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咬之痒

刊发时间:2021-10-10 A3版  作者:刘小雅

小咬之痒
□  刘小雅

  今年八月,我去上海旅行,平生第一次遇见一种叫小咬的虫子。
  此前,在云南生活四十多年的我并不知小咬为何物,只知道每逢夏秋之季,叮人咬人的大多是蚊子。蚊子很讨人嫌,白天不知躲在什么犄角旮旯里,无影无踪。到了晚上,倦意袭来,关灯入睡时,它却哼着歌出来觅食了,吵得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若被它叮一口,立马就是一个包,几天才会消退。不过蚊子虽然讨嫌,却还是有点江湖道义的,发现可口的食物,进攻之前必然要“嗡嗡嗡”地扇着翅膀,提醒人“我来了”,给人留下反击的余地,只要眼疾手快,往往一巴掌就能把它灭了。
  小咬就不一样了,行动之敏捷、踪迹之难觅、下口之凶狠,绝非区区蚊子能比。这次上海之行,我深深领教了这个比蚊子可恶十倍还不止的坏家伙。
  八月的上海气温虽高,但绝无云南的干燥,每一口呼吸都是湿润的,这样的天气当然是要穿裙子的。朋友说带我去常德公寓,看看张爱玲曾经住过的地方,我非常欢喜。
  沉迷过张爱玲的文字,美而悲凉:“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布满了虱子”……就是这样直白又真切的语言,一眼就看透了生活的里子,一语就道出了人世的悲欢。在她的文字里,仿佛遇见了未曾谋面的知己。如今,竟有机会去看看她当年的居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我和朋友来到地下车库,打算驱车前往。就在拉开车门的一刻,我忽觉右手腕上一阵刺痛,如针尖扎入肌肤。第一反应就是用左手一拍,打开手心一看,我拍了个寂寞。
  “怎么?”朋友不解地问。
  “我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
  “不会吧,没看见周围有什么虫子呀。”
  我也没看见,手腕却已经凸起一个小包,奇痒无比,令人忍不住用力抓挠。不想一抓之下,小包随即变硬变大,忽而红肿成一大块,用手触摸,如同触到高烧的滚烫的额头。
  “别挠别挠!”朋友连声制止,可惜晚了,这种痒甚于蚊子叮咬的数倍,痒到骨髓,痒进心脏,痒入发梢,痒得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只能不管不顾拼命抓挠,直到抓破。似乎只有抓破的痛感才可以掩盖这让人心乱如麻的痒。朋友忙去药店买了一盒清凉油,帮我在手腕上均匀涂抹了一层,一时似乎也难缓解。心想若是继续这样油煎火燎地抓挠,恐怕吓到朋友,也怕被人嫌弃太过矫情,便咬牙强忍住。几分钟后,大概是清凉油起了作用,腕上的肿块虽然没有消退,痛痒的感觉倒是减轻了一些。尤其想到可以去常德公寓,如此难忍的痒也就忍下去了。
  我们顺利来到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赫然在目。听说常德路是上海最嗲的马路,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写道:“张爱玲的家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抬头细看,果然如此。这幢建筑依地形而造,平面呈“凹”形,张爱玲曾在公寓601室生活了五年左右。
  我站在门前的人行道上,静静看着紧闭的大门,多希望那张只在画报里见过的不驯的脸庞能出现在眼前。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听见楼上传来隐隐的高跟鞋的声响,看见裹着旗袍的身段款款行来,那张脸上描着高挑的细眉,艳丽的红唇轻轻抿着,嘴角挑着一丝对世俗不屑的笑……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大门真的开了,一个外卖小哥从楼道里匆忙跑出来,奔向停靠在路边的电动车,随即冲进滚滚车流,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我的思绪不得不回到现实。
  常德公寓如今是私人住宅,不对外开放,我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望楼兴叹。正待转身离去,却见一楼有一家咖啡书店,正在营业。从窗外望进去,满目都是张爱玲的书籍,心中惊喜,虽然不能从一墙一物去感受她当年的生活,但有这样一个以她为主题的书店,好歹也能排解人追念而不得的心绪。走进店里,空调带来的凉爽令身体无比舒适,怀旧且小资的调调让人的思绪轻易就飘进她笔下那些悲凉的故事里。
  点了一杯倾城之恋。朦胧的磨砂玻璃里,诱人的粉色包裹着透亮的碎冰,不知杯中是樱桃的香浓、蜜桃的甜美,还是红柚的清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白流苏那一低头的温柔,美得不近情理,恰似这一杯浓得化不开得果饮。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理应斯斯文文啜饮,在无尽的想象中慢慢享受这杯夏日的冰凉。可是,手腕上被叮咬之处却在此刻大煞风景的痒了起来。周围的人要么沉浸在书页里,要么浅浅啜一口咖啡,我只好悄悄把右手放到桌下,用左手轻轻抓一抓。不抓还好,一抓之下,手腕愈发刺痒难耐,轻轻地抓挠已经难解奇痒,反而变成火上浇油。实在顾不得什么形象了,我咬着牙拼命一阵狂抓,眼角悄悄地瞟着四周,只希望没人发现我这奇怪的举动。当我瞟向吧台的时候,不幸与服务生的目光一个对撞,在服务生异样的神情里,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脸一下子热了起来。对坐的朋友愣了一下,立即善解人意地拿出清凉油,又替我仔细擦了几遍,好半天,奇痒才渐渐平复。
  朋友也很纳闷,小咬为何不叮旁人只和我死缠烂打?想了半天,我只想到一个理由:因为小咬平日吃惯了“海鲜”,如今遇见不远千里从云南来的“山珍”,当然是要大快朵颐。后面的行程一直被小咬纠缠不休,古猗园的莲池边,南翔小笼的老店里,毛泽东故居的八角亭,被它咬了多少口都数不清。回昆半月有余,红肿的腿脚仍未痊愈。每天用盐水冲洗,碘伏消毒,涂抹药膏,痛痒渐渐消退了一些,我也不再抱怨那种名叫小咬的家伙了。毕竟,它让寡闻的我见识了世上还有一种叫小咬的虫子,让我亲历了一次被奇痒折磨的旅行,也让我意外找到了疗愈生活之痒的解药:把余生的每一天,都活成新的一天。
  也许将来某一天,当我变成一个慈祥的老太太,说不定可以在黄昏乘凉的时候,看着飞来飞去的蚊虫,回想起今日的时光,会笑着给身边的孩子们说说关于我和小咬的故事,唠叨一下有趣的人生。

返回
2024年05月15日  第914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小咬之痒

刊发时间:2021-10-10 A3版  作者:刘小雅 【字体:大 中 小】

小咬之痒
□  刘小雅

  今年八月,我去上海旅行,平生第一次遇见一种叫小咬的虫子。
  此前,在云南生活四十多年的我并不知小咬为何物,只知道每逢夏秋之季,叮人咬人的大多是蚊子。蚊子很讨人嫌,白天不知躲在什么犄角旮旯里,无影无踪。到了晚上,倦意袭来,关灯入睡时,它却哼着歌出来觅食了,吵得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若被它叮一口,立马就是一个包,几天才会消退。不过蚊子虽然讨嫌,却还是有点江湖道义的,发现可口的食物,进攻之前必然要“嗡嗡嗡”地扇着翅膀,提醒人“我来了”,给人留下反击的余地,只要眼疾手快,往往一巴掌就能把它灭了。
  小咬就不一样了,行动之敏捷、踪迹之难觅、下口之凶狠,绝非区区蚊子能比。这次上海之行,我深深领教了这个比蚊子可恶十倍还不止的坏家伙。
  八月的上海气温虽高,但绝无云南的干燥,每一口呼吸都是湿润的,这样的天气当然是要穿裙子的。朋友说带我去常德公寓,看看张爱玲曾经住过的地方,我非常欢喜。
  沉迷过张爱玲的文字,美而悲凉:“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布满了虱子”……就是这样直白又真切的语言,一眼就看透了生活的里子,一语就道出了人世的悲欢。在她的文字里,仿佛遇见了未曾谋面的知己。如今,竟有机会去看看她当年的居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我和朋友来到地下车库,打算驱车前往。就在拉开车门的一刻,我忽觉右手腕上一阵刺痛,如针尖扎入肌肤。第一反应就是用左手一拍,打开手心一看,我拍了个寂寞。
  “怎么?”朋友不解地问。
  “我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
  “不会吧,没看见周围有什么虫子呀。”
  我也没看见,手腕却已经凸起一个小包,奇痒无比,令人忍不住用力抓挠。不想一抓之下,小包随即变硬变大,忽而红肿成一大块,用手触摸,如同触到高烧的滚烫的额头。
  “别挠别挠!”朋友连声制止,可惜晚了,这种痒甚于蚊子叮咬的数倍,痒到骨髓,痒进心脏,痒入发梢,痒得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只能不管不顾拼命抓挠,直到抓破。似乎只有抓破的痛感才可以掩盖这让人心乱如麻的痒。朋友忙去药店买了一盒清凉油,帮我在手腕上均匀涂抹了一层,一时似乎也难缓解。心想若是继续这样油煎火燎地抓挠,恐怕吓到朋友,也怕被人嫌弃太过矫情,便咬牙强忍住。几分钟后,大概是清凉油起了作用,腕上的肿块虽然没有消退,痛痒的感觉倒是减轻了一些。尤其想到可以去常德公寓,如此难忍的痒也就忍下去了。
  我们顺利来到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赫然在目。听说常德路是上海最嗲的马路,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写道:“张爱玲的家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抬头细看,果然如此。这幢建筑依地形而造,平面呈“凹”形,张爱玲曾在公寓601室生活了五年左右。
  我站在门前的人行道上,静静看着紧闭的大门,多希望那张只在画报里见过的不驯的脸庞能出现在眼前。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听见楼上传来隐隐的高跟鞋的声响,看见裹着旗袍的身段款款行来,那张脸上描着高挑的细眉,艳丽的红唇轻轻抿着,嘴角挑着一丝对世俗不屑的笑……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大门真的开了,一个外卖小哥从楼道里匆忙跑出来,奔向停靠在路边的电动车,随即冲进滚滚车流,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我的思绪不得不回到现实。
  常德公寓如今是私人住宅,不对外开放,我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望楼兴叹。正待转身离去,却见一楼有一家咖啡书店,正在营业。从窗外望进去,满目都是张爱玲的书籍,心中惊喜,虽然不能从一墙一物去感受她当年的生活,但有这样一个以她为主题的书店,好歹也能排解人追念而不得的心绪。走进店里,空调带来的凉爽令身体无比舒适,怀旧且小资的调调让人的思绪轻易就飘进她笔下那些悲凉的故事里。
  点了一杯倾城之恋。朦胧的磨砂玻璃里,诱人的粉色包裹着透亮的碎冰,不知杯中是樱桃的香浓、蜜桃的甜美,还是红柚的清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白流苏那一低头的温柔,美得不近情理,恰似这一杯浓得化不开得果饮。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理应斯斯文文啜饮,在无尽的想象中慢慢享受这杯夏日的冰凉。可是,手腕上被叮咬之处却在此刻大煞风景的痒了起来。周围的人要么沉浸在书页里,要么浅浅啜一口咖啡,我只好悄悄把右手放到桌下,用左手轻轻抓一抓。不抓还好,一抓之下,手腕愈发刺痒难耐,轻轻地抓挠已经难解奇痒,反而变成火上浇油。实在顾不得什么形象了,我咬着牙拼命一阵狂抓,眼角悄悄地瞟着四周,只希望没人发现我这奇怪的举动。当我瞟向吧台的时候,不幸与服务生的目光一个对撞,在服务生异样的神情里,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脸一下子热了起来。对坐的朋友愣了一下,立即善解人意地拿出清凉油,又替我仔细擦了几遍,好半天,奇痒才渐渐平复。
  朋友也很纳闷,小咬为何不叮旁人只和我死缠烂打?想了半天,我只想到一个理由:因为小咬平日吃惯了“海鲜”,如今遇见不远千里从云南来的“山珍”,当然是要大快朵颐。后面的行程一直被小咬纠缠不休,古猗园的莲池边,南翔小笼的老店里,毛泽东故居的八角亭,被它咬了多少口都数不清。回昆半月有余,红肿的腿脚仍未痊愈。每天用盐水冲洗,碘伏消毒,涂抹药膏,痛痒渐渐消退了一些,我也不再抱怨那种名叫小咬的家伙了。毕竟,它让寡闻的我见识了世上还有一种叫小咬的虫子,让我亲历了一次被奇痒折磨的旅行,也让我意外找到了疗愈生活之痒的解药:把余生的每一天,都活成新的一天。
  也许将来某一天,当我变成一个慈祥的老太太,说不定可以在黄昏乘凉的时候,看着飞来飞去的蚊虫,回想起今日的时光,会笑着给身边的孩子们说说关于我和小咬的故事,唠叨一下有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