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村不再旧模样

刊发时间:2021-06-13 A1版  作者:

  无论是隐秘大山里崛起的特色产业,还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早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临沧就率先研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提前开启了对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临翔区腾龙村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相结合,从一个贫穷的村寨变为乡村旅游网红村;永德县菖蒲塘村的村民曾“看见生人就躲起来”,如今通过农村电商,把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总书记的讲话让临沧人的实践更有力、探索更主动。临沧在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率先把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础上,不断发力村庄建设。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2018年9月,对临沧的乡村来说是个重要节点。当月,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子套到底。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
  临沧市有7612个自然村,过去,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引导,盲目建设、乱搭乱建、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较突出。虽然也聘请过一些规划机构编制村庄规划,但由于实地调查不够、不了解乡土人情,难以落地。

      如何破解村庄规划不接地气的问题?临沧有创举。以“我的村庄、我规划”为主题,于2018年12月启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组织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回到家乡,对城市、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进行全覆盖规划。
  “光入村开会是不行的,与村民在火塘边、田地边交流,才能有收获。”临沧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本菊进城参加工作前是双江县勐库镇正气塘村人,跟老乡们一起规划正气塘村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通过回村摸清村庄资源,大家规划把村脚原始800米茶马古道以及夹象干沟、天生桥等原样保留;同时修复小村桥、水磨房、歇马场,让人们重走茶马古道,感受百年沧桑。
  如今,临沧一市的探索已经上升为云南全省的行动。今年5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联合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宣布将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动员国家公职人员深入基层,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
  规划有了,如何把住重点、突破难点,临沧把目光放到了边境村上。
  由于历史原因,临沧边境一线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存在较多短板,44个边境村是小康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为让“守边人”率先实现小康,临沧在44个边境村241个自然村率先启动建设沿边小康村,推进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展。2019年,沿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3元,首次实现沿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沿着边境公路前行,来到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沿途都用彝族文化元素作为装饰。一栋栋灰瓦白墙的新民居,家家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阳光梳洗着花果飘香的农家庭院。作为镇康县域内最抵边村寨,曾经的刺树丫口偏远贫穷,“地无三尺平,出门石旮旯,水从天上来”。如今,住房饮水安全、村组道路硬化、4G信号全覆盖。
  村里颇有吸引力的是长一公里的观光栈道。栈道依山而建,游客漫步其上可领略“一城观两国”的美丽风光。栈道下方,是果蔬采摘体验区。红岩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德美说,刺树丫口村确定了“边境特色旅游村”的发展方向后,旅游商贸服务业成为重要收入来源,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游客多了,之前四处打工的村民杨德才瞅准商机,回村开起农家乐。他说,景区正常开放时,周末一天平均七八桌客人,流水近两千元,生意很火。
  刺树丫口村折射出边境村庄之变。但是,村庄毕竟只是村庄,体量小,内生动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临沧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董华春说,边境地区的发展,必须放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大视野下谋划,将“一村一品”的微型经济圈融入沿边城镇带农业产业小型经济圈乃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引导更多资源要素聚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基础在乡村。全面建设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把优先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在因地制宜上持续发力,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临沧探索值得借鉴。
  本文节选自《阿佤新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作者:经济日报调研组

返回
2024年04月29日  第903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乡村振兴:乡村不再旧模样

刊发时间:2021-06-13 A1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无论是隐秘大山里崛起的特色产业,还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早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临沧就率先研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提前开启了对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临翔区腾龙村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相结合,从一个贫穷的村寨变为乡村旅游网红村;永德县菖蒲塘村的村民曾“看见生人就躲起来”,如今通过农村电商,把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总书记的讲话让临沧人的实践更有力、探索更主动。临沧在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率先把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础上,不断发力村庄建设。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2018年9月,对临沧的乡村来说是个重要节点。当月,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子套到底。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
  临沧市有7612个自然村,过去,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引导,盲目建设、乱搭乱建、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较突出。虽然也聘请过一些规划机构编制村庄规划,但由于实地调查不够、不了解乡土人情,难以落地。

      如何破解村庄规划不接地气的问题?临沧有创举。以“我的村庄、我规划”为主题,于2018年12月启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组织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回到家乡,对城市、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进行全覆盖规划。
  “光入村开会是不行的,与村民在火塘边、田地边交流,才能有收获。”临沧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本菊进城参加工作前是双江县勐库镇正气塘村人,跟老乡们一起规划正气塘村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通过回村摸清村庄资源,大家规划把村脚原始800米茶马古道以及夹象干沟、天生桥等原样保留;同时修复小村桥、水磨房、歇马场,让人们重走茶马古道,感受百年沧桑。
  如今,临沧一市的探索已经上升为云南全省的行动。今年5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联合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宣布将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动员国家公职人员深入基层,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
  规划有了,如何把住重点、突破难点,临沧把目光放到了边境村上。
  由于历史原因,临沧边境一线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存在较多短板,44个边境村是小康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为让“守边人”率先实现小康,临沧在44个边境村241个自然村率先启动建设沿边小康村,推进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展。2019年,沿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3元,首次实现沿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沿着边境公路前行,来到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沿途都用彝族文化元素作为装饰。一栋栋灰瓦白墙的新民居,家家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阳光梳洗着花果飘香的农家庭院。作为镇康县域内最抵边村寨,曾经的刺树丫口偏远贫穷,“地无三尺平,出门石旮旯,水从天上来”。如今,住房饮水安全、村组道路硬化、4G信号全覆盖。
  村里颇有吸引力的是长一公里的观光栈道。栈道依山而建,游客漫步其上可领略“一城观两国”的美丽风光。栈道下方,是果蔬采摘体验区。红岩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德美说,刺树丫口村确定了“边境特色旅游村”的发展方向后,旅游商贸服务业成为重要收入来源,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游客多了,之前四处打工的村民杨德才瞅准商机,回村开起农家乐。他说,景区正常开放时,周末一天平均七八桌客人,流水近两千元,生意很火。
  刺树丫口村折射出边境村庄之变。但是,村庄毕竟只是村庄,体量小,内生动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临沧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董华春说,边境地区的发展,必须放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大视野下谋划,将“一村一品”的微型经济圈融入沿边城镇带农业产业小型经济圈乃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引导更多资源要素聚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基础在乡村。全面建设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把优先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在因地制宜上持续发力,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临沧探索值得借鉴。
  本文节选自《阿佤新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作者:经济日报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