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探索规划家乡新路径
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足
临翔区探索规划家乡新路径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承恩) 今年以来,临翔区聚焦巩固扩大“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回应广大基层群众新期盼,以规划成果的“推陈出新”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局。
瞄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任务,立足在“三个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一盘棋”规划5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50个精品示范村、200个美丽村庄,并根据乡村基础条件、产业条件、区位优势等发展变化情况,精准组织调整村庄规划定位,着力在推动家乡规划与新形势新任务“无缝对接”,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随着墨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邦东乡邦东村紧紧抓住“末端”变“前沿”的机遇,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依托昔归茶独特的资源优势,调整“以茶兴旅”发展的定位,规划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茶养康居半山酒店、云海观景台等。
围绕“产、村、人”三大要素,聚焦更加突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组织各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增加规划内容,逐步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凤翔街道石房村围绕提升“村味、村居、村趣、村礼、村节、村美”六大体验增加规划内容,规划建设了集蔬菜制画体验、生态花果采摘、民族风情领略、乡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依托综合交通显著改善为临翔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广泛发动具备一定发展条件的村,顺势而为扩大各类规划规模,以提升乡村竞争力。马台乡唐家村依托澜沧江沿岸经济带的建设,及时调整甜笋产业规划,将种植规模扩大至3万亩,全村2021年甜龙竹产值突破500万元,甜笋种植户户均增收2万元。
营造让村民“留得住乡愁”、使旅游者“记得住乡愁”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博尚镇永和村立足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风貌提升,围绕“乡愁古韵、诗意永和”的规划主线,修缮提升老式砖木建筑,着力把老旧房屋打造成为冷饮、咖啡、简餐等经营场所,打造“文化深、古村美、产业兴、人气旺”的观光体验型乡村振兴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