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万物和谐共生绿色答卷

——双江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成效显著
刊发时间:2022-04-17 A1版  作者:王正强  陈德荣

融媒体记者    王正强     通讯员      陈德荣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林地面积达251.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73%,森林蓄积量1135.4万立方米,美丽山水间孕育着广袤的植被和绿色的森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2019年10月,双江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建设单位”称号,是目前中国17家森林履约示范单位之一。
  作为云南省首家获批的《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双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谱写了边疆多民族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新篇,交出了履约的双江答卷。
  民族同心    共筑绿色梦
  走进大浪坝林场,集中连片的10万多亩人工华山松林绿意润目,林区5座人工湖犹如明珠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浩瀚的森林中,构成了“群湖拥翠、浪影松涛”的迷人佳境。
  大浪坝林场始建于1960年8月,属国有林场,林场1962年引进华山松,种植成活后采取人工栽培和种子点播等方式广泛种植,仅用两年多时间双江人民完成了8万多亩的华山松造林任务,把曾经的荒山变为绿洲,为子孙后代创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大浪坝林场只是双江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角。多年来,双江积极探索立体化森林可持续经营引领多民族协同发展机制和模式,不断造林、育林、爱林、护林,双江人民也从“砍树”到“看树”、从“栽树”到“乘凉”,用勤劳的双手把“荒山”变“绿洲”,绘就了一幅绿色新蓝图,开启生态文明建设高速引擎。
  发展同向    共铺小康路
  双江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24%,发展难点在山,重点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
  双江县以创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为契机,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坚果、核桃等产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金钥匙”。
  作为双江大规模实施旱地“网格化”种植核桃、坚果的示范点,近年来,邦丙乡邦丙村和勐勐镇南宋村通过推进核桃、坚果套种豆类作物、咖啡、林下经济作物等多元化种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当地群众也依靠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小康梦。
  与此同时,双江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低效林改造、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项目,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通过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投融资渠道拓展等措施,完成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土地流转2000亩,建成高标准乌龙茶基地2000多亩、咖啡基地1000多亩,优先聘用土地流转群众参与基地管理和生产加工,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186.76万亩,林业总产值32.81亿元。
  双江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加快推进“森林双江”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打造集生态旅游、生态养生、生态健康为一体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保护同力    共护基因库
  双江县独特的地理区位滋养着万物生灵,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县内有植物资源164科481属821种,陆生脊椎动物25目65科19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3种。
  在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中,通过制定《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强古茶树的挂牌保护,完善档案数据库,加强分类分级保护管理,分布在海拔2200至275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中的勐库大雪山1.2万多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鉴定,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古茶树群落,最高树龄达到2700多年,是茶树起源演变的“活化石”,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
  当前,双江县正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建设提供双江方案,贡献双江智慧。

返回
2024年05月05日  第933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续写万物和谐共生绿色答卷

——双江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成效显著

刊发时间:2022-04-17 A1版  作者:王正强  陈德荣 【字体:大 中 小】

融媒体记者    王正强     通讯员      陈德荣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林地面积达251.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73%,森林蓄积量1135.4万立方米,美丽山水间孕育着广袤的植被和绿色的森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2019年10月,双江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建设单位”称号,是目前中国17家森林履约示范单位之一。
  作为云南省首家获批的《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双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谱写了边疆多民族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新篇,交出了履约的双江答卷。
  民族同心    共筑绿色梦
  走进大浪坝林场,集中连片的10万多亩人工华山松林绿意润目,林区5座人工湖犹如明珠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浩瀚的森林中,构成了“群湖拥翠、浪影松涛”的迷人佳境。
  大浪坝林场始建于1960年8月,属国有林场,林场1962年引进华山松,种植成活后采取人工栽培和种子点播等方式广泛种植,仅用两年多时间双江人民完成了8万多亩的华山松造林任务,把曾经的荒山变为绿洲,为子孙后代创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大浪坝林场只是双江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角。多年来,双江积极探索立体化森林可持续经营引领多民族协同发展机制和模式,不断造林、育林、爱林、护林,双江人民也从“砍树”到“看树”、从“栽树”到“乘凉”,用勤劳的双手把“荒山”变“绿洲”,绘就了一幅绿色新蓝图,开启生态文明建设高速引擎。
  发展同向    共铺小康路
  双江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24%,发展难点在山,重点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
  双江县以创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为契机,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坚果、核桃等产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金钥匙”。
  作为双江大规模实施旱地“网格化”种植核桃、坚果的示范点,近年来,邦丙乡邦丙村和勐勐镇南宋村通过推进核桃、坚果套种豆类作物、咖啡、林下经济作物等多元化种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当地群众也依靠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小康梦。
  与此同时,双江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低效林改造、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项目,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通过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投融资渠道拓展等措施,完成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土地流转2000亩,建成高标准乌龙茶基地2000多亩、咖啡基地1000多亩,优先聘用土地流转群众参与基地管理和生产加工,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186.76万亩,林业总产值32.81亿元。
  双江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加快推进“森林双江”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打造集生态旅游、生态养生、生态健康为一体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保护同力    共护基因库
  双江县独特的地理区位滋养着万物生灵,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县内有植物资源164科481属821种,陆生脊椎动物25目65科19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3种。
  在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中,通过制定《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强古茶树的挂牌保护,完善档案数据库,加强分类分级保护管理,分布在海拔2200至275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中的勐库大雪山1.2万多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鉴定,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古茶树群落,最高树龄达到2700多年,是茶树起源演变的“活化石”,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
  当前,双江县正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建设提供双江方案,贡献双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