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式好榜样”曾开庆
融媒体记者 张润芝 李艳美 石磊
临沧,有一个“张桂梅式好榜样”,他像一盏灯,从教38年中,照亮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一个又一个学生的心灵,他,就是临沧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曾开庆。
“我们私下尊称曾老师为‘常青树’,因为他是三尺讲台上的常青树。课上,曾老师以他独特的方式把握节奏,保证课堂效率。同时,他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我们拓宽知识,使得课堂丰富有趣。”说起自己的老师曾开庆,现就读于市一中高一(25)班的李蕙如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她说,曾老师不仅在学习上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生活中也会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他们,用最饱满的精神鼓励他们,用最甜美的笑容感染他们,是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引灯。
一份美好的师爱,可以成就孩子的未来。为此,曾开庆给自己的定位是:既要做好一名“经师”,更要做好一名“人师”。他认为,如果教学太功利,只是盯着学生的分数,学生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因此,他每周会利用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减轻高考的压力,用爱和陪伴鼓励他们不轻易放弃。
2021年,曾开庆发现自己带的高三(2)班和高三(4)班里有几位同学厌学英语,是英语偏科生。曾开庆没有放弃他们,面批面改他们的作业。日复一日,让孩子们重新燃起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这几位同学的高考英语成绩都达到了95分以上。
勇于承担、敢于负责是曾开庆的另一面。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曾开庆身上就有一股子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韧劲,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这股子韧劲不仅没有减少,而是随着岁月在不断叠加。
2017年,曾开庆在带高三(4)班和高三(6)班两个月后,临时接到学校的工作调整,让他接高三(19)班和高三(23)班。但19班在此前的期中考试中,5个学科,就有4个学科成绩闯了红线,压力巨大,更糟的是班里有几个学生比较顽皮,时常顶撞老师,随心所欲。
曾开庆凭着身上那股子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韧劲,给新来的班主任及各位任课老师出主意、想办法、抓配合,最终,问题迎刃而解,19班班风学风好转,学生们成绩也上去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老教师,曾开庆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过去10多年里,他与多位年轻教师“结对子”,成为师徒。在教学上,他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职责,尽量给予徒弟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促使年轻教师们在短时间内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曾开庆深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经常会在闲暇之余和徒弟们促膝长谈,互相取长补短,时刻保持自己的思想鲜活,教法常新。
日常教学之外,每年招生季,曾开庆还要回家乡凤庆县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而且是哪里难,他就去哪里。
10多年来,曾开庆跋山涉水、进村入户,走访了数百个贫困家庭。遇到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他时常会自掏腰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市一中2017届毕业生罗建芳,就是被曾老师及时伸出手“拉了一把”的学生。当年中考成绩公布后,就在罗建芳为选学校的问题所困扰时,曾开庆冒雨到罗建芳家走访,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他鼓励罗建芳报考市一中,也为她申请到了减免学费的名额,全家人终于舒了一口气。大学毕业后,罗建芳入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第三中学,成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我一直记得曾老师对我的教诲,一定要将这份对教育的热情传递下去。”罗建芳这只“不断线的风筝”,真正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帮助学生,从不盼望他们感激我一辈子,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曾开庆说,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他深深地感悟到教育的力量老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他的一生以及他的整个家庭。
连续五年来,曾开庆一直担任两个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对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年轻教师有时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患有痛风的曾开庆却从不轻易请假,仍带病坚持上课。“要用我的工作热情感召他们,引领他们面对困难不屈服,为梦想奋力拼搏。”曾开庆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他的言行赢得了青年教师的尊敬及学校领导的肯定。
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曾开庆38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学识素养、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影响着一批批学生、一个个同事。如今,曾经的20多名学生站到曾开庆身边,变成他的同事,成为市一中的新生力量,和他一起教书育人,共同演绎三尺讲台上的精彩人生。
曾开庆,是一个心中有爱的“送行者”,把他的学生送到各自遨游的“天际”,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默默欣喜;曾开庆,是一个胸怀责任的“坚守者”,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延续职业的坚守,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