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山的黎明(叙事长诗)

刊发时间:2021-07-12 A3版  作者:张伟锋

佤山的黎明(叙事长诗)
□  张伟锋  著

 

(上接9057期第四版)

三十、进军耿马,失利
  2.谈判破裂
  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调集所属部队,
  分路向耿马并进。进军部队以四大队、五大队为主力,
  加上,浦世民所率的第八大队,
  彭硕材所率的第九大队,田兴文所率的第十大队,
  以及缅宁地方武装杨学政大队等,
  共计1200余人。
  5月14日,黄强、杨春瑜率第四大队和警卫大队,
  向勐永进攻。未遇任何抵抗,即占领勐永。随后,
  出师的第五大队,多次进攻勐撒,
  均告失败,但驻守勐撒的土司武装,亦心生恐惧,
  于5月17日晚,悄悄离开勐撒,逃回耿马城。5月18日,
  人民武装成功进驻勐撒镇。
  在地理位置上,勐永是耿马城的前沿阵地,
  勐撒则为耿马城的窗口。人民武装攻占了这两地,
  对耿马土司的威胁,十分巨大。
  在双方对峙中,耿马土司派副官徐麟书为代表,
  到勐撒,与一支队进行谈判。
  耿马方面表示,土司武装愿意接受一支队收编,
  听从指挥,请部队停止进攻耿马城。但是,
  一支队拒绝收编,要求缴械投降,放弃土司制度,
  缴纳军费10万银圆,以保护土司头人生命财产安全,
  以及部队不进城。耿马土司代表无法作答,
  一支队派代表随其赴耿马谈判,但仍未达成。
  3.败退缅宁
  谈判失败后,5月20日,一支队命令所属部队,
  向耿马县城发起攻击。然而,由于未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以及统战政策,加之轻敌思想蔓延,战场指挥失误,
  导致各部队配合失调,行动缓慢,
  使进攻部队分头遭遇伏击,陷入孤军无援的境地。
  进攻受挫,一支队开始撤军。第五大队长肖雨苍,
  在撤退中负伤,送往缅宁治疗。
  部分队伍撤回勐撒、勐永驻守,而正在此时,
  原本弃城而逃的勐永地方武装,重新集结力量,
  星夜返回,向留守勐永的人民武装,发动报复性袭击,
  除少数人员脱险外,一支队留守勐永的人员,
  大部分惨遭死难。随后,一支队将所有队伍撤回缅宁,
  进军耿马行动,以失败告终。
  三十一、缅宁整训
  出师耿马失利后,进攻部队退守缅宁。
  按照二纵队党委的决定,
  1949年6月初,十一支队开始整训,
  各大队分别配备了教导员和政治干部,
  各中队也配备了政治指导员,
  对部队进行深入改造,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战斗力。
  缅宁整训,重点针对中队以上干部,
  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耿马军事行动的教训,
  尤为深刻,部队对整训,
  持欢迎态度,因此,收效十分明显。
  但是,6月下旬,耿马土司集结武装力量,
  发兵缅宁,整训被迫中断,
  部队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三十二、缅宁保卫战
  进攻缅宁的耿马土司武装,从勐托和小丙野,
  兵分两路,妄图将二纵队十一支队,赶出缅宁,
  夺回国民党反动统治失去的政权。
  十一支队调集各大队,反击耿马进攻,
  打响缅宁保卫战。1949年6月22日,
  在雨雾之中,敌我双方在小丙野展开激战,
  敌大队长因弹落指挥部,当即丧命,
  残部开始狼狈逃窜。十一支队乘胜追击,
  将敌人赶回耿马境内。
  小丙野之战,残酷激烈,第八大队二十三中队长,
  浦世民的“尖刀”——刀三,不幸牺牲,
  战后清理战场,经过仔细辨别,才认出了刀三的尸骨。
  缅宁保卫战,虽然以十一支队的胜利,而结束,
  但是,并未取得歼灭性的战果。耿马土司武装,
  仍然企图再次进犯。缅宁所受的威胁,
  并没有得到清除。1949年7月初,
  二纵队副司令罗正明,亲自抵达缅宁视察,
  力图相机处理,扭转形势。但是,综合观看,
  在对峙中,十一支队处于劣势地位,
  只能另谋长远发展之策。
  三十三、围剿与撤离
  缅宁保卫战胜利不久,
  反动势力再次集结更多的武装力量,
  向缅宁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1949年8月,国民党余建勋部,
  在保山、祥云、大理一带,
  对纵队进行围剿,气焰极其嚣张。
  昌宁、顺宁、云县、耿马、双江、缅宁的反动势力,
  与之呼应,拼凑“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出兵缅宁。
  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较大,
  加之,部分之前收编武装发生叛乱。
  十一支队向二纵队党委和思普地委,
  提出撤离缅宁请示。经上级研究,
  同意十一支队撤向澜沧、普洱。
  第四卷  撤离与重返
  一、撤出缅宁城
  1949年8月8日至16日,
  按既定计划,二纵队在缅宁的部队,
  陆续从缅宁城转移。
  1.圈控聚合,赴马台
  8月8日,二纵队副司令罗正明,
  率之前纵队党委派出的支援缅宁的二十五大队,
  以及警卫部队,和部分随军干校学员,
  撤离缅宁。前往双江大蚌渡,
  准备东渡景东,回普洱。
  但时值雨水丰沛,江水浩荡上扬,
  江边无船只,又难以宿营,
  所以,只得折返双江圈控夜营。此时,
  恰巧汇合刚刚赶回的第八大队。此时,
  据侦查报告,之前收编的双江彭硕才武装已叛变,
  正勾结耿马土司进逼圈控,并煽动双江地霸反扑。
  若浦世民、王维人等所率的第八大队,
  仍留守双江,恐怕凶多吉少,
  最保险的做法是,一起撤退。然而当时,
  浦世民上有70多岁老母,中有一双妻妾,
  下有一独生幼儿,以及田地房屋庞大家产。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浦世民决定疏散家人,
  随同部队撤向普洱。
  翌日拂晓,因双江大蚌渡水流湍急,
  渡船遭敌破坏。
  罗正明、浦世民、王维人等率领部队,
  由双江圈控出发,沿澜沧江而上,
  赶赴马台抢渡。
  2.那招聚合,赴马台
  8月11日,王松率由十一支队内部抽选精干,
  组成的新编游击队三十三大队,离开缅宁,
  计划在缅宁境内那招、那戈等地,
  双江圈控等沿江一带,打游击。不料,途中遇形势变化。
  在泰恒,王松部击溃了叛匪王道先;在那招,
  与护送撤往澜沧的部队至双江境内后,
  赶赴至此的肖源部相遇。之后,两部人马赶到马台。
  3.破敌拦截,过小黑江
  8月12日,十一支队司令员傅晓楼,
  率司令部、政治部,
  二大队、四大队、五大队一部,
  和随军干校部分学员,
  由缅宁出发,向小黑江渡口前进。
  途中,傅晓楼部先头部队,在泰恒勐托,
  遭遇彭硕材反叛武装。
  为安全撤退,部队绕道斗阁,经滚岗,
  到双江圈控。然而,彭部反叛武装穷追不舍,
  并企图在三棵桩拦击,傅派朱江部牵制敌人,
  掩护部队主力渡江。
  在朱江部掩护下,傅晓楼率部顺利度过小黑江,
  之后,在盐店修整三天;之后,兵分两路,
  返回澜沧,巩固该区革命根据地。
  4.尾部撤离,赴马台
  8月15日,在城郊与敌人周旋数日之后,
  由于寡不敌众,李培伦带着缅宁县政府工作人员,
  撤出缅宁。经过5天跋涉,
  李培伦等人赶到了马台,与先期抵达的部队,
  以及后期赶来的队伍,汇集在一起,准备渡过澜沧江,
  向平村方向转移,去往普洱。
  在二纵队十一支队转移中,
  邱绍周中队在大牛厩完成掩护大部队撤离后,
  于8月16日,离开缅宁城,赶往马台,
  与大部队会合。至此,刚刚在缅宁站稳脚跟的人民武装,
  和刚刚建立的缅宁人民政权,全部暂时离开缅宁。
  二、马台战斗
  从缅宁撤离,向普洱转移的二纵队十一支队部分,
  分批次陆续在马台汇合。由于渡江之船,年久失修,
  船身破烂。部队渡江受耽搁,只能在马台街安营驻扎,
  身后追击的敌人,赶到马台,
  向撤离的十一支队发动攻击,双方激战异常,
  不分胜负,相互胶着。
  歼敌和渡江,是十一支队的两个首要任务,
  经研究,决定采用正面攻击加侧面袭击的策略,
  由王维人率尖锐部队,绕到敌人右翼,
  配合部队正面攻击,形成相互夹击之势。
  出战之前,十一支队副司令王松对王维人说:
  “我是你的入党介绍人,我等你胜利归来。”
  王维人激动地答复:“副司令员同志,
  党如此信任我,我坚决完成任务,不打退敌人,
  不回来见你。”
  王维人带领尖兵,配备全队最好的武器,
  和充足的弹药。脱下草鞋,换上布鞋,
  越过荆棘,跨过箐沟,往高处的山上攀登,
  绕到敌人右后方的山头,
  奇袭正在与十一支队第八大队战斗的敌人。
  我军见偷袭成功,士气大振;敌军晕头转向,
  狼狈撤离。马台之战,以耿马舒云光部撤离,
  我军放回全部俘虏,作打回缅宁之势,
  迷惑敌人,赢得渡江时间,暂告段落。
  三、渡过澜沧江
  奔腾的澜沧江,在雨季,
  变得更加凶猛。渡澜沧江的二纵队十一支队,
  经过努力,终于修复了一条破旧的船只,
  载着此岸的部队赶赴彼岸。
  首日渡江,船只修复时,已是下午时分,
  当天效率低下,仅渡了两船。第二天,
  鉴于前一天的不足,选拔了6人作为水手,
  配合船工分成3组,船上1组,两岸各1组,
  船工一靠岸,就迅速替换,减轻体能消耗,
  缩短渡江时间。
  在渡江时,追击十一支队的敌军,
  纷纷赶到,呈合拢之势。渡过澜沧江的部队,
  在对岸架设机枪,与敌军对射,
  掩护我军尚未渡江的部分,安全转移。此时,
  未渡江的马匹,听闻枪响四处奔逃,
  有的被枪弹射死,有的落入敌手。
  夜幕降临时,渡过澜沧江的十一支队,
  除了损失50余匹骡马之外,全部安全转移。
  藏匿好船只之后,十一支队从容撤离江边,
  经景谷大街,胜利回到普洱。
  四、澜沧和普洱的整编
  1949年8月底,二纵队十一支队,成功撤离缅宁,
  转入澜沧、普洱整训。1949年9月,训练中的,
  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
  转移后的二纵队十一支队,去往澜沧的部分,
  与原十一支队第一、三、十大队,
  和佧佤山守备队,合编为九支队澜宁源整训总队,
  总队长傅晓楼,政委邱秉经,设第一、第二整训大队。
  去往普洱的部分,除一部编入四十一团,
  打出普洱,进军滇中外,其余与当地参军的农民,
  合编为第三、第四整训大队,后编入九支队四十三团,
  随后又与四十二团合编,
  授番中国人民解放军普洱边防区司令部基干二团,
  开赴澜沧,消灭石炳麟匪帮,驻防澜沧。
  五、两块革命根据地
  1.箭矢之前
  二纵队十一支队撤离后,
  在现今的行政区划下的临沧境内,
  革命根据地,仅剩下临翔区平村乡,
  和沧源县岩帅区域。
  这两块革命根据地,无论对人民武装,
  还是国民党反动势力,
  在战略、战术上,都十分重要,
  是为必争之地。
  撤离部队渡过澜沧江后,在这两个区域上,
  我方的固守和国民党的围剿,
  时刻处于针锋相对、箭在弦上的状态。
  2.平村的坚守
  1949年7月,二纵队派出,
  以王尧为团长的第二武功团,赴缅宁,
  帮助十一支队建政。到平村后,
  因十一支队已奉命撤退,经请示思普地委,
  武功团留在平村建政。
  在平村,二纵队十一支队抽调,
  熟悉缅宁情况人员40余人,
  充实第二武功团。肖源奉命留守,
  领导武功团开展革命斗争,
  并派人驻守澜沧江马台渡口,
  和那招渡口,阻击敌人过江。
  1949年11月15日,肖源接上级通知,
  经景谷,到普洱开会。
  当时,景谷李希哲武装已经叛乱,
  而肖源并不知情。当他带着两名警卫员,
  抵达景谷吊钟坡时,遭到李匪突袭,
  三人全部殉难。而肖源,时年仅23岁。
  此时,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已在普洱,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
  第九支队司令部指示:将四十二团四营,
  第二武功团,及从振太护乡团改编过来的整训大队,
  合编为游击团,兵分两路,追击李希哲匪部。
  在那招渡,游击团与李匪激战,俘敌人大部。但是,
  因为有匪徒引道,李希哲先行渡江,
  经缅宁碗窑,逃入耿马。
  3.复辟,及沧源被逼
  二纵队十一支队缅宁转移后,
  国民党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
  副指挥使杨光灿率部,进入缅宁城。
  国民党重组反动政权,
  彭肇模任缅宁专员兼保安司令,
  彭桂萼继任缅宁县长,原国民党官员旋即上任,
  旧制相继复辟。
  国民党反动势力一边恢复旧制,
  组建政权;一边疯狂镇压、清剿共产党人,
  以及倾向革命的群众。新生的人民政权,
  相继被残忍地扼杀在摇篮之中。
  随着复辟范围扩大,国民党的矛头直指沧源,
  以政治利诱为手段,企图拉拢田兴武、田兴文,
  却遭到田氏兄弟严词拒绝。国民党恼羞成怒,
  便利用耿马与沧源的历史隔阂和民族矛盾,
  煽动耿马土司武装,进逼沧源。
  1949年9月,耿马土司罕裕卿,
  勾结镇康反动武装头目李文焕,
  及其他反动武装,大规模向沧源发动进攻,
  企图占领沧源,打通澜沧上允,
  与澜沧的反革命势力汇合,
  威胁人民武装在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六、第一次沧源保卫战
  1949年9月中旬,耿马土司集结武装2000余人,
  进犯沧源。驻守岩帅的隶属于之前的,
  二纵队十一支队的第十大队和佧佤山守备大队,
  积极迎战,派兵到各险要路口,阻击敌人。
  此时,从缅宁转移回澜沧的,
  二纵队十一支队部分队伍,
  已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授番澜宁源整训总队,下设第一整训大队,
  以及第二整训大队。
  在沧源受到各路反动武装围攻时,
  澜宁源整训总队派发弹药、粮食,迅速运往岩帅,
  派出第二整训大队驻防、支援。9月18日,
  进犯之敌攻占拱弄后,又向勐董、岩帅推进。
  在勐董,敌我双方发生激战,
  敌军不敌。溃败逃跑,又遭到田兴文部伏击,
  损失惨重,狼狈逃回耿马。第一次沧源保卫战结束,
  人民武装捍卫革命成果胜利。
  七、第二次沧源保卫战
  第一次进攻沧源,耿马反动势力,
  虽以失败告终,但并未耗损太多元气。
  1949年10月初,不甘心的耿马土司,
  再次集结武装,沿着第一次进攻的路线,
  发兵沧源。此时,在北京,开国大典刚刚结束,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
  明里暗里,沉重打击了国内各种反动势力。
  在沧源佤山,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萦绕在各族群众的脑海,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然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反动势力依然寄希望
  最后的困兽之斗。在攻下拱弄后,
  耿马土司武装兵分三路,进军勐董、勐省、岩帅。
  田兴武、田兴文兄弟根据敌军进攻路线,组织机动部队,
  到各险要路口阻击。同时,派出部队,
  远距离迂回,奇袭敌指挥部。
  在保卫战中,田氏兄弟展开了全线反击,
  溃败各路进犯之敌,兵临耿马城下。
  而此时,国民党缅宁专员彭肇模,已按捺不住,
  怕失去耿马这块进攻解放区的前沿阵地,
  便以中间人的身份,劝田兴武撤军,
  同时,以“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攻岩帅为威胁,
  逼迫岩帅回师。
  虽然国内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
  在西南边疆的具体实际,需要革命者迂回前进。
  经过利弊权衡,田兴武、田兴文兄弟撤军回岩帅,
  双方停止战火。耿马土司向沧源赔偿30000银圆,
  1000公斤盐巴。第二次保卫战,
  沧源取得圆满胜利。
  八、重返佤山
  1949年9月至10月,金灿灿的秋天,
  挂着金黄的果实。在澜宁源整训总队的领导和支援下,
  沧源军民胜利地进行了两次保卫战,
  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10月28日,普洱行署任命李培伦为沧源县副县长,
  同时委任慰问团团长,代表行署、九支队司令部,
  带着魏文才,以及在普洱干校学习的,
  从原双缅地区来的几个人,返回沧源岩帅,
  慰问刚刚经历战斗的军民。
  20头牛、1000公斤盐巴、白酒……这些,
  就是李培伦二进佤山时,所携带的慰问品。
  李培伦的到来,受到了佤山上层人士,
  以及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由此,李培伦将再次,
  在佤山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未完待续)

返回
2024年05月16日  第906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佤山的黎明(叙事长诗)

刊发时间:2021-07-12 A3版  作者:张伟锋 【字体:大 中 小】

佤山的黎明(叙事长诗)
□  张伟锋  著

 

(上接9057期第四版)

三十、进军耿马,失利
  2.谈判破裂
  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调集所属部队,
  分路向耿马并进。进军部队以四大队、五大队为主力,
  加上,浦世民所率的第八大队,
  彭硕材所率的第九大队,田兴文所率的第十大队,
  以及缅宁地方武装杨学政大队等,
  共计1200余人。
  5月14日,黄强、杨春瑜率第四大队和警卫大队,
  向勐永进攻。未遇任何抵抗,即占领勐永。随后,
  出师的第五大队,多次进攻勐撒,
  均告失败,但驻守勐撒的土司武装,亦心生恐惧,
  于5月17日晚,悄悄离开勐撒,逃回耿马城。5月18日,
  人民武装成功进驻勐撒镇。
  在地理位置上,勐永是耿马城的前沿阵地,
  勐撒则为耿马城的窗口。人民武装攻占了这两地,
  对耿马土司的威胁,十分巨大。
  在双方对峙中,耿马土司派副官徐麟书为代表,
  到勐撒,与一支队进行谈判。
  耿马方面表示,土司武装愿意接受一支队收编,
  听从指挥,请部队停止进攻耿马城。但是,
  一支队拒绝收编,要求缴械投降,放弃土司制度,
  缴纳军费10万银圆,以保护土司头人生命财产安全,
  以及部队不进城。耿马土司代表无法作答,
  一支队派代表随其赴耿马谈判,但仍未达成。
  3.败退缅宁
  谈判失败后,5月20日,一支队命令所属部队,
  向耿马县城发起攻击。然而,由于未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以及统战政策,加之轻敌思想蔓延,战场指挥失误,
  导致各部队配合失调,行动缓慢,
  使进攻部队分头遭遇伏击,陷入孤军无援的境地。
  进攻受挫,一支队开始撤军。第五大队长肖雨苍,
  在撤退中负伤,送往缅宁治疗。
  部分队伍撤回勐撒、勐永驻守,而正在此时,
  原本弃城而逃的勐永地方武装,重新集结力量,
  星夜返回,向留守勐永的人民武装,发动报复性袭击,
  除少数人员脱险外,一支队留守勐永的人员,
  大部分惨遭死难。随后,一支队将所有队伍撤回缅宁,
  进军耿马行动,以失败告终。
  三十一、缅宁整训
  出师耿马失利后,进攻部队退守缅宁。
  按照二纵队党委的决定,
  1949年6月初,十一支队开始整训,
  各大队分别配备了教导员和政治干部,
  各中队也配备了政治指导员,
  对部队进行深入改造,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战斗力。
  缅宁整训,重点针对中队以上干部,
  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耿马军事行动的教训,
  尤为深刻,部队对整训,
  持欢迎态度,因此,收效十分明显。
  但是,6月下旬,耿马土司集结武装力量,
  发兵缅宁,整训被迫中断,
  部队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三十二、缅宁保卫战
  进攻缅宁的耿马土司武装,从勐托和小丙野,
  兵分两路,妄图将二纵队十一支队,赶出缅宁,
  夺回国民党反动统治失去的政权。
  十一支队调集各大队,反击耿马进攻,
  打响缅宁保卫战。1949年6月22日,
  在雨雾之中,敌我双方在小丙野展开激战,
  敌大队长因弹落指挥部,当即丧命,
  残部开始狼狈逃窜。十一支队乘胜追击,
  将敌人赶回耿马境内。
  小丙野之战,残酷激烈,第八大队二十三中队长,
  浦世民的“尖刀”——刀三,不幸牺牲,
  战后清理战场,经过仔细辨别,才认出了刀三的尸骨。
  缅宁保卫战,虽然以十一支队的胜利,而结束,
  但是,并未取得歼灭性的战果。耿马土司武装,
  仍然企图再次进犯。缅宁所受的威胁,
  并没有得到清除。1949年7月初,
  二纵队副司令罗正明,亲自抵达缅宁视察,
  力图相机处理,扭转形势。但是,综合观看,
  在对峙中,十一支队处于劣势地位,
  只能另谋长远发展之策。
  三十三、围剿与撤离
  缅宁保卫战胜利不久,
  反动势力再次集结更多的武装力量,
  向缅宁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1949年8月,国民党余建勋部,
  在保山、祥云、大理一带,
  对纵队进行围剿,气焰极其嚣张。
  昌宁、顺宁、云县、耿马、双江、缅宁的反动势力,
  与之呼应,拼凑“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出兵缅宁。
  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较大,
  加之,部分之前收编武装发生叛乱。
  十一支队向二纵队党委和思普地委,
  提出撤离缅宁请示。经上级研究,
  同意十一支队撤向澜沧、普洱。
  第四卷  撤离与重返
  一、撤出缅宁城
  1949年8月8日至16日,
  按既定计划,二纵队在缅宁的部队,
  陆续从缅宁城转移。
  1.圈控聚合,赴马台
  8月8日,二纵队副司令罗正明,
  率之前纵队党委派出的支援缅宁的二十五大队,
  以及警卫部队,和部分随军干校学员,
  撤离缅宁。前往双江大蚌渡,
  准备东渡景东,回普洱。
  但时值雨水丰沛,江水浩荡上扬,
  江边无船只,又难以宿营,
  所以,只得折返双江圈控夜营。此时,
  恰巧汇合刚刚赶回的第八大队。此时,
  据侦查报告,之前收编的双江彭硕才武装已叛变,
  正勾结耿马土司进逼圈控,并煽动双江地霸反扑。
  若浦世民、王维人等所率的第八大队,
  仍留守双江,恐怕凶多吉少,
  最保险的做法是,一起撤退。然而当时,
  浦世民上有70多岁老母,中有一双妻妾,
  下有一独生幼儿,以及田地房屋庞大家产。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浦世民决定疏散家人,
  随同部队撤向普洱。
  翌日拂晓,因双江大蚌渡水流湍急,
  渡船遭敌破坏。
  罗正明、浦世民、王维人等率领部队,
  由双江圈控出发,沿澜沧江而上,
  赶赴马台抢渡。
  2.那招聚合,赴马台
  8月11日,王松率由十一支队内部抽选精干,
  组成的新编游击队三十三大队,离开缅宁,
  计划在缅宁境内那招、那戈等地,
  双江圈控等沿江一带,打游击。不料,途中遇形势变化。
  在泰恒,王松部击溃了叛匪王道先;在那招,
  与护送撤往澜沧的部队至双江境内后,
  赶赴至此的肖源部相遇。之后,两部人马赶到马台。
  3.破敌拦截,过小黑江
  8月12日,十一支队司令员傅晓楼,
  率司令部、政治部,
  二大队、四大队、五大队一部,
  和随军干校部分学员,
  由缅宁出发,向小黑江渡口前进。
  途中,傅晓楼部先头部队,在泰恒勐托,
  遭遇彭硕材反叛武装。
  为安全撤退,部队绕道斗阁,经滚岗,
  到双江圈控。然而,彭部反叛武装穷追不舍,
  并企图在三棵桩拦击,傅派朱江部牵制敌人,
  掩护部队主力渡江。
  在朱江部掩护下,傅晓楼率部顺利度过小黑江,
  之后,在盐店修整三天;之后,兵分两路,
  返回澜沧,巩固该区革命根据地。
  4.尾部撤离,赴马台
  8月15日,在城郊与敌人周旋数日之后,
  由于寡不敌众,李培伦带着缅宁县政府工作人员,
  撤出缅宁。经过5天跋涉,
  李培伦等人赶到了马台,与先期抵达的部队,
  以及后期赶来的队伍,汇集在一起,准备渡过澜沧江,
  向平村方向转移,去往普洱。
  在二纵队十一支队转移中,
  邱绍周中队在大牛厩完成掩护大部队撤离后,
  于8月16日,离开缅宁城,赶往马台,
  与大部队会合。至此,刚刚在缅宁站稳脚跟的人民武装,
  和刚刚建立的缅宁人民政权,全部暂时离开缅宁。
  二、马台战斗
  从缅宁撤离,向普洱转移的二纵队十一支队部分,
  分批次陆续在马台汇合。由于渡江之船,年久失修,
  船身破烂。部队渡江受耽搁,只能在马台街安营驻扎,
  身后追击的敌人,赶到马台,
  向撤离的十一支队发动攻击,双方激战异常,
  不分胜负,相互胶着。
  歼敌和渡江,是十一支队的两个首要任务,
  经研究,决定采用正面攻击加侧面袭击的策略,
  由王维人率尖锐部队,绕到敌人右翼,
  配合部队正面攻击,形成相互夹击之势。
  出战之前,十一支队副司令王松对王维人说:
  “我是你的入党介绍人,我等你胜利归来。”
  王维人激动地答复:“副司令员同志,
  党如此信任我,我坚决完成任务,不打退敌人,
  不回来见你。”
  王维人带领尖兵,配备全队最好的武器,
  和充足的弹药。脱下草鞋,换上布鞋,
  越过荆棘,跨过箐沟,往高处的山上攀登,
  绕到敌人右后方的山头,
  奇袭正在与十一支队第八大队战斗的敌人。
  我军见偷袭成功,士气大振;敌军晕头转向,
  狼狈撤离。马台之战,以耿马舒云光部撤离,
  我军放回全部俘虏,作打回缅宁之势,
  迷惑敌人,赢得渡江时间,暂告段落。
  三、渡过澜沧江
  奔腾的澜沧江,在雨季,
  变得更加凶猛。渡澜沧江的二纵队十一支队,
  经过努力,终于修复了一条破旧的船只,
  载着此岸的部队赶赴彼岸。
  首日渡江,船只修复时,已是下午时分,
  当天效率低下,仅渡了两船。第二天,
  鉴于前一天的不足,选拔了6人作为水手,
  配合船工分成3组,船上1组,两岸各1组,
  船工一靠岸,就迅速替换,减轻体能消耗,
  缩短渡江时间。
  在渡江时,追击十一支队的敌军,
  纷纷赶到,呈合拢之势。渡过澜沧江的部队,
  在对岸架设机枪,与敌军对射,
  掩护我军尚未渡江的部分,安全转移。此时,
  未渡江的马匹,听闻枪响四处奔逃,
  有的被枪弹射死,有的落入敌手。
  夜幕降临时,渡过澜沧江的十一支队,
  除了损失50余匹骡马之外,全部安全转移。
  藏匿好船只之后,十一支队从容撤离江边,
  经景谷大街,胜利回到普洱。
  四、澜沧和普洱的整编
  1949年8月底,二纵队十一支队,成功撤离缅宁,
  转入澜沧、普洱整训。1949年9月,训练中的,
  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
  转移后的二纵队十一支队,去往澜沧的部分,
  与原十一支队第一、三、十大队,
  和佧佤山守备队,合编为九支队澜宁源整训总队,
  总队长傅晓楼,政委邱秉经,设第一、第二整训大队。
  去往普洱的部分,除一部编入四十一团,
  打出普洱,进军滇中外,其余与当地参军的农民,
  合编为第三、第四整训大队,后编入九支队四十三团,
  随后又与四十二团合编,
  授番中国人民解放军普洱边防区司令部基干二团,
  开赴澜沧,消灭石炳麟匪帮,驻防澜沧。
  五、两块革命根据地
  1.箭矢之前
  二纵队十一支队撤离后,
  在现今的行政区划下的临沧境内,
  革命根据地,仅剩下临翔区平村乡,
  和沧源县岩帅区域。
  这两块革命根据地,无论对人民武装,
  还是国民党反动势力,
  在战略、战术上,都十分重要,
  是为必争之地。
  撤离部队渡过澜沧江后,在这两个区域上,
  我方的固守和国民党的围剿,
  时刻处于针锋相对、箭在弦上的状态。
  2.平村的坚守
  1949年7月,二纵队派出,
  以王尧为团长的第二武功团,赴缅宁,
  帮助十一支队建政。到平村后,
  因十一支队已奉命撤退,经请示思普地委,
  武功团留在平村建政。
  在平村,二纵队十一支队抽调,
  熟悉缅宁情况人员40余人,
  充实第二武功团。肖源奉命留守,
  领导武功团开展革命斗争,
  并派人驻守澜沧江马台渡口,
  和那招渡口,阻击敌人过江。
  1949年11月15日,肖源接上级通知,
  经景谷,到普洱开会。
  当时,景谷李希哲武装已经叛乱,
  而肖源并不知情。当他带着两名警卫员,
  抵达景谷吊钟坡时,遭到李匪突袭,
  三人全部殉难。而肖源,时年仅23岁。
  此时,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已在普洱,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
  第九支队司令部指示:将四十二团四营,
  第二武功团,及从振太护乡团改编过来的整训大队,
  合编为游击团,兵分两路,追击李希哲匪部。
  在那招渡,游击团与李匪激战,俘敌人大部。但是,
  因为有匪徒引道,李希哲先行渡江,
  经缅宁碗窑,逃入耿马。
  3.复辟,及沧源被逼
  二纵队十一支队缅宁转移后,
  国民党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
  副指挥使杨光灿率部,进入缅宁城。
  国民党重组反动政权,
  彭肇模任缅宁专员兼保安司令,
  彭桂萼继任缅宁县长,原国民党官员旋即上任,
  旧制相继复辟。
  国民党反动势力一边恢复旧制,
  组建政权;一边疯狂镇压、清剿共产党人,
  以及倾向革命的群众。新生的人民政权,
  相继被残忍地扼杀在摇篮之中。
  随着复辟范围扩大,国民党的矛头直指沧源,
  以政治利诱为手段,企图拉拢田兴武、田兴文,
  却遭到田氏兄弟严词拒绝。国民党恼羞成怒,
  便利用耿马与沧源的历史隔阂和民族矛盾,
  煽动耿马土司武装,进逼沧源。
  1949年9月,耿马土司罕裕卿,
  勾结镇康反动武装头目李文焕,
  及其他反动武装,大规模向沧源发动进攻,
  企图占领沧源,打通澜沧上允,
  与澜沧的反革命势力汇合,
  威胁人民武装在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六、第一次沧源保卫战
  1949年9月中旬,耿马土司集结武装2000余人,
  进犯沧源。驻守岩帅的隶属于之前的,
  二纵队十一支队的第十大队和佧佤山守备大队,
  积极迎战,派兵到各险要路口,阻击敌人。
  此时,从缅宁转移回澜沧的,
  二纵队十一支队部分队伍,
  已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授番澜宁源整训总队,下设第一整训大队,
  以及第二整训大队。
  在沧源受到各路反动武装围攻时,
  澜宁源整训总队派发弹药、粮食,迅速运往岩帅,
  派出第二整训大队驻防、支援。9月18日,
  进犯之敌攻占拱弄后,又向勐董、岩帅推进。
  在勐董,敌我双方发生激战,
  敌军不敌。溃败逃跑,又遭到田兴文部伏击,
  损失惨重,狼狈逃回耿马。第一次沧源保卫战结束,
  人民武装捍卫革命成果胜利。
  七、第二次沧源保卫战
  第一次进攻沧源,耿马反动势力,
  虽以失败告终,但并未耗损太多元气。
  1949年10月初,不甘心的耿马土司,
  再次集结武装,沿着第一次进攻的路线,
  发兵沧源。此时,在北京,开国大典刚刚结束,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
  明里暗里,沉重打击了国内各种反动势力。
  在沧源佤山,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萦绕在各族群众的脑海,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然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反动势力依然寄希望
  最后的困兽之斗。在攻下拱弄后,
  耿马土司武装兵分三路,进军勐董、勐省、岩帅。
  田兴武、田兴文兄弟根据敌军进攻路线,组织机动部队,
  到各险要路口阻击。同时,派出部队,
  远距离迂回,奇袭敌指挥部。
  在保卫战中,田氏兄弟展开了全线反击,
  溃败各路进犯之敌,兵临耿马城下。
  而此时,国民党缅宁专员彭肇模,已按捺不住,
  怕失去耿马这块进攻解放区的前沿阵地,
  便以中间人的身份,劝田兴武撤军,
  同时,以“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攻岩帅为威胁,
  逼迫岩帅回师。
  虽然国内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
  在西南边疆的具体实际,需要革命者迂回前进。
  经过利弊权衡,田兴武、田兴文兄弟撤军回岩帅,
  双方停止战火。耿马土司向沧源赔偿30000银圆,
  1000公斤盐巴。第二次保卫战,
  沧源取得圆满胜利。
  八、重返佤山
  1949年9月至10月,金灿灿的秋天,
  挂着金黄的果实。在澜宁源整训总队的领导和支援下,
  沧源军民胜利地进行了两次保卫战,
  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10月28日,普洱行署任命李培伦为沧源县副县长,
  同时委任慰问团团长,代表行署、九支队司令部,
  带着魏文才,以及在普洱干校学习的,
  从原双缅地区来的几个人,返回沧源岩帅,
  慰问刚刚经历战斗的军民。
  20头牛、1000公斤盐巴、白酒……这些,
  就是李培伦二进佤山时,所携带的慰问品。
  李培伦的到来,受到了佤山上层人士,
  以及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由此,李培伦将再次,
  在佤山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