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下好“四步棋”

刊发时间:2022-04-04 A3版  作者:杨扬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要求。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笔者认为要在这变局中下好“四步棋”。
  下好“人才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要抓好本土人才培养。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产业工人培育推进农民职业化,举办农民职业化、农业经营、专业技术等培训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理念,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力度。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挑选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引进外来人才筑巢。健全柔性引才制度,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探索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整合、政府采购、平台建设等方式引进人才,用好已建成的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依托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等人才项目,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下好“产业棋”。没有产业的兴旺乡村振兴就是空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要实现产业振兴,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让产业路“多元化”。不断加快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依托挂钩帮扶单位资源与专业技术团队、科研院校、大型企业携手合作,借助先进技术成果,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产业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农产品“活起来”。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抖音、淘宝、微博等方式,开设线上直播活动,结合当地人文背景、地理条件、产品知识、历史典故等把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包装得独一无二销售到全国各地,开启乡村振兴的“淘宝路”,为产业振兴开拓销售渠道。要整合本地资源优势,让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整合好、利用好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产物等资源优势,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成分等实际情况,培植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农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下好“生态棋”。乡村振兴不仅要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还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群众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需要。生态建设让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先走一步,使环境美起来、村庄“靓”起来,是建设美丽家园最直观、最快见效的“手段”。只有充分将农户调动起来、制度建立起来、习惯培养起来,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靓”变为“时时美”。要建立制度,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共同参与,在群众中形成“既自扫门前雪,又管公共环境瓦上霜”的良好氛围。要保护生态,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环境容量,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弘扬乡村生态文化,传承发展森林文化,营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要就地取材,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完善村庄的现代生产生活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原生态”美丽村庄。
  下好“文化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千百年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厚,是农民生活和理念上最具典型的代表。下好“文化棋”为乡村振兴树立文明新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灵魂。要开展多种活动,树立文明新风尚。采取文艺演出、书画影展、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法规、健康安全宣传进村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好故事、好家风、好家训,通过宣扬慈善公婆、孝贤媳妇、和睦家庭、文明庭院等群众身边的典型,展现榜样力量,传承传统美德,让文明新风“吹进寻常百姓家”。要助力传统文化和新型文化有机结合,筑牢文化之魂。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群众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用活用好本土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切实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开来”。

返回
2024年05月09日  第932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乡村振兴要下好“四步棋”

刊发时间:2022-04-04 A3版  作者:杨扬 【字体:大 中 小】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要求。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笔者认为要在这变局中下好“四步棋”。
  下好“人才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要抓好本土人才培养。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产业工人培育推进农民职业化,举办农民职业化、农业经营、专业技术等培训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理念,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力度。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挑选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引进外来人才筑巢。健全柔性引才制度,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探索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整合、政府采购、平台建设等方式引进人才,用好已建成的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依托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等人才项目,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下好“产业棋”。没有产业的兴旺乡村振兴就是空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要实现产业振兴,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让产业路“多元化”。不断加快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依托挂钩帮扶单位资源与专业技术团队、科研院校、大型企业携手合作,借助先进技术成果,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产业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农产品“活起来”。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抖音、淘宝、微博等方式,开设线上直播活动,结合当地人文背景、地理条件、产品知识、历史典故等把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包装得独一无二销售到全国各地,开启乡村振兴的“淘宝路”,为产业振兴开拓销售渠道。要整合本地资源优势,让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整合好、利用好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产物等资源优势,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成分等实际情况,培植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农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下好“生态棋”。乡村振兴不仅要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还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群众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需要。生态建设让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先走一步,使环境美起来、村庄“靓”起来,是建设美丽家园最直观、最快见效的“手段”。只有充分将农户调动起来、制度建立起来、习惯培养起来,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靓”变为“时时美”。要建立制度,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共同参与,在群众中形成“既自扫门前雪,又管公共环境瓦上霜”的良好氛围。要保护生态,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环境容量,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弘扬乡村生态文化,传承发展森林文化,营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要就地取材,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完善村庄的现代生产生活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原生态”美丽村庄。
  下好“文化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千百年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厚,是农民生活和理念上最具典型的代表。下好“文化棋”为乡村振兴树立文明新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灵魂。要开展多种活动,树立文明新风尚。采取文艺演出、书画影展、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法规、健康安全宣传进村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好故事、好家风、好家训,通过宣扬慈善公婆、孝贤媳妇、和睦家庭、文明庭院等群众身边的典型,展现榜样力量,传承传统美德,让文明新风“吹进寻常百姓家”。要助力传统文化和新型文化有机结合,筑牢文化之魂。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群众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用活用好本土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切实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