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轮圆月下的家国情怀

刊发时间:2021-09-19 A3版  作者:史艳菊

那一轮圆月下的家国情怀
□    史艳菊

  整理会议材料,核对时间,同事感慨:“又一年中秋要到了。”
  “是呀,时间过得好快。”我答。
  闲聊间,想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景。
  那时候我家还住在村子里。中秋前后的村庄是极美的,稻穗黄了,玉米熟了,红辣椒挂满枝头,好像在呼唤人们:“我成熟了,可以摘下来了。”男人们爬上核桃树挥动着竹竿打核桃,孩子们背着小竹篮,欢呼雀跃地捡着核桃。有壳带刺的板栗也纷纷离开枝头,投入大地的怀抱,人们拿上钳子,在自家的板栗树下,去了壳,把金黄饱满的板栗带回家。傍晚,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四合院升起袅袅炊烟,牛羊进圈,农人暮归,好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这景象,一直存在心底,成了我心中的桃花源。
  中秋节那天,在外教书的爸爸总会带着月饼赶回来,妈妈则带着我和妹妹,准备好晚上要吃的板栗、核桃、花生。吃过晚饭,我们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桌子的最中心摆上月饼,围着月饼再摆煮好的板栗、核桃、花生,还有石榴、苹果。摆好后,我们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东西,一边赏月,听爸爸妈妈讲家长里短、讲中秋的故事。时隔二十多年,每回想起,心里就会涌起温暖。
  这温暖,安放在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我如今面对世间险恶保持善良平和的本性,在举步维艰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和那一轮圆月下家的温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如一道光,指引着我,让我不迷路。
  月圆又中秋。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承载着人们对家国故土的浓浓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那一轮圆月下的家国情怀,蕴含在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里,从一句句饱含真挚情感的中秋诗词中缓缓流出,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凝结为中国人最深层、最持久的中秋情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秋情结连起了中华儿女的心,无论身在何地,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华人会发出同一个声音,同声祝愿祖国昌盛美好。这是融进血液里的家国情怀,是铭心刻骨的文化传承。
  这情怀,这传承,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文化土壤。正是这精神谱系涵养的家国情怀,无论疫情如何肆虐,我们的国家都把我们守护得好好的,所以,每一个中华儿女才会由衷地说: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停笔,已是夜半时分,在自家阳台上仰望夜空,那一轮月还没有圆,但我知道,随着中秋临近,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那一轮耀眼的明月。它的光,将继续指引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居安思危、守望互助、奋勇拼搏。

返回
2024年05月07日  第913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那一轮圆月下的家国情怀

刊发时间:2021-09-19 A3版  作者:史艳菊 【字体:大 中 小】

那一轮圆月下的家国情怀
□    史艳菊

  整理会议材料,核对时间,同事感慨:“又一年中秋要到了。”
  “是呀,时间过得好快。”我答。
  闲聊间,想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景。
  那时候我家还住在村子里。中秋前后的村庄是极美的,稻穗黄了,玉米熟了,红辣椒挂满枝头,好像在呼唤人们:“我成熟了,可以摘下来了。”男人们爬上核桃树挥动着竹竿打核桃,孩子们背着小竹篮,欢呼雀跃地捡着核桃。有壳带刺的板栗也纷纷离开枝头,投入大地的怀抱,人们拿上钳子,在自家的板栗树下,去了壳,把金黄饱满的板栗带回家。傍晚,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四合院升起袅袅炊烟,牛羊进圈,农人暮归,好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这景象,一直存在心底,成了我心中的桃花源。
  中秋节那天,在外教书的爸爸总会带着月饼赶回来,妈妈则带着我和妹妹,准备好晚上要吃的板栗、核桃、花生。吃过晚饭,我们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桌子的最中心摆上月饼,围着月饼再摆煮好的板栗、核桃、花生,还有石榴、苹果。摆好后,我们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东西,一边赏月,听爸爸妈妈讲家长里短、讲中秋的故事。时隔二十多年,每回想起,心里就会涌起温暖。
  这温暖,安放在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我如今面对世间险恶保持善良平和的本性,在举步维艰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和那一轮圆月下家的温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如一道光,指引着我,让我不迷路。
  月圆又中秋。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承载着人们对家国故土的浓浓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那一轮圆月下的家国情怀,蕴含在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里,从一句句饱含真挚情感的中秋诗词中缓缓流出,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凝结为中国人最深层、最持久的中秋情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秋情结连起了中华儿女的心,无论身在何地,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华人会发出同一个声音,同声祝愿祖国昌盛美好。这是融进血液里的家国情怀,是铭心刻骨的文化传承。
  这情怀,这传承,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文化土壤。正是这精神谱系涵养的家国情怀,无论疫情如何肆虐,我们的国家都把我们守护得好好的,所以,每一个中华儿女才会由衷地说: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停笔,已是夜半时分,在自家阳台上仰望夜空,那一轮月还没有圆,但我知道,随着中秋临近,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那一轮耀眼的明月。它的光,将继续指引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居安思危、守望互助、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