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思秀 79年的红色回忆

刊发时间:2021-06-08 A3版  作者:

亲历者说

武思秀 79年的红色回忆

  “红军到过我们村一次,他们说‘过去是财主、地主压着穷人,现在要反过来,群众起来要压垮地主’,最后就把地主家的仓库打开,给穷人分粮食,这是我第一次见红军。”95岁高龄的武思秀老人,参加革命至今已79个年头,对许多年前见到红军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家住镇康县南伞国门边,清晨升国旗仪式传来的国歌声,是武思秀每日必听的功课。“那一次红军之行,为穷苦人民而战的红军形象深深留在了我的心中。”
  武思秀16岁加入八路军,入伍后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成为党组织培养的对象。由于在外打仗常年杳无音信,武思秀的家人们一度认为他已经牺牲。“1947年我回到家,看见供桌头上献着两碗饭。等我父亲挑水回来,推开门看见我,才把饭碗收起来。”
  据老人回忆,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他所在的二野四兵团进军大西南。史料记载,1950年4月5日镇康和平解放后,在新县政府中任职的李文焕叛逃后曾率百余人在南伞骚扰,121团9连副连长武思秀带领两个班连夜奔袭,俘敌10余人,缴获骡马80余匹。
  “和平解放前,我到南伞刷布厂跟李文焕谈判,我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手枪挎着,子弹上着,手榴弹挂着就去了。”所幸,这是一次和平谈判,老人给我们说着当年剿匪的经历,语气中颇为慷慨激昂。
  在滇西南解放战场上,武思秀和他所在的121团驻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立下过汗马功劳。1960年中缅联合勘界中,时任镇康县外事副县长的武思秀又作为勘查小队副组长参与其中。
  如今,武思秀一家已是四世同堂,武思秀和妻子恩爱如故,儿孙们对他们孝顺有加。
  “现在,我重孙在临沧读书,他说从临沧到南伞要4个小时,我说我们那时候得走8天,将来还会建设得更好。你们就是将来建设的人才,将来一定要当一个不朽的螺丝钉。”武思秀再次抬头凝望着南伞国门,五星红旗准时升起的方向。

  云南日报记者   李春林   吴沛钊   通讯员   李建光   穆永耀   李永祥   董文静   李元兰   王玲   谢华山
  原载《云南日报》2021年06月07日08版

返回
2024年05月06日  第903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武思秀 79年的红色回忆

刊发时间:2021-06-08 A3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亲历者说

武思秀 79年的红色回忆

  “红军到过我们村一次,他们说‘过去是财主、地主压着穷人,现在要反过来,群众起来要压垮地主’,最后就把地主家的仓库打开,给穷人分粮食,这是我第一次见红军。”95岁高龄的武思秀老人,参加革命至今已79个年头,对许多年前见到红军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家住镇康县南伞国门边,清晨升国旗仪式传来的国歌声,是武思秀每日必听的功课。“那一次红军之行,为穷苦人民而战的红军形象深深留在了我的心中。”
  武思秀16岁加入八路军,入伍后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成为党组织培养的对象。由于在外打仗常年杳无音信,武思秀的家人们一度认为他已经牺牲。“1947年我回到家,看见供桌头上献着两碗饭。等我父亲挑水回来,推开门看见我,才把饭碗收起来。”
  据老人回忆,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他所在的二野四兵团进军大西南。史料记载,1950年4月5日镇康和平解放后,在新县政府中任职的李文焕叛逃后曾率百余人在南伞骚扰,121团9连副连长武思秀带领两个班连夜奔袭,俘敌10余人,缴获骡马80余匹。
  “和平解放前,我到南伞刷布厂跟李文焕谈判,我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手枪挎着,子弹上着,手榴弹挂着就去了。”所幸,这是一次和平谈判,老人给我们说着当年剿匪的经历,语气中颇为慷慨激昂。
  在滇西南解放战场上,武思秀和他所在的121团驻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立下过汗马功劳。1960年中缅联合勘界中,时任镇康县外事副县长的武思秀又作为勘查小队副组长参与其中。
  如今,武思秀一家已是四世同堂,武思秀和妻子恩爱如故,儿孙们对他们孝顺有加。
  “现在,我重孙在临沧读书,他说从临沧到南伞要4个小时,我说我们那时候得走8天,将来还会建设得更好。你们就是将来建设的人才,将来一定要当一个不朽的螺丝钉。”武思秀再次抬头凝望着南伞国门,五星红旗准时升起的方向。

  云南日报记者   李春林   吴沛钊   通讯员   李建光   穆永耀   李永祥   董文静   李元兰   王玲   谢华山
  原载《云南日报》2021年06月07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