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刊发时间:2022-06-23 A1版  作者:刘婉静

   60多年前,佤族头人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表达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60多年后,佤族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阿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佤族群众的幸福生活。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自此,临沧全市上下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思想共识,始终以收信人的责任担当来落实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临沧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临沧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兴边富民奔小康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临沧各族人民在党关怀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创造临沧精彩、开创美好生活的光辉历史。
  一步跃千年的沧桑巨变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接力。
  新中国成立前,沧源县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吃粮靠刀耕火种、吃肉靠上山打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沧源得到了解放,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阿佤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阿佤山迎来了历史性巨变。
  参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俄松说,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与缅甸紧挨着,部分村寨到1960年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之前,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一座医院、一所学校。我们缺衣少食,生了病也没法看医生,娃娃要读书就更不可能。回归之后,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感谢党的关怀,我们有了卫生所,修通了公路,娃娃有书读了。现在,日子更是越过越好,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我们走出大山也越来越方便。我虽然上了年纪,但一定继续团结好村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铆足干劲搞生产、抓发展,创造更舒心的好日子。
  班洪乡是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爱国壮举和闻名全国的“班洪四大嫂”先进事迹的发生地,是临沧各族儿女担当守护神圣国土使命的最前沿,是“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见证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班洪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思想动力。班洪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以及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将总书记关于“三好”的嘱托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起来,以爱党爱国和“三个心向”为主题,以生态文明为底色,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佤族文化为元素,以全国一流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战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在守边、固边、稳边、兴边上承担了班洪责任,作出了班洪贡献。
  沧源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也是一跃千年的民族直过区,全县有佤族、傣族、拉祜族、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至今,“民族团结公约”“民族团结棒”“傣族让坝佤族让山”“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等故事广为流传。
  在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中,沧源县立足县情,着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把传承民族团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紧紧依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公园,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史、地方发展史,就近就便开展实地教学,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班洪四大嫂”等历史故事。同时,开展“重走红色路线重温峥嵘岁月”主题活动,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学英烈精神,做薪火传人,让红色历史、民族团结史深植党员、干部心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爱党、爱国、爱家是临沧各族人民历来的优良传统,“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是临沧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血脉。临沧市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建成11个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以及沧源县“班洪抗英”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思想带动促创建、社会发动共创建、整体联动活创建、持续常动稳创建,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深入挖掘好、宣传好历史事件中孕育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讲好新时代临沧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故事;制定了临沧市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发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倡议,推出了多首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歌曲;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成为临沧各族干部群众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临沧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产业发展步伐稳健、招商引资厚积薄发、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稳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步伐稳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建起边境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等不靠、守正创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全社会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谋发展的时代强音。
  在临沧大地上,各族干部群众正在党的光辉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参与并见证着边疆安宁、祖国繁盛的时代巨变。
  从“班洪抗英”到“告祖国同胞书”、从“阿佤人民唱新歌”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无一不表达出阿佤山各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传承爱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临沧各族干部群众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汇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合力,展现了北京临沧紧相连、领袖人民心连心的生动局面。

返回
2024年05月20日  第939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牢记嘱托 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刊发时间:2022-06-23 A1版  作者:刘婉静 【字体:大 中 小】

   60多年前,佤族头人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表达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60多年后,佤族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阿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佤族群众的幸福生活。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自此,临沧全市上下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思想共识,始终以收信人的责任担当来落实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临沧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临沧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兴边富民奔小康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临沧各族人民在党关怀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创造临沧精彩、开创美好生活的光辉历史。
  一步跃千年的沧桑巨变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接力。
  新中国成立前,沧源县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吃粮靠刀耕火种、吃肉靠上山打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沧源得到了解放,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阿佤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阿佤山迎来了历史性巨变。
  参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俄松说,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与缅甸紧挨着,部分村寨到1960年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之前,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一座医院、一所学校。我们缺衣少食,生了病也没法看医生,娃娃要读书就更不可能。回归之后,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感谢党的关怀,我们有了卫生所,修通了公路,娃娃有书读了。现在,日子更是越过越好,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我们走出大山也越来越方便。我虽然上了年纪,但一定继续团结好村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铆足干劲搞生产、抓发展,创造更舒心的好日子。
  班洪乡是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爱国壮举和闻名全国的“班洪四大嫂”先进事迹的发生地,是临沧各族儿女担当守护神圣国土使命的最前沿,是“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见证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班洪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思想动力。班洪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以及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将总书记关于“三好”的嘱托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起来,以爱党爱国和“三个心向”为主题,以生态文明为底色,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佤族文化为元素,以全国一流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战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在守边、固边、稳边、兴边上承担了班洪责任,作出了班洪贡献。
  沧源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也是一跃千年的民族直过区,全县有佤族、傣族、拉祜族、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至今,“民族团结公约”“民族团结棒”“傣族让坝佤族让山”“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等故事广为流传。
  在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中,沧源县立足县情,着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把传承民族团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紧紧依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公园,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史、地方发展史,就近就便开展实地教学,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班洪四大嫂”等历史故事。同时,开展“重走红色路线重温峥嵘岁月”主题活动,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学英烈精神,做薪火传人,让红色历史、民族团结史深植党员、干部心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爱党、爱国、爱家是临沧各族人民历来的优良传统,“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是临沧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血脉。临沧市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建成11个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以及沧源县“班洪抗英”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思想带动促创建、社会发动共创建、整体联动活创建、持续常动稳创建,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深入挖掘好、宣传好历史事件中孕育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讲好新时代临沧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故事;制定了临沧市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发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倡议,推出了多首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歌曲;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成为临沧各族干部群众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临沧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产业发展步伐稳健、招商引资厚积薄发、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稳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步伐稳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建起边境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等不靠、守正创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全社会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谋发展的时代强音。
  在临沧大地上,各族干部群众正在党的光辉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参与并见证着边疆安宁、祖国繁盛的时代巨变。
  从“班洪抗英”到“告祖国同胞书”、从“阿佤人民唱新歌”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无一不表达出阿佤山各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传承爱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临沧各族干部群众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汇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合力,展现了北京临沧紧相连、领袖人民心连心的生动局面。