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

刊发时间:2021-09-04 A1版  作者:李永祥

夯实基础 推动发展 传承文化

耿马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永祥)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全面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巩固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夯实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政治基础。把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人士的事迹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知识纳入党校、“流动党校”等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培训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双语”宣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在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开展志愿服务1045场次11352人次,制定2021年“民生实事计划”77个300余项,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思路,采取项目化管理,逐项推进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开列民生实事清单11080项,完成7250件。
  扎实抓好边境疫情防控,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深化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县共划分网格9966个,配备网格长与网格员10009名(含党员4601名),全覆盖签订网格管理责任书,建立网格管理台账,加强网格化管理。

  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通过主动报名参与沿边基层一线卡点的值班值守和踊跃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沿边一线卡点、乡(镇)、社区和村组,引导和带领各族群众科学做好疫情防控、街道和居家环境卫生工作。采取县城、乡(镇)、街道义务巡逻执勤、轮流值班的方式,抓好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宣传、督导和服务工作。
  抓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水平。将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的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紧密融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保护、技艺传承和宣传工作与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同步开展。目前,全县1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都设置在乡村旅游景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30项、县级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27人。将乡村旅游示范点定为民族节庆活动举办场地,通过宣传推介与打造包装,带动本地和外来游客参与傣族泼水节、佤族青苗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热烈的节日氛围。目前,已建成12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和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整合交通、林业、文旅、农业等部门力量,对边境7个村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打造,完成大湾江漂流、尖坪村126观景台、孟定镇山头寨村岔路寨小石林、南帕山观景台等景点建设并对游人开放;完成大水井村、山头寨村、色树坝村等11个边境自然村文艺队组建,有效带动边境文化融合交流发展。

返回
2024年05月07日  第911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耿马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

刊发时间:2021-09-04 A1版  作者:李永祥 【字体:大 中 小】

夯实基础 推动发展 传承文化

耿马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永祥)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全面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巩固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夯实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政治基础。把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人士的事迹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知识纳入党校、“流动党校”等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培训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双语”宣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在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开展志愿服务1045场次11352人次,制定2021年“民生实事计划”77个300余项,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思路,采取项目化管理,逐项推进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开列民生实事清单11080项,完成7250件。
  扎实抓好边境疫情防控,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深化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县共划分网格9966个,配备网格长与网格员10009名(含党员4601名),全覆盖签订网格管理责任书,建立网格管理台账,加强网格化管理。

  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通过主动报名参与沿边基层一线卡点的值班值守和踊跃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沿边一线卡点、乡(镇)、社区和村组,引导和带领各族群众科学做好疫情防控、街道和居家环境卫生工作。采取县城、乡(镇)、街道义务巡逻执勤、轮流值班的方式,抓好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宣传、督导和服务工作。
  抓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水平。将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的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紧密融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保护、技艺传承和宣传工作与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同步开展。目前,全县1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都设置在乡村旅游景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30项、县级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27人。将乡村旅游示范点定为民族节庆活动举办场地,通过宣传推介与打造包装,带动本地和外来游客参与傣族泼水节、佤族青苗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热烈的节日氛围。目前,已建成12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和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整合交通、林业、文旅、农业等部门力量,对边境7个村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打造,完成大湾江漂流、尖坪村126观景台、孟定镇山头寨村岔路寨小石林、南帕山观景台等景点建设并对游人开放;完成大水井村、山头寨村、色树坝村等11个边境自然村文艺队组建,有效带动边境文化融合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