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美丽底色 绽放生态之美

——临沧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刊发时间:2021-09-21 A1版  作者:彭文昌

    天高云淡,微风送爽——抬头仰望,是醉人的“临沧蓝”。
  草木吐翠,碧波荡漾——放眼环顾,是舒心的“生态绿”。
  “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率先把临沧建设成为最美丽的地方。

生态底色绘就美好发展蓝图

        生态就是民生,环境事关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没有美好的生态环境,难言有百姓的幸福生活,更谈不上高质量的发展。
  5年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载体,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美丽临沧建设成效。
  临沧先后出台《关于建设美丽临沧的意见》和“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建设3 个实施方案、8 个专项行动方案以及《临沧市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16—2020年)》《澜沧江流域(临沧段)保护发展规划》等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颁布实施《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临沧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临沧市城乡清洁条例》4 部地方法规,精准引领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投入督查机制完善的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新格局,制定印发《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启动《临沧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今年3月,我市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邀请专家为参训领导干部专题讲授“生态文明建设在云南的具体实践”;
  5月,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持续将“环保讲堂”融入“党校课堂”,着力倡导和践行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扎实推进生态及绿色创建活动。
  ……
  从顶层到全面部署,全市上下构建起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全市8县(区)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及生态文明县(区)三级创建工作及绿色系列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5个、市级生态村850个;省级绿色学校40所,省级绿色社区8家,市级绿色学校65所;2个单位被表彰为先进集体。
  2020年,临沧市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为84.99%,满意度达94.81%,全市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与满意度稳步提升。

改善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屏障

        仰头见蓝、推窗见绿,空气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这是临沧市民的共同感受。这份切身的幸福感受,与监测数据相互印证。
  5年来,我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开展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不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群策群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从“控尘、控车、控烧、控排”四个方面着力,督促各县(区)政府和市级各职能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切实加大督查检查和问题整治力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手《临沧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今年1至6月,中心城市临翔区轻度污染天数7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微克 /立方米(标准为35微克 /立方米)。

  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
  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及时分析研判水环境形势,持续推进水质不稳定和不达标断面专项整治,按月分析研判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及时提醒、预警和督办。积极推行河(湖)长制,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行职责,推动河湖“清四乱”“河长清河行动”常抓不懈。今年1至6月,全市纳入监测的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22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Ⅲ类以上)达100%。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土壤污染现状,持续加强农用地安全;强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严控污染(疑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实施9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和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日常监管,推进重金属污染减排,逐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严防新增土壤污染。今年1至6月,全市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以及因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有力加强——
  草原禁牧面积213.27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432.76万亩,启动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项目,天然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87.26%,草原生态功能有效发挥。
  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6.2万亩。坚持保护优先,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7处,总面积451.97万亩,占临沧国土面积的12.7%,全市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重要风景资源、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激发生态活力赋能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抓环境保护就是抓经济建设。
  打好“生态牌”、念好“生态经”,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森林临沧”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临沧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
  5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5.75万亩,完成造林305.31万亩、森林抚育40.81万亩,义务植树3303.32万株。森林面积达248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2%,森林蓄积量1.17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呈现量质齐增的良好局面。
  “十三五”末,临沧坚果种植面积262.77万亩,占全球的50%以上;产量4万吨,占全省的40%;产值20亿元。核桃种植面积800.39万亩,产量51万吨,占全省的30%,占全国的11%,产值71.4亿元,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核桃产区。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我市着力扶持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率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草企业,加强林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企业产出效益。目前,全市共有涉林企业23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3户,市级龙头企业18户;林农专业合作社552个,加入农户102943户,经营林地面积55.77万亩。全市林草总产值、农村常住居民林业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3.7亿元、6735元。林草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
  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澜沧江流域保护发展四大工程。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95.99亿元,其中,绿色能源工程完成投资21.98亿元;绿色食品工程完成投资31.16亿元;健康生活目的地工程完成投资128.32亿元;澜沧江流域保护发展工程完成投资14.53亿元。
  践行生态优先,矢志绿色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细数来路的点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深刻改变着临沧,扮靓着临沧。

返回
2024年04月29日  第913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擦亮美丽底色 绽放生态之美

——临沧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刊发时间:2021-09-21 A1版  作者:彭文昌 【字体:大 中 小】

    天高云淡,微风送爽——抬头仰望,是醉人的“临沧蓝”。
  草木吐翠,碧波荡漾——放眼环顾,是舒心的“生态绿”。
  “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率先把临沧建设成为最美丽的地方。

生态底色绘就美好发展蓝图

        生态就是民生,环境事关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没有美好的生态环境,难言有百姓的幸福生活,更谈不上高质量的发展。
  5年来,我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载体,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美丽临沧建设成效。
  临沧先后出台《关于建设美丽临沧的意见》和“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建设3 个实施方案、8 个专项行动方案以及《临沧市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16—2020年)》《澜沧江流域(临沧段)保护发展规划》等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颁布实施《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临沧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临沧市城乡清洁条例》4 部地方法规,精准引领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投入督查机制完善的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新格局,制定印发《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启动《临沧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今年3月,我市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邀请专家为参训领导干部专题讲授“生态文明建设在云南的具体实践”;
  5月,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持续将“环保讲堂”融入“党校课堂”,着力倡导和践行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扎实推进生态及绿色创建活动。
  ……
  从顶层到全面部署,全市上下构建起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全市8县(区)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及生态文明县(区)三级创建工作及绿色系列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5个、市级生态村850个;省级绿色学校40所,省级绿色社区8家,市级绿色学校65所;2个单位被表彰为先进集体。
  2020年,临沧市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为84.99%,满意度达94.81%,全市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与满意度稳步提升。

改善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屏障

        仰头见蓝、推窗见绿,空气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这是临沧市民的共同感受。这份切身的幸福感受,与监测数据相互印证。
  5年来,我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开展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不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群策群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从“控尘、控车、控烧、控排”四个方面着力,督促各县(区)政府和市级各职能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切实加大督查检查和问题整治力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手《临沧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今年1至6月,中心城市临翔区轻度污染天数7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微克 /立方米(标准为35微克 /立方米)。

  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
  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及时分析研判水环境形势,持续推进水质不稳定和不达标断面专项整治,按月分析研判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及时提醒、预警和督办。积极推行河(湖)长制,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行职责,推动河湖“清四乱”“河长清河行动”常抓不懈。今年1至6月,全市纳入监测的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22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Ⅲ类以上)达100%。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土壤污染现状,持续加强农用地安全;强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严控污染(疑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实施9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和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日常监管,推进重金属污染减排,逐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严防新增土壤污染。今年1至6月,全市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以及因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有力加强——
  草原禁牧面积213.27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432.76万亩,启动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项目,天然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87.26%,草原生态功能有效发挥。
  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6.2万亩。坚持保护优先,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7处,总面积451.97万亩,占临沧国土面积的12.7%,全市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重要风景资源、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激发生态活力赋能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抓环境保护就是抓经济建设。
  打好“生态牌”、念好“生态经”,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森林临沧”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临沧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
  5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5.75万亩,完成造林305.31万亩、森林抚育40.81万亩,义务植树3303.32万株。森林面积达248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2%,森林蓄积量1.17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呈现量质齐增的良好局面。
  “十三五”末,临沧坚果种植面积262.77万亩,占全球的50%以上;产量4万吨,占全省的40%;产值20亿元。核桃种植面积800.39万亩,产量51万吨,占全省的30%,占全国的11%,产值71.4亿元,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核桃产区。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我市着力扶持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率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草企业,加强林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企业产出效益。目前,全市共有涉林企业23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3户,市级龙头企业18户;林农专业合作社552个,加入农户102943户,经营林地面积55.77万亩。全市林草总产值、农村常住居民林业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3.7亿元、6735元。林草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
  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澜沧江流域保护发展四大工程。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95.99亿元,其中,绿色能源工程完成投资21.98亿元;绿色食品工程完成投资31.16亿元;健康生活目的地工程完成投资128.32亿元;澜沧江流域保护发展工程完成投资14.53亿元。
  践行生态优先,矢志绿色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细数来路的点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深刻改变着临沧,扮靓着临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