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刊发时间:2022-01-16 A3版  作者:施泽俊

  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记得我60岁生日的场景。
  那一晚,像往常一样,我准备去上晚自习,突然,几名学生走进办公室,把我从办公室扶进教室。只见黑板上写着“祝老师生日快乐”几个大字,还有一个蛋糕显眼地摆在桌上。
  学生们看到我走进来后,整齐地站起来鼓掌,大声说:“老师,生日快乐”,并唱起了生日歌。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我才突然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忘记了,学生们却一直记在心里。热泪禁不住从眼眶流出,模糊了双眼。我知道,这是学生们对我从教40年的肯定。
  我曾经和他们一样,是一个懵懂少年。
  1957年我出生在云县涌宝镇一个叫南陡河的农民家庭里,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都很困难,祖辈们以农为生,靠在土地上劳作维持生活。
  9岁那年,我的父母,坚持送我到4公里外的涌宝完小读书。我不明白,可以帮助家里做农活的我,为什么要去上学。我当时不知道读书能改变生活和命运,只是觉得读书可能比干农活轻松,外面的世界也许会很精彩。多年以后,我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读书的过程尤为艰辛,我曾多次打退堂鼓。我的启蒙老师——杨勤陶老师,一次不经意的举动,让我有了“长大后成为她那样的人”的梦想。那时候为了取暖,冬天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个小火盆,里面放火炭,边取暖边听课学习。有一天,我忙着赶路,没有带火盆。由于只穿着单衣,鞋子也不保暖,冷得我全身发抖,只能不停摆动身子搓手取暖。杨老师看到我非常冷,就把自己的火盆放在我的座位旁边,让我取暖,安心学习。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也是在那一瞬间,我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
  老师的那“一盆火”,一直激励我,特别是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那“一盆火”,伴我熬过漫长的冬夜、生活的困苦;那“一盆火”,帮我穿云拔雾,指引我向未知的方向前行;那“一盆火”,激励我顺利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75年,我从涌宝中学毕业,怀揣教师梦,考入临沧师范。
  1977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县晓街乡万佑学区万佑完小,开始我的教师生涯。那时,国家开始重视教育,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学,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学生不多,好几个学生年龄都比我大,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学方式很难统一。我深知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决心,所以不敢怠慢,认真备课,细心讲解,给他们灌输知识的重要性,生怕讲解不到位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路。随后,我先后在云县晓街、后箐、涌宝等乡镇的山村小学教书,把我的青春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也见证了知识改变了山村孩子的命运,一大批山村孩子从山里走出去,成为建设家乡的中流砥柱。
  在我工作过的很多山村小学,很多都是一师一校,白天有学生,晚上就只有教师守校,不仅教学环境差,还要面临精神上的孤寂,然而,山村孩子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迫切向往,时常鞭策我,不能怠慢,不负韶华。
  1988年,因工作需要,我和妻子到涌宝毛稗田小学任教。毛稗田小学属于木瓜河村委会,这里村民较多,民风淳朴,很重视教育。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里的教学环境较差,校舍建在一座小山头上,有三间校舍,都很破烂,周围没有围墙,学生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百废待兴,筹集资金很难。当我把修缮校舍的想法跟附近的村民交流的时候,村民们十分赞许。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环境,村民们自发到河里搬运沙子、取石子,学生们也七手八脚地来帮忙。经过师生和村民的齐心努力,学校的围墙建成了,校舍也得到修缮,我和妻子也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抽空进行绿化校园。至今,这些围墙依然屹立不倒,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字迹至今依稀可见。
  不仅校舍差,由于师资缺乏,毛稗田小学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好多年没有人考上初中。为改变这样的局面,我和妻子倾尽所能,把我们积累的所有教学经验拿出来,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那一年,这个小学破天荒的有8名学生考上初中。村民们见到我就说:“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都放心,不用考虑孩子转学了”,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我都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些话语不断汇聚成我教书育人的干劲和动力。
  让我想不到的是,也是在我到这所小学的第一年,这里的一位学生考上初中,随后一路考入北京大学读博士,如今在上海知名高校任教。一次,他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我能从涌宝这个小地方走到上海,你对我的启蒙很重要,谢谢你!”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当初我是怎样引导他、教育他、激励他。或许就像我当初被我的老师那不经意的“一盆火”激励一样,可能我的某一个举动、某一个善念、某一句话感动了他,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我最欣慰的是,那“一盆火”都有了传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班。
  如今,很多学生成长成才,一批批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做出不一样的贡献,他们在实现自己小梦想的同时也为祖国发展的大梦想添砖加瓦,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继续唱响新时代的幸福之歌。而我,继续为教育事业做绵薄之力。
  在梦里,我还经常听到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

返回
2024年05月18日  第924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刊发时间:2022-01-16 A3版  作者:施泽俊 【字体:大 中 小】

  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记得我60岁生日的场景。
  那一晚,像往常一样,我准备去上晚自习,突然,几名学生走进办公室,把我从办公室扶进教室。只见黑板上写着“祝老师生日快乐”几个大字,还有一个蛋糕显眼地摆在桌上。
  学生们看到我走进来后,整齐地站起来鼓掌,大声说:“老师,生日快乐”,并唱起了生日歌。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我才突然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忘记了,学生们却一直记在心里。热泪禁不住从眼眶流出,模糊了双眼。我知道,这是学生们对我从教40年的肯定。
  我曾经和他们一样,是一个懵懂少年。
  1957年我出生在云县涌宝镇一个叫南陡河的农民家庭里,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都很困难,祖辈们以农为生,靠在土地上劳作维持生活。
  9岁那年,我的父母,坚持送我到4公里外的涌宝完小读书。我不明白,可以帮助家里做农活的我,为什么要去上学。我当时不知道读书能改变生活和命运,只是觉得读书可能比干农活轻松,外面的世界也许会很精彩。多年以后,我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读书的过程尤为艰辛,我曾多次打退堂鼓。我的启蒙老师——杨勤陶老师,一次不经意的举动,让我有了“长大后成为她那样的人”的梦想。那时候为了取暖,冬天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个小火盆,里面放火炭,边取暖边听课学习。有一天,我忙着赶路,没有带火盆。由于只穿着单衣,鞋子也不保暖,冷得我全身发抖,只能不停摆动身子搓手取暖。杨老师看到我非常冷,就把自己的火盆放在我的座位旁边,让我取暖,安心学习。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也是在那一瞬间,我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
  老师的那“一盆火”,一直激励我,特别是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那“一盆火”,伴我熬过漫长的冬夜、生活的困苦;那“一盆火”,帮我穿云拔雾,指引我向未知的方向前行;那“一盆火”,激励我顺利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75年,我从涌宝中学毕业,怀揣教师梦,考入临沧师范。
  1977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县晓街乡万佑学区万佑完小,开始我的教师生涯。那时,国家开始重视教育,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学,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学生不多,好几个学生年龄都比我大,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学方式很难统一。我深知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决心,所以不敢怠慢,认真备课,细心讲解,给他们灌输知识的重要性,生怕讲解不到位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路。随后,我先后在云县晓街、后箐、涌宝等乡镇的山村小学教书,把我的青春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也见证了知识改变了山村孩子的命运,一大批山村孩子从山里走出去,成为建设家乡的中流砥柱。
  在我工作过的很多山村小学,很多都是一师一校,白天有学生,晚上就只有教师守校,不仅教学环境差,还要面临精神上的孤寂,然而,山村孩子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迫切向往,时常鞭策我,不能怠慢,不负韶华。
  1988年,因工作需要,我和妻子到涌宝毛稗田小学任教。毛稗田小学属于木瓜河村委会,这里村民较多,民风淳朴,很重视教育。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里的教学环境较差,校舍建在一座小山头上,有三间校舍,都很破烂,周围没有围墙,学生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百废待兴,筹集资金很难。当我把修缮校舍的想法跟附近的村民交流的时候,村民们十分赞许。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环境,村民们自发到河里搬运沙子、取石子,学生们也七手八脚地来帮忙。经过师生和村民的齐心努力,学校的围墙建成了,校舍也得到修缮,我和妻子也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抽空进行绿化校园。至今,这些围墙依然屹立不倒,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字迹至今依稀可见。
  不仅校舍差,由于师资缺乏,毛稗田小学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好多年没有人考上初中。为改变这样的局面,我和妻子倾尽所能,把我们积累的所有教学经验拿出来,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那一年,这个小学破天荒的有8名学生考上初中。村民们见到我就说:“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都放心,不用考虑孩子转学了”,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我都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些话语不断汇聚成我教书育人的干劲和动力。
  让我想不到的是,也是在我到这所小学的第一年,这里的一位学生考上初中,随后一路考入北京大学读博士,如今在上海知名高校任教。一次,他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我能从涌宝这个小地方走到上海,你对我的启蒙很重要,谢谢你!”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当初我是怎样引导他、教育他、激励他。或许就像我当初被我的老师那不经意的“一盆火”激励一样,可能我的某一个举动、某一个善念、某一句话感动了他,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我最欣慰的是,那“一盆火”都有了传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班。
  如今,很多学生成长成才,一批批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做出不一样的贡献,他们在实现自己小梦想的同时也为祖国发展的大梦想添砖加瓦,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继续唱响新时代的幸福之歌。而我,继续为教育事业做绵薄之力。
  在梦里,我还经常听到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