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锦绣

刊发时间:2021-10-10 A3版  作者:  杨家彬

一树锦绣
□ 杨家彬

  (上接第9146期)
  
  我需要再一次对茶祖进行最为虔敬的拜访。因为,体验整个人都是被放空的感觉一直让我心神不宁。
  这是一条改造过的离县城仅为56公里的盘山公路。但改造一词在这条并不遥远的香竹箐行程中,总显得不尽人意。因为它需要驾驶者具有精确的路面宽度的目测能力,以及乘车者的巨大忍吐能力。当然,世上通往朝圣的路,恐怕没有一条一马平川的大道。还好,三月的香竹箐用它最养眼的风景,驱散了路途中的各种不适。因为路边的樱花正在以迫不及待地方式展现它在这个季节最艳丽的色彩。
  可是,时间在它的另一个层面又展示了它的短暂性。半月后我的再一次拜访,时光的短暂性体现在了柔和的绿叶上,已将马路两边璀璨的樱花悄无声息地抹去,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无论半月前的仓促拜访还是现在有人陪同,我都聆听不到茶祖的呼吸和心跳。因为我不能近距离看到它叶面纹路的走向,和与大地纵横交错的根系。它的肉身和灵魂已囿于栅栏和围墙之内,变得遥不可及,并且已被虔诚的人们用供奉、祭祀和膜拜的方式将它请上了神坛,以至午后的阳光下还萦绕着香坛里的清烟。这丝丝缕缕的青烟来自远方赶来的零星茶商,和慕名前来将它作为茶的始祖的祭拜者。
  午后的太阳悄无声息地越过了茶祖的树梢,日影斜长。时光的指针在茶祖斜长的影子上止步不前。虽然,岁月的沧桑已将横卧在树荫下的指针,变得锈蚀斑斑而失去了原有的银色光芒,但丝毫不影响茶祖的生机盎然和枝繁叶茂。站在这儿,总会让你想象3200年的漫长时光。在遥远的商周,甚至更遥远的年代,在澜沧江西南岸,那个婴儿的后代已经在香竹箐这个偏僻的地方进行生产活动了。或许他们已将那粒种子繁衍的后代驯化后作为药物或饮品,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那些远古的土著民族究竟是今天的彝族、拉祜族、布朗族,或是其他什么民族栽培的几千年的茶祖,我们无法考证。同时,我们也找不到几千年来记录茶祖的只字片语。充当解说员的乐勖培镇长告诉我说,镇里已经着手建立村史工作。
  村里不止一棵3200年的大茶树。在茶祖围墙外的右下角,就有两棵1000多年的大茶树。村支书王正春说,他们村头曾有过一棵比茶祖还要年长的树,后来被火烧了。可是,村里65岁的韩老汉却否定了他的说法。韩老汉说,村头那棵大茶树的年龄并没有茶祖老,但村旁小河边的半山坡上有一棵超过茶祖年龄的大茶树,比茶祖年龄还要大许多的大茶树。那是一棵老到空了心的大茶树,空洞的树心可以装得下两个壮汉。他记得在他小时候被村里人当作煮饭的柴火给砍伐了。
  六
  我随身携带的两饼普洱茶经不住时间的蚕食,几天后便弹尽粮绝。在这个以生产红茶和喝绿茶为主的城市,要找到一饼适合自己口味的普洱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至每天我会去那些开门营业的茶铺里,寻找适合我口味的普洱茶。无论生普、熟普、古树茶和红茶,几乎被我翻了个底儿朝天。事实上,如今这座城市不仅茶铺多,城郊还有一个装得下众多商铺的茶城。只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茶铺门脸粘贴的告示已被三月的风扯成了碎片,而商铺的门仍旧紧闭着。在茶城一家开门不久的茶铺里,热心的老板娘用两款不错的本地古树茶,给我灌了一肚子茶水后告诉我说,有个叫杨龙的人,家里藏有许多年限较长的古树茶,但他家不开茶铺,若要喝茶或购茶,可以去他家找他。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在熟人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城郊杨龙的家。这个据说在这座城市将古树茶做得最大的人,并没有给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客人半点面子。他的家人说,他在午睡。带我们来的人跟杨龙关系不错,他从杨龙家人手中接过茶室的钥匙,领着我们走过恢宏壮观的回廊进入茶室。茶室大得几乎占据了整幢房子的面积。窗外,一条小溪从山谷哗哗流来穿过偌大的庭院。他家的庭院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谷谷底。庭院里,小桥流水,茶花吐艳;目光所及,则是一片移栽而来的古茶树;一只鹭鸶越过门前扑腾着翅膀落在古茶树上。我蓦地想起杜甫的一句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茶室里除了一张可以围坐十几人的茶桌和一些古旧的家具,以及零零星星等待品尝的茶饼外,精致的神龛供奉着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和一幅精美的茶祖照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神龛,或置于家里或置于心中。而神龛里供奉的神则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天神、地神、山神、河神、海神,树神,动物之神、宗教和政治信仰之神、被神化的古代英雄和现代英雄、传说中的人物之神,爱神等等诸如此类。
  杨龙并没有让我们多等,他起床后直奔茶室,便开始娴熟自如地烧水泡茶。他专营平和村的古树茶。他的老家是平和村,离县城和他现在的家并不远。他给我们泡的就是平和龙珠古树茶。他给他制作的茶起了个与他的茶一样韵味十足的名字——平和记忆。茶的名字并没有让他失望,瞬间便将平和记忆表现得淋漓尽致:茶气氤氲,入口温润柔和,满口甘甜。这是我几天来第二次喝到的凤庆古树茶的味道,与第一次在热情的老板娘的茶铺里喝过的茶,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别。而杨龙制作的茶与那棵3200年的茶祖是两个不同的乡镇,但两个乡镇相互接壤。我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茶味是否存在差异?杨龙告诉我说味道相差不大。
  杨龙是一个健谈的人。对于古树茶的谈论,他有着一套令人折服且与众不同的制作经验和理论,这套经验和理论并不逊色于茶界的某些学者和专家。他言之凿凿而非空洞的夸夸其谈,更不是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而附庸风雅。他领着我们在偌大的庭院,确切说是在山谷里,观看一片从山中移栽而来的、濒临危亡的古茶树,和山谷中他的制茶车间里自2006年以来每年收藏的、堆积如山的藏茶。他沉迷于古树茶的拯救、制作和收藏,是一个近乎茶痴的人。为了拯救、制作和收藏古树茶,他倾其所有,以至许多时候让他捉襟见肘。他说,时下人们对茶的消费观念已从人工繁殖的台地茶转向了传统栽培的台地茶。而人工繁殖的台地茶与传统栽培的台地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年前,茶农为了提高茶叶产量以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便将农药和化肥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茶农响应政府的推广将传统的茶叶种植改为无性系繁殖,为了建造高优质茶园又将大量的古茶树连根挖掘,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种生长素的出现让茶农们欣喜若狂:一夜之间长出又肥又壮的茶芽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可是,产量的剧增和市场的萎缩背道而驰。因为人们消费的理念已转向那些有机生态的、传统种植的茶叶。
  我忽然想起清明前的一天傍晚,我在城市的后山见一位掉光牙齿的老者在卖刚采摘的新鲜茶叶。我问他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他满脸怒气地指着对面已变得模糊不清的山峦说:你瞧,那是“美女山”,原来山上长着腰粗的古茶树,可是,后来被人连根挖了;你知道用什么挖的?是突突的推土机,说是要建高产优质茶园。你说,哪儿还有什么古茶树!
  杨龙的茶室里,他又换了一泡2006年的平和古树茶。三月的春光似乎闻到了室内茶气的陈香,从门窗的罅隙蜂拥而至,宛如一群悄无声息的听众。他说做出一款好茶,首先要有上好的原料,有了上好原料,还要有上好的制作工艺,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做出绝佳的好茶。而我们不仅有悠久的做茶历史,还有一些能生产出好茶的古茶树;香竹箐那棵3200年的茶祖就足以说明我们祖先的种茶历史。上好的茶树不仅需要土壤、温度、湿度、海拔,以及充沛的阳光,而且还需要漫长时间的生长,如同需要时间不断陈化的普洱茶。
  我问他是否喝过茶祖茶时,他并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越过木制雕花的门窗,看着庭院里的那些古茶树一声不吭。
  (未完待续

返回
2024年05月15日  第914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一树锦绣

刊发时间:2021-10-10 A3版  作者:  杨家彬 【字体:大 中 小】

一树锦绣
□ 杨家彬

  (上接第9146期)
  
  我需要再一次对茶祖进行最为虔敬的拜访。因为,体验整个人都是被放空的感觉一直让我心神不宁。
  这是一条改造过的离县城仅为56公里的盘山公路。但改造一词在这条并不遥远的香竹箐行程中,总显得不尽人意。因为它需要驾驶者具有精确的路面宽度的目测能力,以及乘车者的巨大忍吐能力。当然,世上通往朝圣的路,恐怕没有一条一马平川的大道。还好,三月的香竹箐用它最养眼的风景,驱散了路途中的各种不适。因为路边的樱花正在以迫不及待地方式展现它在这个季节最艳丽的色彩。
  可是,时间在它的另一个层面又展示了它的短暂性。半月后我的再一次拜访,时光的短暂性体现在了柔和的绿叶上,已将马路两边璀璨的樱花悄无声息地抹去,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无论半月前的仓促拜访还是现在有人陪同,我都聆听不到茶祖的呼吸和心跳。因为我不能近距离看到它叶面纹路的走向,和与大地纵横交错的根系。它的肉身和灵魂已囿于栅栏和围墙之内,变得遥不可及,并且已被虔诚的人们用供奉、祭祀和膜拜的方式将它请上了神坛,以至午后的阳光下还萦绕着香坛里的清烟。这丝丝缕缕的青烟来自远方赶来的零星茶商,和慕名前来将它作为茶的始祖的祭拜者。
  午后的太阳悄无声息地越过了茶祖的树梢,日影斜长。时光的指针在茶祖斜长的影子上止步不前。虽然,岁月的沧桑已将横卧在树荫下的指针,变得锈蚀斑斑而失去了原有的银色光芒,但丝毫不影响茶祖的生机盎然和枝繁叶茂。站在这儿,总会让你想象3200年的漫长时光。在遥远的商周,甚至更遥远的年代,在澜沧江西南岸,那个婴儿的后代已经在香竹箐这个偏僻的地方进行生产活动了。或许他们已将那粒种子繁衍的后代驯化后作为药物或饮品,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那些远古的土著民族究竟是今天的彝族、拉祜族、布朗族,或是其他什么民族栽培的几千年的茶祖,我们无法考证。同时,我们也找不到几千年来记录茶祖的只字片语。充当解说员的乐勖培镇长告诉我说,镇里已经着手建立村史工作。
  村里不止一棵3200年的大茶树。在茶祖围墙外的右下角,就有两棵1000多年的大茶树。村支书王正春说,他们村头曾有过一棵比茶祖还要年长的树,后来被火烧了。可是,村里65岁的韩老汉却否定了他的说法。韩老汉说,村头那棵大茶树的年龄并没有茶祖老,但村旁小河边的半山坡上有一棵超过茶祖年龄的大茶树,比茶祖年龄还要大许多的大茶树。那是一棵老到空了心的大茶树,空洞的树心可以装得下两个壮汉。他记得在他小时候被村里人当作煮饭的柴火给砍伐了。
  六
  我随身携带的两饼普洱茶经不住时间的蚕食,几天后便弹尽粮绝。在这个以生产红茶和喝绿茶为主的城市,要找到一饼适合自己口味的普洱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至每天我会去那些开门营业的茶铺里,寻找适合我口味的普洱茶。无论生普、熟普、古树茶和红茶,几乎被我翻了个底儿朝天。事实上,如今这座城市不仅茶铺多,城郊还有一个装得下众多商铺的茶城。只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茶铺门脸粘贴的告示已被三月的风扯成了碎片,而商铺的门仍旧紧闭着。在茶城一家开门不久的茶铺里,热心的老板娘用两款不错的本地古树茶,给我灌了一肚子茶水后告诉我说,有个叫杨龙的人,家里藏有许多年限较长的古树茶,但他家不开茶铺,若要喝茶或购茶,可以去他家找他。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在熟人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城郊杨龙的家。这个据说在这座城市将古树茶做得最大的人,并没有给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客人半点面子。他的家人说,他在午睡。带我们来的人跟杨龙关系不错,他从杨龙家人手中接过茶室的钥匙,领着我们走过恢宏壮观的回廊进入茶室。茶室大得几乎占据了整幢房子的面积。窗外,一条小溪从山谷哗哗流来穿过偌大的庭院。他家的庭院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谷谷底。庭院里,小桥流水,茶花吐艳;目光所及,则是一片移栽而来的古茶树;一只鹭鸶越过门前扑腾着翅膀落在古茶树上。我蓦地想起杜甫的一句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茶室里除了一张可以围坐十几人的茶桌和一些古旧的家具,以及零零星星等待品尝的茶饼外,精致的神龛供奉着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和一幅精美的茶祖照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神龛,或置于家里或置于心中。而神龛里供奉的神则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天神、地神、山神、河神、海神,树神,动物之神、宗教和政治信仰之神、被神化的古代英雄和现代英雄、传说中的人物之神,爱神等等诸如此类。
  杨龙并没有让我们多等,他起床后直奔茶室,便开始娴熟自如地烧水泡茶。他专营平和村的古树茶。他的老家是平和村,离县城和他现在的家并不远。他给我们泡的就是平和龙珠古树茶。他给他制作的茶起了个与他的茶一样韵味十足的名字——平和记忆。茶的名字并没有让他失望,瞬间便将平和记忆表现得淋漓尽致:茶气氤氲,入口温润柔和,满口甘甜。这是我几天来第二次喝到的凤庆古树茶的味道,与第一次在热情的老板娘的茶铺里喝过的茶,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别。而杨龙制作的茶与那棵3200年的茶祖是两个不同的乡镇,但两个乡镇相互接壤。我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茶味是否存在差异?杨龙告诉我说味道相差不大。
  杨龙是一个健谈的人。对于古树茶的谈论,他有着一套令人折服且与众不同的制作经验和理论,这套经验和理论并不逊色于茶界的某些学者和专家。他言之凿凿而非空洞的夸夸其谈,更不是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而附庸风雅。他领着我们在偌大的庭院,确切说是在山谷里,观看一片从山中移栽而来的、濒临危亡的古茶树,和山谷中他的制茶车间里自2006年以来每年收藏的、堆积如山的藏茶。他沉迷于古树茶的拯救、制作和收藏,是一个近乎茶痴的人。为了拯救、制作和收藏古树茶,他倾其所有,以至许多时候让他捉襟见肘。他说,时下人们对茶的消费观念已从人工繁殖的台地茶转向了传统栽培的台地茶。而人工繁殖的台地茶与传统栽培的台地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年前,茶农为了提高茶叶产量以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便将农药和化肥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茶农响应政府的推广将传统的茶叶种植改为无性系繁殖,为了建造高优质茶园又将大量的古茶树连根挖掘,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种生长素的出现让茶农们欣喜若狂:一夜之间长出又肥又壮的茶芽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可是,产量的剧增和市场的萎缩背道而驰。因为人们消费的理念已转向那些有机生态的、传统种植的茶叶。
  我忽然想起清明前的一天傍晚,我在城市的后山见一位掉光牙齿的老者在卖刚采摘的新鲜茶叶。我问他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他满脸怒气地指着对面已变得模糊不清的山峦说:你瞧,那是“美女山”,原来山上长着腰粗的古茶树,可是,后来被人连根挖了;你知道用什么挖的?是突突的推土机,说是要建高产优质茶园。你说,哪儿还有什么古茶树!
  杨龙的茶室里,他又换了一泡2006年的平和古树茶。三月的春光似乎闻到了室内茶气的陈香,从门窗的罅隙蜂拥而至,宛如一群悄无声息的听众。他说做出一款好茶,首先要有上好的原料,有了上好原料,还要有上好的制作工艺,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做出绝佳的好茶。而我们不仅有悠久的做茶历史,还有一些能生产出好茶的古茶树;香竹箐那棵3200年的茶祖就足以说明我们祖先的种茶历史。上好的茶树不仅需要土壤、温度、湿度、海拔,以及充沛的阳光,而且还需要漫长时间的生长,如同需要时间不断陈化的普洱茶。
  我问他是否喝过茶祖茶时,他并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越过木制雕花的门窗,看着庭院里的那些古茶树一声不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