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读”与“写”

刊发时间:2021-09-20 A3版  作者:凌花

  教师的阅读决定着教师的精神品位,教师的写作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要潜下心来做精专业的阅读与写作,教书育人的路上才会有在云端跳舞的生命姿态,又有踩着大地前行的无穷力量。
  阅读是吸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对教师而言,阅读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在于教师比一般人善于学习,更在于教师比一般人能理解读书的趣味。
  读课本。读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材,主要是改变学科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旧思维旧习惯。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简单读几遍课文,查查相关资料就给学生上课,课堂呆板、毫无新意。后来,读教育家的案例,才知道每一节精彩的课堂都是教师不下20遍的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反复读课文才会发现文本的密码,才能真正理清一篇文章的情感脉络,只有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才会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读有关文本解读的理论书。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实际上体现出他上课的能力,应该多读点语文课程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不至于讨论起语文来没有基础,缺少对话平台。一篇课文,教师解读出新的东西,课堂才能上出新意,学生才能获得新知,形成新的能力。多读理论书籍,就能学到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读文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读教育类的书籍。读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教育学、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从教育学维度让自己对教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教书育人,育人是根本。懂得育人艺术,掌握育人时机是关键。而这就要懂得育人之道,正确运用育人规律。笔者特别喜欢魏书生及李镇西的班级管理书籍。阅读之后,会从这些名家身上感受到教育情怀和丰富的人生理想。
  读心理学类的书籍。一个教师,要解决自己的教育困惑,离不开心理学方面书籍的牵引,毕竟教育是心灵的事业。读一读引领教师关注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智慧之书,其中道理皆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之中。《写给教师的心理学》值得推荐,这本书帮助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有效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专业阅读是职业需求,贯穿整个职业阶段,而一名教师的教育视野,应当大于专业需求,因此,教师也需要与本专业有些距离的阅读爱好。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成为能读各种书的人,这样“教”便富有了智慧。
  写作是阅读与思考内化后的再现
  
周国平曾说:“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教育写作也应该是这样,指向的是生命,安顿的是灵魂。
  写我们的日常。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件。它是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含的理念,教师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的支撑;它是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等为人修养,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等个性特征,对教学内容的诠释,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记录课堂就是记录历史,将原生课堂记录下来,写出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对某个问题的处理、体现师生智慧、体现教学艺术,真诚地反思,找出不足,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写阅读书籍后的思考和感受。阅读和写作,一个是汲取和输入的过程,另一个则是释放和输出的过程。阅读一本书,和作者有了一番心灵交汇的对话之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与作者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梳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自己有写作的习惯,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会用心研读,用心咀嚼,会进行圈点、批注,有意识地背诵和仿写,慢慢地阅读品质逐步提高,阅读的收益也更多。时而久之,只要一阅读就会有表达的冲动,有时是一篇文章,有时是一个片段。这些表达或是自己的思考,或是从文章中挖掘出教育真谛,或是自己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
  写我们的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润物无声”地体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故事、案例记录下来,更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与提升。如同学生谈话的内容,给问题学生做思想工作的过程,班级贫困生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内容。
  席慕蓉言:“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与不断地复原,世界依然是等待我们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本是可以这样的安宁与美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开放的、敏感的、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工作中的一切都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的时候,我们会对教育有更多的理解,也会对工作有更多的热爱。写作就能够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丰富我们的教育情怀。

返回
2024年05月05日  第913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浅谈教师的“读”与“写”

刊发时间:2021-09-20 A3版  作者:凌花 【字体:大 中 小】

  教师的阅读决定着教师的精神品位,教师的写作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要潜下心来做精专业的阅读与写作,教书育人的路上才会有在云端跳舞的生命姿态,又有踩着大地前行的无穷力量。
  阅读是吸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对教师而言,阅读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在于教师比一般人善于学习,更在于教师比一般人能理解读书的趣味。
  读课本。读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材,主要是改变学科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旧思维旧习惯。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简单读几遍课文,查查相关资料就给学生上课,课堂呆板、毫无新意。后来,读教育家的案例,才知道每一节精彩的课堂都是教师不下20遍的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反复读课文才会发现文本的密码,才能真正理清一篇文章的情感脉络,只有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才会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读有关文本解读的理论书。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实际上体现出他上课的能力,应该多读点语文课程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不至于讨论起语文来没有基础,缺少对话平台。一篇课文,教师解读出新的东西,课堂才能上出新意,学生才能获得新知,形成新的能力。多读理论书籍,就能学到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读文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读教育类的书籍。读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教育学、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从教育学维度让自己对教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教书育人,育人是根本。懂得育人艺术,掌握育人时机是关键。而这就要懂得育人之道,正确运用育人规律。笔者特别喜欢魏书生及李镇西的班级管理书籍。阅读之后,会从这些名家身上感受到教育情怀和丰富的人生理想。
  读心理学类的书籍。一个教师,要解决自己的教育困惑,离不开心理学方面书籍的牵引,毕竟教育是心灵的事业。读一读引领教师关注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智慧之书,其中道理皆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之中。《写给教师的心理学》值得推荐,这本书帮助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有效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专业阅读是职业需求,贯穿整个职业阶段,而一名教师的教育视野,应当大于专业需求,因此,教师也需要与本专业有些距离的阅读爱好。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成为能读各种书的人,这样“教”便富有了智慧。
  写作是阅读与思考内化后的再现
  
周国平曾说:“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教育写作也应该是这样,指向的是生命,安顿的是灵魂。
  写我们的日常。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件。它是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含的理念,教师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的支撑;它是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等为人修养,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等个性特征,对教学内容的诠释,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记录课堂就是记录历史,将原生课堂记录下来,写出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对某个问题的处理、体现师生智慧、体现教学艺术,真诚地反思,找出不足,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写阅读书籍后的思考和感受。阅读和写作,一个是汲取和输入的过程,另一个则是释放和输出的过程。阅读一本书,和作者有了一番心灵交汇的对话之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与作者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梳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自己有写作的习惯,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会用心研读,用心咀嚼,会进行圈点、批注,有意识地背诵和仿写,慢慢地阅读品质逐步提高,阅读的收益也更多。时而久之,只要一阅读就会有表达的冲动,有时是一篇文章,有时是一个片段。这些表达或是自己的思考,或是从文章中挖掘出教育真谛,或是自己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
  写我们的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润物无声”地体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故事、案例记录下来,更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与提升。如同学生谈话的内容,给问题学生做思想工作的过程,班级贫困生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内容。
  席慕蓉言:“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与不断地复原,世界依然是等待我们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本是可以这样的安宁与美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开放的、敏感的、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工作中的一切都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的时候,我们会对教育有更多的理解,也会对工作有更多的热爱。写作就能够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丰富我们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