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锦绣

刊发时间:2021-09-05 A3版  作者:杨家彬

  一
  据说有人在茶祖树下捡了两片落叶,没有作任何处理,用一壶滚烫的澜沧江水和两片落叶就备下了一场盛宴,喝下之后,整个人都是被放空的感觉。
  这是一棵受人敬仰的树。
  幸好它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活着我们就有机会从它的生命体征去追溯它的历史,破解它的前世今生。因此,没有任何事物比活着更具有意义了。千百年来,它活得有滋有味,活成了一方天地的“王”,一方天地的“神”,一方天地的“祖宗”。在澜沧江西南岸锦绣村的香竹箐,它俯瞰江河,傲视群山直至成为群山的一部分。
  可是,对于茶叶历史的追考,我们要做到追本溯源,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浩瀚的历史古籍里,关于茶叶文字的记载,几乎寥寥无几。最早记载的是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是3000多年前古人在部落讨伐中的茶事活动;而茶叶的溯源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产生于神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唐朝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里将茶叶的起源推向了上古时期的神话时代。对于神话时代的神农氏我们并不陌生,如同开天辟地的盘古,三皇五帝的燧人、伏羲和女娲一样。在遥远的神话时代,我们知道了神农尝百草而茶解其毒。于是,这才拉开茶叶混沌初开的历史帷幕。因此,我们只能靠只字片语的濮人纳贡和他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和神性来揭开茶叶诡异的历史面纱。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能发现几千年树龄的茶树,全来自充满神性的百濮之地——澜沧江畔的滇西南。
  因此,这才有了百濮之人对于茶叶充满幻象的口耳相传:上古时期的生命之神,将一个婴儿和一粒植物的种子,丢进澜沧江以西被上古的风犁成皱褶的沟壑,这是关于茶祖的传说。人的生命很难活过百年,而那粒种子,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精确计算它的年龄,只能用大摡一词将它框定在某个模糊不清的年代。于是,这粒种子便繁衍成了某种植物的祖先;于是我们便恭敬地将它请入史册,并虔诚地加以传颂、膜拜、祭祀和瞻仰,并以它为荣。遗憾的是,我们始终面对离乱、饥饿、杀戮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而变得支离破碎。因此,我们难以追溯到我们遥远祖先的历史,和找不到祭祀他们的圣庙,而不得不将某种植物的祖先加以神化,用图腾崇拜来慰藉我们没有根系的、无依无靠的灵魂。当然,在生命的学科里,植物的祖先和人类的祖先以及其他动物的祖先不能混为一谈。可是,人类的生命总是与某些植物和动物息息相关:诸如被驯化后的谷物和动物,以及我们至今仍旧不能确定历史年龄的茶祖。因此,我们愿意将茶叶当作精神的食物,来补充我们精神需求的能量,并将其无限地放大,以达到慰藉和安抚我们的精神世界,包括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探究。于是,茶叶的祖先和我们的祖先在生命之神有意或无意之间的安排后,这一望无际的滇西南群山中,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貌似可以追溯的线索。
  二
  从它的长相看,它是一棵平凡的大树。
  在澜沧江西南岸的锦绣村香竹箐,庚子年三月的某个午后,我再一次瞻仰那棵据说拥有3200年树龄的大茶树时,我仍旧质疑它神话般的年龄。因为,照相机拍摄的角度和现实的视角,往往会使人产生落差:缘于不同的视角导致了照片平面的虚高,与现实中立体的视角形成了突兀的感觉。这种突兀用3200年的时间衡量,则会大失所望。实际上,它的突兀在于三月的季节,用万物复苏而使古老的茶树用它勃勃生机的绿色,掩盖了3200年的岁月沧桑和斑驳陆离的年轮,且看不到它丝毫衰老的迹象,反而它的周围弥漫着朝气勃勃的生命气息。
  有时,我们用文字来直观地描述某种事物的现状,总会有着它的局限性。但换一种角度来描述它,情况则会大不一样:如果我们将1万年的时间简化成100年,这棵3200年的大茶树,则是32年的树龄。32年的树龄正值当年。这样的比喻就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如此简单。
  但我们要称量3200年的重量就不会如此简单了。如果将它置于秤盘,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平衡它的秤砣;况且秤杆上星星的刻度,哪一颗是商朝,哪一颗是周朝,哪一颗是秦朝,哪一颗是两汉时期……以及逐渐靠近秤盘朝代的星星刻度,我们都无法分辨清楚。很显然,我们用时间的秤盘来称量空间的读数,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们在没有称出它的重量时,它仅是一棵出奇粗壮的大茶树。有人曾用传统的丈量法测量过它的腰围:4个人的手臂才将它合围过来。而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里记载唐代茶树的腰围也不过两人合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多有两人合抱者。”由此可见,唐朝至现在1000多年的时间,要长出两人合抱的茶树,则令人生疑。
  许多时候,我们思维往往受制于口耳相传和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递信息。以至面对庞大的、错综复杂的信息系统时,所造成的茫然和困惑,甚至令人怀念原始的口耳相传,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种,思想的惰性令我们盲从。
  某天的某刻,这棵出奇高大的茶树轰轰烈烈地走出了澜沧江西南岸的那块半坡地,蓦然地出现在了立体媒体的多维空间。人们觉得似乎已经找到了它的档案,破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且给它树碑立传:它的祖先是茶树,它的籍贯是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它的出生日期是商朝末期;它身高10.2米,树冠11米,胸径1.85米,腰围5.84米;它的树龄在3200年至3500年之间,测定它年龄的仪器是碳-14年代测定法。为它填写档案的专家学者如下:北京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叶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林智、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蔡新、日本农学博士大森正司、美国茶叶学会会长奥斯丁等人。而且奥斯丁对外宣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于是,人们又在它的档案里特别备注:它是一棵人工栽培型的大茶树,并且确定它的姓氏为锦绣,名为茶祖。言之凿凿,板上钉钉。     (未完待续)

返回
2024年05月19日  第911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一树锦绣

刊发时间:2021-09-05 A3版  作者:杨家彬 【字体:大 中 小】

  一
  据说有人在茶祖树下捡了两片落叶,没有作任何处理,用一壶滚烫的澜沧江水和两片落叶就备下了一场盛宴,喝下之后,整个人都是被放空的感觉。
  这是一棵受人敬仰的树。
  幸好它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活着我们就有机会从它的生命体征去追溯它的历史,破解它的前世今生。因此,没有任何事物比活着更具有意义了。千百年来,它活得有滋有味,活成了一方天地的“王”,一方天地的“神”,一方天地的“祖宗”。在澜沧江西南岸锦绣村的香竹箐,它俯瞰江河,傲视群山直至成为群山的一部分。
  可是,对于茶叶历史的追考,我们要做到追本溯源,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浩瀚的历史古籍里,关于茶叶文字的记载,几乎寥寥无几。最早记载的是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是3000多年前古人在部落讨伐中的茶事活动;而茶叶的溯源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产生于神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唐朝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里将茶叶的起源推向了上古时期的神话时代。对于神话时代的神农氏我们并不陌生,如同开天辟地的盘古,三皇五帝的燧人、伏羲和女娲一样。在遥远的神话时代,我们知道了神农尝百草而茶解其毒。于是,这才拉开茶叶混沌初开的历史帷幕。因此,我们只能靠只字片语的濮人纳贡和他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和神性来揭开茶叶诡异的历史面纱。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能发现几千年树龄的茶树,全来自充满神性的百濮之地——澜沧江畔的滇西南。
  因此,这才有了百濮之人对于茶叶充满幻象的口耳相传:上古时期的生命之神,将一个婴儿和一粒植物的种子,丢进澜沧江以西被上古的风犁成皱褶的沟壑,这是关于茶祖的传说。人的生命很难活过百年,而那粒种子,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精确计算它的年龄,只能用大摡一词将它框定在某个模糊不清的年代。于是,这粒种子便繁衍成了某种植物的祖先;于是我们便恭敬地将它请入史册,并虔诚地加以传颂、膜拜、祭祀和瞻仰,并以它为荣。遗憾的是,我们始终面对离乱、饥饿、杀戮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而变得支离破碎。因此,我们难以追溯到我们遥远祖先的历史,和找不到祭祀他们的圣庙,而不得不将某种植物的祖先加以神化,用图腾崇拜来慰藉我们没有根系的、无依无靠的灵魂。当然,在生命的学科里,植物的祖先和人类的祖先以及其他动物的祖先不能混为一谈。可是,人类的生命总是与某些植物和动物息息相关:诸如被驯化后的谷物和动物,以及我们至今仍旧不能确定历史年龄的茶祖。因此,我们愿意将茶叶当作精神的食物,来补充我们精神需求的能量,并将其无限地放大,以达到慰藉和安抚我们的精神世界,包括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探究。于是,茶叶的祖先和我们的祖先在生命之神有意或无意之间的安排后,这一望无际的滇西南群山中,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貌似可以追溯的线索。
  二
  从它的长相看,它是一棵平凡的大树。
  在澜沧江西南岸的锦绣村香竹箐,庚子年三月的某个午后,我再一次瞻仰那棵据说拥有3200年树龄的大茶树时,我仍旧质疑它神话般的年龄。因为,照相机拍摄的角度和现实的视角,往往会使人产生落差:缘于不同的视角导致了照片平面的虚高,与现实中立体的视角形成了突兀的感觉。这种突兀用3200年的时间衡量,则会大失所望。实际上,它的突兀在于三月的季节,用万物复苏而使古老的茶树用它勃勃生机的绿色,掩盖了3200年的岁月沧桑和斑驳陆离的年轮,且看不到它丝毫衰老的迹象,反而它的周围弥漫着朝气勃勃的生命气息。
  有时,我们用文字来直观地描述某种事物的现状,总会有着它的局限性。但换一种角度来描述它,情况则会大不一样:如果我们将1万年的时间简化成100年,这棵3200年的大茶树,则是32年的树龄。32年的树龄正值当年。这样的比喻就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如此简单。
  但我们要称量3200年的重量就不会如此简单了。如果将它置于秤盘,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平衡它的秤砣;况且秤杆上星星的刻度,哪一颗是商朝,哪一颗是周朝,哪一颗是秦朝,哪一颗是两汉时期……以及逐渐靠近秤盘朝代的星星刻度,我们都无法分辨清楚。很显然,我们用时间的秤盘来称量空间的读数,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们在没有称出它的重量时,它仅是一棵出奇粗壮的大茶树。有人曾用传统的丈量法测量过它的腰围:4个人的手臂才将它合围过来。而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里记载唐代茶树的腰围也不过两人合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多有两人合抱者。”由此可见,唐朝至现在1000多年的时间,要长出两人合抱的茶树,则令人生疑。
  许多时候,我们思维往往受制于口耳相传和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递信息。以至面对庞大的、错综复杂的信息系统时,所造成的茫然和困惑,甚至令人怀念原始的口耳相传,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种,思想的惰性令我们盲从。
  某天的某刻,这棵出奇高大的茶树轰轰烈烈地走出了澜沧江西南岸的那块半坡地,蓦然地出现在了立体媒体的多维空间。人们觉得似乎已经找到了它的档案,破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且给它树碑立传:它的祖先是茶树,它的籍贯是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它的出生日期是商朝末期;它身高10.2米,树冠11米,胸径1.85米,腰围5.84米;它的树龄在3200年至3500年之间,测定它年龄的仪器是碳-14年代测定法。为它填写档案的专家学者如下:北京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叶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林智、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蔡新、日本农学博士大森正司、美国茶叶学会会长奥斯丁等人。而且奥斯丁对外宣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于是,人们又在它的档案里特别备注:它是一棵人工栽培型的大茶树,并且确定它的姓氏为锦绣,名为茶祖。言之凿凿,板上钉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