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无畏守护神圣国土

——班洪事件爱国壮举回顾
刊发时间:2021-08-29 A3版  作者:和丽琨

02.jpg

        1934年2月5日,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发布的宣言书,指出英帝国主义者“重施强占片马之故技,派兵据我班洪,实逼处此,宁能坐视。吾滇民众,为保全领土计,为维护国权计,不能不一致奋起,誓与帝国主义者相周旋,以尽人民爱国之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8月19日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谆谆嘱托,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当地佤族群众素有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为指引,回顾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抗击外敌入侵的壮阔历史,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激发守边、固边、稳边、兴边的力量。

 

蚕食鲸吞   武力入侵

 

  1934年初,英帝国主义者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际,悍然入侵中国的西南边疆班洪、班老地区,掠夺矿藏丰富的炉房银矿,并企图借此完成英国划定的中国“国境线”,激起中国西南边疆各族军民的英勇抗击,史称“班洪事件”。
  位于云南西南隅的班洪、班老地区,古称“葫芦王地”,俗称野人山,与缅甸接壤。这里地域广阔,森林茂密,物产丰富,金、银、铅等地下矿藏也较为丰富。茂隆、波隆、募乃等地,都曾有著名的银厂。该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早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卡那曼卷部落,就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镇守边关。自那以后的1700多年,卡那曼卷家族的世袭佤族总王地位一直得到中国历代中央政权的承认,这个佤族王国也一直忠于中国,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是,到了19世纪,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没落,加之内乱频仍,以至于这个地区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还不断遭受外敌的蚕食鲸吞,千里边境有边无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侵占缅甸后,为了扩大其在华利益,又继续北侵,将侵略魔爪伸向云南阿佤山区,妄图“为中国西南无限的市场打开一个后门”,进而扩大其在华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
  1900年,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拒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并采用种种卑劣手段,向班洪、班老地区进行侵略,遭到班洪王胡玉山、班老王胡玉堂、班老头人保岩相等部落首领的坚决抵抗,黔驴技穷的英帝国主义侵略者决定武力征服该片中国领土。
  1934年1月21日,英国以正规军250人为先头部队,自户板开出,经过孟混、班孔、班谷,占据户算、南大、金厂、炉房等地,构筑工事,建筑营房。接着,英军2000人入侵班洪,强行督工采掘矿砂,运往老银厂冶炼。同时,英国侵略者多次派人送厚礼收买班洪王胡玉山、班老王胡玉堂,扬言如不受礼,就要见诸武力,以战逼降,企图掠夺更多的资源和捞取政治外交上的主动权。

 

上下一心   誓死抗敌

 

  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班洪、班老爱国上层,不受欺骗,不畏强权,义正词严声明:“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为保中国领土和矿藏,宁死也不投降!”英缅政府在威逼利诱均不奏效的情况下,竟于1934年2月10日派遣军队,配备机关枪、大炮等先进武器,向我班老、班洪村寨大举进犯。英军入侵阿佤山区域的兵力已达2000余人,大部为英军军官指挥的印、缅雇佣军,主力800余人驻扎炉房矿区,其前锋200余人已深入到班老附近要隘丫口寨。
  班洪王胡玉山派代表前去交涉,并先后发出三函,要求英军撤出炉房,但英军置若罔闻。在严峻形势下,1934年2月初,班洪王胡玉山毅然召集绍兴、新地方、公鸡、塔田、官中、蛮国、嘎喜、莫刊、弄垮、敢色、班老、永邦等各部落王召开紧急会议,共商爱国抗英大计。各部落王剽牛盟誓:“始终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效忠阿祖阿公(佤族人民对祖先及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尊称),把洋人赶出佤山、撵过潞江,严惩勾引英人进入佤山的叛逆”。剽牛结束,17部落王决定联合出兵,内惩民族败类,对外驱逐英帝侵略军。抗英民族武装兵分三路:第一路由班洪、戛细、龙垮等部落的700多人组成,由胡忠汉、胡忠才、高耀星、刘国用率领,首先进攻垭口英军据点。然后直逼炉房、金厂;第二路由班老塔田、小公鸡等部落400多人组成。由胡玉堂、保岩相、昆尼率领攻打芒相;第三路由芒国、官仲、大公鸡等部落200余人组成,由布交、布相率领攻打永邦。
  1934年2月10日,第一路民族武装与英军激战,占领垭口,英军退守炉房。第二路武装进攻芒相,遭英军猛烈火力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在南依河畔形成相持局面。第三路武装也于当日攻占永邦。开始,英方出动了2000余名装备洋枪洋炮的武装压住了佤族武装的火力,战斗中,佤族武装只使用大刀、长矛、弓弩、火镰枪、铜炮枪、火药土炮等原始武器,而英军则使用自动步枪、轻机枪、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占有明显优势。佤族人民没有被敌人的武力所吓倒,他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打击敌人。2月12日,民族武装失利。英军发动攻势,用燃烧弹烧毁班老上、下寨等村落。民族武装与当地百姓退守龙头山,英军占领班老。班老寨子被焚毁,班老王及全寨男女老幼撤至班洪。

 

全省震动   举国声援

 

  班老失守,胡玉山一面竭尽全力增援班老前线,组织加强防守,安抚百姓;一面向邻近各县及省政府求援,表示与英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请求“火速派兵援助,并接济一切枪械弹药粮秣,以救危亡”。第一、第二殖边督办也急电省政府主席龙云速谋救济方策。佤族同胞的爱国呼吁,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响。驻普洱的云南第二殖边督办杨益谦把情况报告省府,同时大造舆论并赠送火药等作战物资,支援班洪抗英斗争。镇康县长纳汝珍、勐角董土司属官张万美也给予班洪地区军民物资支援和道义声援。
  班洪事件爆发的消息传到昆明,立即被披露报端,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海、南京各大都市的报刊相继刊登消息,发表评论。在云南旅京同乡会的呼吁倡导下,全国各界掀起了一场声援班洪事件的运动,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全国各地民众团体、海外侨胞纷纷通电声援,并向国民政府请愿,一致要求抗争班洪。在昆明的20多个民众团体和部分爱国人士成立了“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发布《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宣言》在各县成立分会,动员人民从各方面声援班洪地区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云南学生和各界人士,集会游行,示威请愿,组成了“滇缅划界促进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援班洪事件的反帝浪潮。

 

英勇牺牲   光耀史册

 

  1934年3月,景谷县团防大队长李占贤激于义愤,不惜变卖家产,筹集10万元经费,组建了由汉、佤、傣、拉祜、彝等民族组成的“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并亲率这支1200余人的爱国武装,分两路驰援班洪,与佤族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共同抗敌。
  1934年4月16日,义勇军进抵班洪,得到班洪王和佤族人民的热烈欢迎。4月18日,义勇军直抵丫口寨,与英军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先后收复班老、炉房、丫口寨、新寨、湖广寨、老厂等地,终于将英国侵略者赶出了班洪地区。正当义勇军乘胜追击时,英国向中国政府交涉,称义勇军不识地图,侵占英国领土。国民政府屈服于英帝国主义的压力,下令云南省政府,责令李占贤撤兵,遣散义勇军。班洪抗英斗争就此结束。班洪抗英战斗共持续了4个月,有44位佤族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班洪事件是佤族人民有组织地抗击英国侵略中国神圣领土的一次伟大斗争。在班洪王胡玉山等人的领导下,在边疆各族人民和省内外爱国志士的援助下,沉重打击了英殖民主义侵略者,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谱写了各族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御侮的战斗篇章,在中国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单位 :云南省档案局(馆)

 

返回
2024年05月03日  第911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英勇无畏守护神圣国土

——班洪事件爱国壮举回顾

刊发时间:2021-08-29 A3版  作者:和丽琨 【字体:大 中 小】

02.jpg

        1934年2月5日,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发布的宣言书,指出英帝国主义者“重施强占片马之故技,派兵据我班洪,实逼处此,宁能坐视。吾滇民众,为保全领土计,为维护国权计,不能不一致奋起,誓与帝国主义者相周旋,以尽人民爱国之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8月19日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谆谆嘱托,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当地佤族群众素有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为指引,回顾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抗击外敌入侵的壮阔历史,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激发守边、固边、稳边、兴边的力量。

 

蚕食鲸吞   武力入侵

 

  1934年初,英帝国主义者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际,悍然入侵中国的西南边疆班洪、班老地区,掠夺矿藏丰富的炉房银矿,并企图借此完成英国划定的中国“国境线”,激起中国西南边疆各族军民的英勇抗击,史称“班洪事件”。
  位于云南西南隅的班洪、班老地区,古称“葫芦王地”,俗称野人山,与缅甸接壤。这里地域广阔,森林茂密,物产丰富,金、银、铅等地下矿藏也较为丰富。茂隆、波隆、募乃等地,都曾有著名的银厂。该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早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卡那曼卷部落,就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镇守边关。自那以后的1700多年,卡那曼卷家族的世袭佤族总王地位一直得到中国历代中央政权的承认,这个佤族王国也一直忠于中国,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是,到了19世纪,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没落,加之内乱频仍,以至于这个地区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还不断遭受外敌的蚕食鲸吞,千里边境有边无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侵占缅甸后,为了扩大其在华利益,又继续北侵,将侵略魔爪伸向云南阿佤山区,妄图“为中国西南无限的市场打开一个后门”,进而扩大其在华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
  1900年,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拒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并采用种种卑劣手段,向班洪、班老地区进行侵略,遭到班洪王胡玉山、班老王胡玉堂、班老头人保岩相等部落首领的坚决抵抗,黔驴技穷的英帝国主义侵略者决定武力征服该片中国领土。
  1934年1月21日,英国以正规军250人为先头部队,自户板开出,经过孟混、班孔、班谷,占据户算、南大、金厂、炉房等地,构筑工事,建筑营房。接着,英军2000人入侵班洪,强行督工采掘矿砂,运往老银厂冶炼。同时,英国侵略者多次派人送厚礼收买班洪王胡玉山、班老王胡玉堂,扬言如不受礼,就要见诸武力,以战逼降,企图掠夺更多的资源和捞取政治外交上的主动权。

 

上下一心   誓死抗敌

 

  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班洪、班老爱国上层,不受欺骗,不畏强权,义正词严声明:“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为保中国领土和矿藏,宁死也不投降!”英缅政府在威逼利诱均不奏效的情况下,竟于1934年2月10日派遣军队,配备机关枪、大炮等先进武器,向我班老、班洪村寨大举进犯。英军入侵阿佤山区域的兵力已达2000余人,大部为英军军官指挥的印、缅雇佣军,主力800余人驻扎炉房矿区,其前锋200余人已深入到班老附近要隘丫口寨。
  班洪王胡玉山派代表前去交涉,并先后发出三函,要求英军撤出炉房,但英军置若罔闻。在严峻形势下,1934年2月初,班洪王胡玉山毅然召集绍兴、新地方、公鸡、塔田、官中、蛮国、嘎喜、莫刊、弄垮、敢色、班老、永邦等各部落王召开紧急会议,共商爱国抗英大计。各部落王剽牛盟誓:“始终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效忠阿祖阿公(佤族人民对祖先及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尊称),把洋人赶出佤山、撵过潞江,严惩勾引英人进入佤山的叛逆”。剽牛结束,17部落王决定联合出兵,内惩民族败类,对外驱逐英帝侵略军。抗英民族武装兵分三路:第一路由班洪、戛细、龙垮等部落的700多人组成,由胡忠汉、胡忠才、高耀星、刘国用率领,首先进攻垭口英军据点。然后直逼炉房、金厂;第二路由班老塔田、小公鸡等部落400多人组成。由胡玉堂、保岩相、昆尼率领攻打芒相;第三路由芒国、官仲、大公鸡等部落200余人组成,由布交、布相率领攻打永邦。
  1934年2月10日,第一路民族武装与英军激战,占领垭口,英军退守炉房。第二路武装进攻芒相,遭英军猛烈火力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在南依河畔形成相持局面。第三路武装也于当日攻占永邦。开始,英方出动了2000余名装备洋枪洋炮的武装压住了佤族武装的火力,战斗中,佤族武装只使用大刀、长矛、弓弩、火镰枪、铜炮枪、火药土炮等原始武器,而英军则使用自动步枪、轻机枪、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占有明显优势。佤族人民没有被敌人的武力所吓倒,他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打击敌人。2月12日,民族武装失利。英军发动攻势,用燃烧弹烧毁班老上、下寨等村落。民族武装与当地百姓退守龙头山,英军占领班老。班老寨子被焚毁,班老王及全寨男女老幼撤至班洪。

 

全省震动   举国声援

 

  班老失守,胡玉山一面竭尽全力增援班老前线,组织加强防守,安抚百姓;一面向邻近各县及省政府求援,表示与英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请求“火速派兵援助,并接济一切枪械弹药粮秣,以救危亡”。第一、第二殖边督办也急电省政府主席龙云速谋救济方策。佤族同胞的爱国呼吁,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响。驻普洱的云南第二殖边督办杨益谦把情况报告省府,同时大造舆论并赠送火药等作战物资,支援班洪抗英斗争。镇康县长纳汝珍、勐角董土司属官张万美也给予班洪地区军民物资支援和道义声援。
  班洪事件爆发的消息传到昆明,立即被披露报端,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海、南京各大都市的报刊相继刊登消息,发表评论。在云南旅京同乡会的呼吁倡导下,全国各界掀起了一场声援班洪事件的运动,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全国各地民众团体、海外侨胞纷纷通电声援,并向国民政府请愿,一致要求抗争班洪。在昆明的20多个民众团体和部分爱国人士成立了“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发布《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宣言》在各县成立分会,动员人民从各方面声援班洪地区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云南学生和各界人士,集会游行,示威请愿,组成了“滇缅划界促进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援班洪事件的反帝浪潮。

 

英勇牺牲   光耀史册

 

  1934年3月,景谷县团防大队长李占贤激于义愤,不惜变卖家产,筹集10万元经费,组建了由汉、佤、傣、拉祜、彝等民族组成的“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并亲率这支1200余人的爱国武装,分两路驰援班洪,与佤族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共同抗敌。
  1934年4月16日,义勇军进抵班洪,得到班洪王和佤族人民的热烈欢迎。4月18日,义勇军直抵丫口寨,与英军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先后收复班老、炉房、丫口寨、新寨、湖广寨、老厂等地,终于将英国侵略者赶出了班洪地区。正当义勇军乘胜追击时,英国向中国政府交涉,称义勇军不识地图,侵占英国领土。国民政府屈服于英帝国主义的压力,下令云南省政府,责令李占贤撤兵,遣散义勇军。班洪抗英斗争就此结束。班洪抗英战斗共持续了4个月,有44位佤族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班洪事件是佤族人民有组织地抗击英国侵略中国神圣领土的一次伟大斗争。在班洪王胡玉山等人的领导下,在边疆各族人民和省内外爱国志士的援助下,沉重打击了英殖民主义侵略者,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谱写了各族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御侮的战斗篇章,在中国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单位 :云南省档案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