生活模式,以提升文化旅游的整体品质。局限于用地限制,各县(区)、乡(镇)、村组在停车场、公厕、餐饮、民宿客栈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往往放不开手脚,小打小闹。笔者认为,要利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成果,打破农村土地权属界线,实行集中管理使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集食宿、民俗文化体验、土特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以特色品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让各地老百姓通过延伸农耕文化实现增收。
  五是要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要重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由于乡村文化旅游体量小、点分散,在对象营销上,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各县(区)和乡镇可以印发一些各地乡村文化旅游宣传画册,在主要道路设置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指引和旅游标识标牌。当然,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手段,通过抖音、快手、微视频等宣传方式提升全市乡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
  近年来,临沧市在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综合性旅游城市中打下了一定基础。在下步工作中,各县(区)应认真盘清旅游资源,研究好游客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住哪里?要找准定位,展现特色,做到“唯我独有”,要让客人留得下来、住得下来、玩得开心,找好突破点,找准消费点,真正让深度旅游成为临沧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同时,全市旅游企业要抢抓机遇,做足特色,加快发展,打响文化旅游特色名片。
  总之,文化旅游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各县(区)、各旅游企业应共同相向发力,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使文化和旅游产业互为补充、互为发展、实现双赢,助推临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